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中國式現代化”深度探析②
“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的一個(ge) 重要目標。我們(men) 不能等實現了現代化再來解決(jue) 共同富裕問題,而是要始終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為(wei) 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不斷地、逐步地解決(jue) 好這個(ge) 問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念茲(zi) 在茲(zi) 。
致力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們(men) 黨(dang) 的一貫立場、方針和追求。有效貫通共同富裕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進程,反複強調“共同富裕是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要求”,堅定不移在高質量發展中推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中國方案”既改變了中國自身的命運,也影響著世界發展的價(jia) 值取向和趨勢格局。
隨著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取得偉(wei) 大勝利,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曆史性解決(jue) ,一張在更高水平上做大“蛋糕”、分好“蛋糕”、走向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改革發展圖,正在全麵布局、全麵謀劃、全麵開啟。朝著這個(ge) 目標奮發進取,人類對現代化的認識更加深刻生動。
對資本主義(yi) 市場經濟局限性的批判與(yu) 超越
縱觀近代以來世界曆史,現代化幾乎與(yu) 西方工業(ye) 文明相伴而生。正因如此,西方先行者的現代化經驗被不少人視為(wei) 現代化“模板”,被很多發展中國家視為(wei) “範本”。
然而,在實踐進程中,不僅(jin) 鮮有後發國家複製成功的案例,即使一些發達國家,也逐步落入貧富兩(liang) 極分化、中產(chan) 階層塌陷、經濟發展停滯、社會(hui) 矛盾叢(cong) 生的“怪圈”。其重要原因就在於(yu) ,西方現代化是資本主導的、少數人的現代化。
生產(chan) 資料私有製的“基因”,決(jue) 定了西方現代化在各個(ge) 領域必然秉持資本立場,把資本當作社會(hui) 主體(ti) 和目的,把人當作資本增值的客體(ti) 和手段。在資本邏輯下,資本的多寡主宰社會(hui) 生活的價(jia) 值規則,財富從(cong) 廣大民眾(zhong) 流向少數資本家,致使“在一極是財富的積累,同時在另一極,即在把自己的產(chan) 品作為(wei) 資本來生產(chan) 的階級方麵,是貧困、勞動折磨、受奴役、無知、粗野和道德墮落的積累”。即使工人的收入會(hui) 隨著資本的增加而有所增加,但資本家的利潤與(yu) 工人的工資仍互成反比,甚至,西方現代化帶來的社會(hui) 生產(chan) 力越是發展,這樣的貧富差距越是加劇。
法國巴黎經濟學院下設的世界不平等問題研究室發布的《世界不平等報告》顯示,2021年,億(yi) 萬(wan) 富豪占有的財富份額創下最大增幅,最富有的0.01%人口——財富額至少達1900萬(wan) 美元的52萬(wan) 人——持有全世界11%的財富,比上一年度高出一個(ge) 百分點。剖析原因,是各國政府為(wei) 緩解疫情造成的經濟困難注入大量資金,這些錢也推高了股價(jia) 和房價(jia) ,給收入最高的人群帶來了更多財富。
與(yu) 西方現代化的邏輯形成鮮明對比,我們(men) 要實現的是以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為(wei) 重要特征的中國式現代化,是以人本邏輯摒棄資本邏輯的中國式現代化。“現代化”之前“中國式”的定語,不僅(jin) 點明了中國特色、中國風格,更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作為(wei) 現代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的內(nei) 在要求。
探尋中華民族的文明曆史,從(cong) 管仲“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老子“損有餘(yu) 而補不足”、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禮記》中描繪的“大同社會(hui) ”,乃至孫中山先生的“天下為(wei) 公”,無不體(ti) 現了樸素的共同富裕思想。探尋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的價(jia) 值追求,“無產(chan) 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wei) 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在未來社會(hui) “生產(chan) 將以所有的人富裕為(wei) 目的”。
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強調的,“我們(men) 決(jue) 不能允許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窮者愈窮富者愈富,決(jue) 不能在富的人和窮的人之間出現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沿著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推進共同富裕,是在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條件下對資本主義(yi) 市場經濟局限性的超越。搞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是我們(men) 黨(dang) 的一個(ge) 偉(wei) 大創造,植根於(yu) 這樣的土壤,以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為(wei) 重要特征的中國式現代化,不但與(yu) 貧富懸殊的西方現代化“反義(yi) ”,而且與(yu) 其他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也不盡“同義(yi) ”。
——我們(men) 要實現的共同富裕,是全體(ti) 人民的共同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共同富裕。從(cong) 堅持“房住不炒”,到警惕“脫實向虛”;從(cong) 強調基本醫療衛生事業(ye) 的公益性,到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黨(dang) 中央一係列舉(ju) 措釋放出明確信號:全體(ti) 人民要共享發展成果,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我們(men) 要實現的共同富裕,是物質和精神統一的共同富裕,不是隻重視物質增長的共同富裕。左手“煙火”,右手“詩意”。人民向往的生活,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文明等多領域發展要求的總和。因此,“我們(men) 要建設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不僅(jin) 要在物質上強,更要在精神上強。精神上強,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
——我們(men) 要實現的共同富裕,是分階段全過程促進的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實現的共同富裕。基礎不一、條件不一、稟賦不一、環境不一,意味著不是所有人同時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區同步達到富裕水準。時間上必然有先有後,不可能齊頭並進。
——我們(men) 要實現的共同富裕,是允許有適度差距的共同富裕,不是搞平均主義(yi) 的共同富裕。搞平均主義(yi) 非但實現不了共同富裕,還會(hui) 造成共同貧窮。在這方麵,我們(men) 有過深刻教訓。隻有承認共同富裕的差別性、相對性,才能激發社會(hui) 成員勞動、創造的積極性,為(wei) 更高層次的富裕準備條件。
2021年6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意見》正式發布。選取富裕程度較高、發展均衡性較好的浙江省先行先試,為(wei) 全國其他地方探索路徑;用打造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先行區、城鄉(xiang) 區域協調發展引領區、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試驗區、文明和諧美麗(li) 家園展示區的實踐,提供促進共同富裕的樣板示範——一係列舉(ju) 措與(yu) 部署足以印證,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應該是什麽(me) 樣的共同富裕、怎樣推進共同富裕。
關(guan) 係黨(dang) 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
為(wei) 了誰的利益而奮鬥,是判斷政黨(dang) 價(jia) 值和立場的依據。
當曆史把現代化的重任托付給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托付給新生的人民政權,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毅然挑起重擔,將共同富裕與(yu) 現代化統一於(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不懈奮鬥、統一於(yu)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宏偉(wei) 事業(ye) ,正是因為(wei) “我們(men) 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men) 追求的富裕是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
“國以民為(wei) 本,社稷亦為(wei) 民而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實現共同富裕作為(wei) 矢誌不渝的奮鬥目標,把追求共同富裕貫穿於(yu)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形成與(yu) 拓展的曆史進程。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為(wei) 的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百年征程波瀾壯闊,團結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奔赴戰略目標的鮮活實踐,在革命時期為(wei) 我們(men) 黨(dang) 贏得了穩固的階級基礎,在建設和改革時期為(wei) 我們(men) 黨(dang) 贏得了堅實的執政基礎。黨(dang) 與(yu) 人民同心勠力、奮楫篤行,共同富裕這個(ge) 理想,才從(cong) 向往的遠景逐漸成為(wei) “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景。
“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黨(dang) 的十八大閉幕之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與(yu) 中外記者見麵時如此宣示。隨之開啟的新時代非凡十年,近1億(yi) 農(nong) 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曆史性地解決(jue) 絕對貧困問題;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達到114.4萬(wan) 億(yi) 元,人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超過1.2萬(wan) 美元,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中等收入群體(ti) 超過4億(yi) 人,實現從(cong) 低收入國家到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曆史性跨越……這一切,為(wei) 促進共同富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條件,也為(wei) 實現現代化積累了更為(wei) 主動的精神力量。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是黨(dang) 執政的最大底氣。隻有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促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作為(wei) 為(wei) 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才能不斷增強人民對國家的信任、對黨(dang) 的信心、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信念,贏得人民對黨(dang) 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高度認同,才能不斷夯實黨(dang) 長期執政基礎,確保黨(dang) 始終成為(wei) 偉(wei) 大事業(ye) 堅強領導核心。
“現在,已經到了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曆史階段。”“兩(liang) 個(ge) 百年”交匯的新起點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進一步深化著對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的時代思考。
這是在“共同”與(yu) “富裕”的高效統籌中展開的宏大布局——
把推動高質量發展放在首位。共同富裕沒有捷徑,必須在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國家的進程中推進。這是一條具有普遍意義(yi) 的“共富經驗”。無論是推進改革創新、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保障就業(ye) 民生、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還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方方麵麵都要向著高質量發展邁進。
更高水平地“分好蛋糕”。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guan) 係,以縮小地區差距、城鄉(xiang) 差距、收入差距和公共服務差距為(wei) 主要方向,完善工資製度,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製度,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製度安排,更加注重向農(nong) 村、基層、欠發達地區和困難群眾(zhong) 傾(qing) 斜,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並提高精準性。“分好蛋糕”的過程中,擴大中等收入群體(ti) 比重,推動形成橄欖型分配結構,為(wei) 我國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多層次精神文化需求。從(cong) “平視世界”激發國人自信,到主旋律影片點燃濃濃愛國情;從(cong) 網絡空間更加清朗,到扶弱助困成為(wei) 社會(hui) 風尚……以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為(wei) 引領,提供均衡化、精準化、個(ge) 性化的文化產(chan) 品,讓人們(men) 的精神世界更加充盈飽滿。
……
由布點而鋪麵,由部署而落實,各個(ge) 領域、各個(ge) 方麵都有作為(wei) 發展指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到“十四五”末,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居民收入和實際消費水平差距逐步縮小。到2035年,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wei) 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到本世紀中葉,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居民收入和實際消費水平差距縮小到合理區間。
——一條時間線,3個(ge) 關(guan) 鍵時間點,凸顯堅持不懈的追求,瞄準的是“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強、環境宜居宜業(ye) 、社會(hui) 和諧和睦、公共服務普及普惠”的方向。
指向治理現代化的深刻變革
富裕富足、自信自強、宜居宜業(ye) 、和諧和睦、普及普惠,當這些要求匯集起來,就是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願景。
讓願景成為(wei) 現實,要把能做的事盡量做起來,特別是在解決(jue) 人民群眾(zhong) 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上,拿出更大力度、更實舉(ju) 措,一件事接著一件事辦,積小勝為(wei) 大勝。畢竟,麵對國際政治經濟格局重大變化帶來的衝(chong) 擊,麵對經濟增長率趨勢性下降帶來的難題,麵對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挑戰,唯有主動出擊、積極應對,才能化危為(wei) 機、善作善成。
達成這樣的目標,要循序漸進,使促進共同富裕與(yu) 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與(yu) 現代化建設進程相協調,因地製宜探索有效路徑,不斷形成階段性標誌性成果。決(jue) 不作兌(dui) 現不了的承諾,決(jue) 不搞過頭保障,決(jue) 不能吊高胃口,幻想一口吃成胖子不現實,“福利主義(yi) ”養(yang) 懶漢的陷阱必須警惕。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反複強調:“共同富裕是一個(ge) 長遠目標,需要一個(ge) 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對其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要有充分估計,辦好這件事,等不得,也急不得。”“等不得”與(yu) “急不得”辯證統一於(yu) 治理現代化的深刻變革,“富裕富足”等一係列目標,指向的也正是一個(ge) 由現代化治理體(ti) 係支撐的高效率、高質量、高水平社會(hui) 。
國之興(xing) 衰係於(yu) 製,民之安樂(le) 皆由治。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涉及方方麵麵的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國家治理現代化是經濟治理、政治治理、社會(hui) 治理、文化治理、生態治理等的協調推進,以人的自由全麵發展為(wei) 核心價(jia) 值。這也就意味著,促進共同富裕的過程也是推動治理現代化的過程,要在實現國家現代化總進程中,從(cong) 各個(ge) 領域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刻變革。
探索與(yu) 共同富裕科學內(nei) 涵相匹配的現代化治理體(ti) 係,既要有長遠眼光,也要有務實行動;既要有目標意識,也要有過程意識;既要有共性目標,也要有個(ge) 性路徑。而貫穿其中的,是對一些關(guan) 係的精準把握。
——合規律性與(yu) 合目的性的統一。無論前行路上有多少風險挑戰與(yu) 激流險灘,都要始終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為(wei) 完善治理體(ti) 係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合目的性”的體(ti) 現。立足新發展階段的實際,把擴大中等收入群體(ti) 規模作為(wei) 政策指向,把完善收入分配與(yu) 做好經濟工作互相結合,這是實事求是、符合發展規律的。
——有效市場與(yu) 有為(wei) 政府的協同。共同富裕要通過經濟資源在市場內(nei) 的充分流動、平衡配置、有效利用來實現,必須不斷完善並持續發展好市場經濟,善用市場機製解決(jue) 問題。同時,各國發展實踐表明,“做大蛋糕”與(yu) “分好蛋糕”並不是天然統一的,如果沒有政府主動調控,收入差距不可能自動縮小。這就意味著,政府要引領共同富裕的基本方向,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設,也要通過出台係列政策,調動市場的自發活力。
——改革與(yu) 法治的共進。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改革,把改革主張轉換成法治規範,讓改革的“破”與(yu) 法治的“立”、改革的“進”與(yu) 法治的“穩”相輔相成,正是今日中國的治理之路。邁向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哪裏有延滯高質量發展的問題、哪裏有不符合促進公平正義(yi) 的問題、哪裏有阻礙社會(hui) 階層向上流動的問題,哪裏就需要加大改革係統集成的力度。
一個(ge) 超大規模的文明古國,一個(ge) 超大規模的人口大國,一個(ge) 超大規模的發展中大國,一個(ge) 超大規模的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多個(ge) “超大規模”,是對黨(dang) 和政府推進治理現代化的考驗。推動這樣一個(ge) 大國破浪前行,更要有14億(yi) 多人民匯集而成的充沛的動力支持。
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一頭連著中華民族的“大夢想”,一頭連著每個(ge) 家庭、每個(ge) 中國人的“小日子”,需要腳踏實地、共同奮鬥。而奮鬥的路徑,就是堅持先富帶後富。鼓勵“先富”與(yu) 帶動“後富”是一個(ge) 邏輯整體(ti) ,任何一方麵都不可偏廢。南開大學原副校長逄錦聚認為(wei) ,政策當然要發展完善,但根本原則沒有變,隻要靠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無論什麽(me) 所有製形式,無論個(ge) 人還是企業(ye) ,都要受到鼓勵、支持和保護。
切實保護勞動所得,保護產(chan) 權和知識產(chan) 權;充分調動企業(ye) 家積極性,促進各類資本規範健康發展;加強公益慈善事業(ye) 規範管理,鼓勵高收入人群和企業(ye) 更多回報社會(hui) ……對政策的期待,同樣是治理現代化的指向。
在共同富裕示範區浙江,一座“一針一線”的雕塑矗立在湖州織裏。其象征的,是當地引領發展的織造產(chan) 業(ye) ,更是社會(hui) 治理的“繡花功夫”。從(cong) 奮鬥的腳下眺望前方,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的壯美畫卷必將在更加積極有為(wei) 的努力中織就。
人民在期待著我們(men) ,曆史在期待著我們(men) ,世界在期待著我們(men)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