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綠水青山之景 匯萬馬奔騰之力
你領略過高2米、長200米的中國畫的震撼效果嗎?近日,內(nei) 蒙古美術館,兩(liang) 部巨幅中國畫主題長卷揭開神秘麵紗,與(yu) 觀眾(zhong) 見麵。
《萬(wan) 裏綠色長城圖》《萬(wan) 馬奔騰圖》由中國美術家協會(hui) 、內(nei) 蒙古自治區黨(dang) 委宣傳(chuan) 部、內(nei) 蒙古自治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hui) 聯合組織創作,意在展示內(nei) 蒙古建設北疆萬(wan) 裏綠色長城和弘揚蒙古馬精神取得的重大成果。兩(liang) 部長卷匯聚了全國眾(zhong) 多優(you) 秀美術家之力,曆時三年,精心繪製。畫家們(men) 以文藝之力匯專(zhuan) 業(ye) 之功,集創作之美,用畫筆記錄新時代、書(shu) 寫(xie) 新時代、謳歌新時代,迎接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萬(wan) 裏綠色長城圖》以山為(wei) 骨、以水為(wei) 脈、以綠為(wei) 底、以文鑄魂,全景式、立體(ti) 化地展現了內(nei) 蒙古的草之茂、林之鬱、水之秀、土之沃,充分彰顯了新時代內(nei) 蒙古生態文明建設的豐(feng) 碩成果。
內(nei) 蒙古東(dong) 西跨度約2400公裏,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狹長地域造就了多樣化的地理環境,高原、草原、森林、丘陵、沙漠、河流、湖泊、濕地構成了內(nei) 蒙古地區雄偉(wei) 壯麗(li) 的風景。如何取舍和排布內(nei) 蒙古12個(ge) 盟市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貌,通過美術形式表現這裏的遼闊地域、豐(feng) 富資源和深厚文化?如何將這些景物在長達200米的畫卷上串聯起來,使畫麵行雲(yun) 流水、富有韻律和節奏感?這對畫家們(men) 來說是一個(ge) 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的過程。
為(wei) 了讓藝術家們(men) 能夠更直觀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新時代的內(nei) 蒙古,春夏時節,《萬(wan) 裏綠色長城圖》創作團隊的畫家們(men) 曆時兩(liang) 個(ge) 多月,分別奔赴內(nei) 蒙古西線和東(dong) 線采風寫(xie) 生。經過上百次的研討,一遍又一遍的草圖創作,畫家們(men) 的思緒逐漸清晰,從(cong) 最初以12盟市為(wei) 主題串聯山川河流的思路,確定為(wei) 以地貌風景為(wei) 重點,並於(yu) 其中點綴人文景觀的呈現方式。作品整體(ti) 以山脈作為(wei) 骨幹,河流湖泊作為(wei) 血脈,草原為(wei) 背景,森林為(wei) 襯托,著四季顏色變化,立足於(yu) 內(nei) 蒙古山川脈絡進行創造。
依照中國畫長卷的傳(chuan) 統觀看習(xi) 慣,創作者將不同空間的景物呈現在同一平麵之中。畫卷從(cong) 內(nei) 蒙古西部的阿拉善金色胡楊開啟,描繪出生趣盎然又充滿曆史厚重感的蒼茫大地。駝鈴聲聲的阿拉善深處,古廟宇靜靜地矗立在沙漠中;興(xing) 安嶺上興(xing) 安盟,紅色紀念館珍藏著曆史的記憶;綿延起伏的大青山深處,特色小鎮在蒼鬆翠柏間若隱若現;現代城市中穿梭的高鐵,氣勢如虹鋪陳在廣袤大地上。畫家們(men) 將內(nei) 蒙古的曆史感與(yu) 現代感巧妙地嵌入作品中,將現實圖景與(yu) 藝術創造完美融合。整部長卷不僅(jin) 呈現出草原遼闊、林海蒼茫的多彩大地,更描繪出一片希望的田野和傳(chuan) 奇的家園。
《萬(wan) 馬奔騰圖》以祖國北疆的壯美自然風光為(wei) 背景,生動再現了萬(wan) 馬奔騰的恢宏氣象,寓情於(yu) 馬,體(ti) 現了內(nei) 蒙古人民吃苦耐勞、一往無前的蒙古馬精神。
為(wei) 了進一步了解蒙古馬的生長環境和生活狀態,創作團隊來到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黑馬養(yang) 殖基地。這裏的阿巴嘎黑馬體(ti) 型偏大、毛色烏(wu) 黑,靈活敏捷、耐力十足,是蒙古馬品種裏的佼佼者,也是內(nei) 蒙古四大名馬之一。
美術家們(men) 同牧民一起為(wei) 馬剪鬃毛、打馬印,套馬、馴馬,認真觀察蒙古馬的結構、形態,零距離感受它們(men) 的力與(yu) 美、速度與(yu) 耐力,更深刻地體(ti) 悟到蒙古馬精神和草原文化的內(nei) 涵。
《萬(wan) 馬奔騰圖》中,淡雅的設色、虛化的背景突出了馬的主體(ti) 形象,一隻小馬從(cong) 誕生到在馬媽媽的嗬護下蹣跚學步,再到經曆一路成長縱身躍起……豐(feng) 富的細節刻畫為(wei) 畫麵增添了生動的敘事內(nei) 容。此外,畫家們(men) 不再拘泥於(yu) 蒙古馬的形象,全國各類駿馬的形態躍然紙上。時而俯身小憩、時而歡騰嬉戲,時而岸邊飲水、時而騰空躍起,駿馬好似大自然的寵兒(er) ,在廣袤的土地上棲息繁衍,在藍天綠草間盡情馳騁。
畫家們(men) 細致深入地了解蒙古馬文化的內(nei) 涵,以及蒙古馬和農(nong) 牧民在長期的生產(chan) 生活中結下的如親(qin) 人、夥(huo) 伴、戰友般的親(qin) 密感情。他們(men) 用飽含深情的畫筆,將對蒙古馬、對草原的熱愛傾(qing) 注到畫作之上,呈現出真實而震撼的萬(wan) 馬奔騰之景。
傳(chuan) 統的中國畫,用一幅卷軸裝進了千裏江山,裝進了富春山色,這是中國人獨有的審美方式。一幅《萬(wan) 裏綠色長城圖》,凝聚了內(nei) 蒙古各族兒(er) 女的綠水青山夢;一卷《萬(wan) 馬奔騰圖》,展現了內(nei) 蒙古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圖景。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代表著時代的精神風貌,引領著時代的風氣之先。兩(liang) 部長卷不僅(jin) 體(ti) 現了新時代文藝工作者的使命與(yu) 擔當,也抒發了內(nei) 蒙古各族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對祖國北疆亮麗(li) 內(nei) 蒙古未來美好願景的祝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