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10年社區“老兵” 寫下“踏實”答卷

發布時間:2022-09-20 08:42: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作為(wei) 天通東(dong) 苑第一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居委會(hui) 主任,蘇靜已經在這個(ge) 近萬(wan) 人的大型社區工作了10年。疫情期間,她帶領社區兩(liang) 委班子值守一線,白加黑連軸轉;老舊小區地麵坑窪,她協調多個(ge) 單位實施“微改造微提升”項目,將1700平方米坑窪路麵修複填平;社區空巢老人看病難,她統籌資源打造“日照夕2.0”服務項目,免費為(wei) 老人上門義(yi) 診……這10年來,她的手機號碼向居民公開、24小時開機,手機電量總是保持在50%以上,確保居民有事找她時能第一時間響應。

  昌平區天通東(dong) 苑第一社區有3000餘(yu) 戶、近1萬(wan) 名居民,社區兩(liang) 委卻隻有11名幹部。大型社區人口流動性強、小區內(nei) 空間較小,管理工作難度很大。2020年初新冠疫情發生後,蘇靜帶領社區黨(dang) 委一班人,始終堅守疫情防控一線。剛開始防護物資緊缺,大家都戴著普通醫用外科口罩在卡口值守,但大家沒有任何怨言,都在加班加點地工作。在社區防控物資不足的情況下,蘇靜和同事們(men) 仍然盡力為(wei) 高齡老人等有困難人群籌集物資,為(wei) 他們(men) 送去關(guan) 愛。

  紮根天通東(dong) 苑第一社區10年,社區居民訴求是蘇靜最關(guan) 心的事。社區建成20餘(yu) 年,出現了不少問題:道路坑窪,一下雨就積水,老人孩子出行隱患大;小區內(nei) 一條鵝卵石路麵年久失修,成為(wei) 不少愛穿高跟鞋女士的“噩夢”……

  為(wei) 解決(jue) 這些問題,蘇靜和社區兩(liang) 委班子去現場逐一查看,協商物業(ye) 、燃氣公司等多個(ge) 單位實施了“微改造微提升”項目,將社區內(nei) 近1700平方米的坑窪不平路麵進行修複填平,還將兩(liang) 處牆麵髒汙的消防通道進行粉刷,更換3張破損的室外乒乓球台和6把便民座椅,為(wei) 社區內(nei) 3900多戶居民出行提供便利。

  社區內(nei) 不少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邊,看病困難。為(wei) 照顧這些老人,蘇靜統籌社區資源,與(yu) 120中醫院聯合打造“日照夕2.0”服務項目,根據高齡老人的身體(ti) 狀況建立健康檔案,每年四次為(wei) 老人免費提供上門義(yi) 診和健康指導服務,切實為(wei) 社區居民辦實事、解難事。

  10年間,蘇靜沒有與(yu) 家人度過一個(ge) 除夕夜,她的手機號向社區居民公開,24小時開機,隻要居民有訴求,蘇靜一定盡力解決(jue) 。服務社區這些年,蘇靜不敢關(guan) 機,電量一低她就心慌,生怕誤事兒(er) 。以前,蘇靜的兒(er) 子不理解她為(wei) 什麽(me) 總是手機不離身。前不久,兒(er) 子跟她說:“媽媽,我終於(yu) 知道你的手機為(wei) 什麽(me) 電量總是50%以上了。”

  一位居民曾在淩晨4點給蘇靜打電話,投訴樓下汽車報警器一直在響。蘇靜讓他找物業(ye) 解決(jue) ,這位居民卻說,自己已經找過物業(ye) 了,怕不管用,必須給蘇靜打個(ge) 電話才踏實。

  踏實,正是這位10年社區“老兵”為(wei) 居民寫(xie) 下的答卷。“和居民溝通,我永遠都是緊著他們(men) 的時間,不管是不是周末、假日,隻要居民有需要,隻要他們(men) 聯係我,我就會(hui) 盡力幫他們(men) 解決(jue) 問題。”

  對話

  做社區工作要敢擔當、肯奉獻、能吃苦

  北青報:基層工作比較繁瑣,您認為(wei) 該如何做好基層工作?

  蘇靜:基層工作看似簡單,但卻連接著千家萬(wan) 戶,每個(ge) 居民回到家裏都是社區的一員。社區工作事無巨細,無論是像疫情這樣的突發事件,還是居民間的矛盾,都需要社區工作人員去調解、處理。我認為(wei) 社區工作是一個(ge) 平凡而不普通的崗位,需要敢擔當、肯奉獻、能吃苦,麵對矛盾困難要能化解,對居民要有耐心、愛心,才能真正做好社區工作、服務社區居民。

  北青報:工作中遇到過被誤解、感到委屈的時刻嗎?怎麽(me) 化解?

  蘇靜:之前疫情期間,有個(ge) 小夥(huo) 子不理解為(wei) 什麽(me) 外賣不能送到家裏,在卡口情緒激動地指責我們(men) 。碰到這些事情,剛參加工作的社工們(men) 也會(hui) 委屈地問我:為(wei) 什麽(me) 我們(men) 工作這麽(me) 辛苦,還會(hui) 有些居民不理解,對我們(men) 態度這麽(me) 差?我也會(hui) 給他們(men) 做工作、講經驗,幫助他們(men) 不斷提高與(yu) 居民溝通的能力,經過疫情期間服務社區的磨練,我覺得大家心理承受能力也變強大了,處理問題也更加得心應手了。

  北青報:您怎麽(me) 看待被評選為(wei) “北京榜樣”等榮譽?

  蘇靜:這些榮譽雖說是頒給我的,但並不代表我個(ge) 人,這些榮譽屬於(yu) 我們(men) 每一名社區工作者,也屬於(yu) 每一位社區居民,如果沒有社區工作人員的配合、居民的支持,我們(men) 是不可能幹好工作的。在天通東(dong) 苑第一社區,我們(men) 社區兩(liang) 委幹部非常有凝聚力,幹工作吃苦耐勞,社區近1萬(wan) 名居民也積極配合我們(men) 的工作,我們(men) 才能把工作做好。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