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進返京7日內不要前往人員密集場所

發布時間:2022-10-10 08:39:00來源: 北京日報

  10月9日0時至16時,北京市新增本土新冠病毒肺炎感染者11例。其中,2例感染者抵京後多次出入人員密集場所,增加疫情傳(chuan) 播風險和疫情防控成本。市疾控中心提醒,進返京人員要嚴(yan) 格執行進返京防疫政策。

  市疾控中心通報:10月8日0時至24時,本市新增本土感染者8例,其中,隔離觀察人員5例、社會(hui) 麵篩查人員3例;西城區4例,豐(feng) 台區、房山區、昌平區、懷柔區各1例;輕型6例、無症狀感染者2例。9日0時至16時,新增本土感染者11例,其中,隔離觀察人員9例、社會(hui) 麵篩查人員2例;東(dong) 城區5例,朝陽區4例,房山區、大興(xing) 區各1例;輕型8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

  大興(xing) 區9日新增感染者為(wei) 10月5日外省市自駕返京人員,目前已追蹤到的密接及次密接均已落實集中隔離觀察和核酸檢測。東(dong) 城區9日新增感染者5例,為(wei) 同一家庭成員。該區啟動8小時應急處置機製,快速鎖定風險人員,對感染者涉及的風險點位進行臨(lin) 時管控,第一時間采集樣本、開展消殺。朝陽區新增病例均為(wei) 隔離觀察人員,該區統籌力量做好風險區域居民生活物資供應、就醫買(mai) 藥、垃圾清運、環境消殺等各類服務保障工作。

  9月29日以來,本市累計報告39例本土感染者,涉及10個(ge) 區。其中,朝陽區9例,大興(xing) 區6例,東(dong) 城區、豐(feng) 台區、昌平區各5例,西城區4例,房山區2例,通州區、懷柔區、延慶區各1例。

  市疾控中心介紹,感染者30、38抵京後多次出入餐館、超市、商場、劇本殺等人員密集場所,增加了疫情傳(chuan) 播風險。此外,39例感染者中有多名京外輸入病例未嚴(yan) 格遵守抵京後7天內(nei) 不聚餐、不聚會(hui) 、不前往人員密集場所等防疫規定,導致大量人員作為(wei) 風險人員被管控,增加了疫情防控成本。

  相關(guan) 新聞

  9日晚通州區新增1例本土確診病例

  通州區疾控中心通報:10月9日晚,通州區新增1例本土確診病例,相關(guan) 風險點位已完成現場排查和環境消殺,密接、次密接人員已出核酸檢測結果均為(wei) 陰性。

  新增確診病例現住通州區馬駒橋鎮二街村。10月5日乘K600列車來京,8日進行常態化核酸檢測,9日5時10分第三方機構報告為(wei) 混管初篩陽性,經區疾控中心複核為(wei) 陽性,9日晚診斷為(wei) 確診病例,目前已轉入定點醫院治療,臨(lin) 床分型為(wei) 輕型。

  通州區迅速啟動應急處置機製,對新增感染者關(guan) 聯風險點位和人員迅速落實管控措施,將馬駒橋鎮二街村劃為(wei) 中風險區,實行“人不出區,錯峰取物”;將馬駒橋鎮的一街村、三街村、東(dong) 店村、西後街村、大葛莊村、北門口村、辛屯村劃為(wei) 低風險區,實行“個(ge) 人防護、避免聚集”,期間盡量減少外出、不聚集、不紮堆,外出做好個(ge) 人防護。通州區正在組織開展馬駒橋鎮全員核酸采樣,截至9日20時,累計核酸采樣159492人,已出檢測結果60093人,均為(wei) 陰性。

  市疾控提醒:返京後“三天兩(liang) 檢”做好健康監測

  市疾控中心提示,當前本市疫情防控形勢嚴(yan) 峻複雜,“外防輸入、內(nei) 防反彈”壓力持續增加,境外輸入、京外輸入仍是防控重點。

  要嚴(yan) 格落實“四方責任”,重點行業(ye) 、重點單位、重點部門切實履行主體(ti) 責任,尤其是市場、超市、學校、醫院等要按規定頻次進行常態化核酸檢測,做到應檢盡檢、不漏一人;要嚴(yan) 格落實測溫掃碼、健康監測、查驗核酸陰性證明等防控措施;要做好場地環境消殺和衛生保潔,重點公共區域要專(zhuan) 人負責,做好督導檢查;要加強重點人群防疫管理,設立人員台賬,要求員工做好健康監測,出現身體(ti) 不適及時主動報告。城鄉(xiang) 結合部、農(nong) 村地區要繼續堅持各項防控措施不放鬆,加強對外來人員、進返京人員及車輛的排查管理,減少不必要聚會(hui) 。

  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要切實履行個(ge) 人防疫責任,落實各項防控要求,進入社區(村)、市場商超、文娛健身等公共場所,要配合掃碼測溫、查驗72小時內(nei) 核酸陰性證明、規範佩戴口罩等常態化防疫措施。堅持不去中高風險地區和7日內(nei) 出現本土疫情的縣(市、區、旗)旅行或出差,進返京人員嚴(yan) 格執行進返京防疫政策,主動向社區、單位等相關(guan) 部門報備,途中做好個(ge) 人防護,如出現涉疫風險,就地配合落實防疫措施,暫緩進返京。返京後開展“三天兩(liang) 檢”,抵京24小時內(nei) 完成一次核酸檢測,間隔24小時後、72小時內(nei) 完成第二次核酸檢測,7日內(nei) 不聚餐、不聚會(hui) 、不前往人員密集場所。做好健康監測,出現發熱、幹咳等症狀,及時主動向社區報告,按規定就醫。

  與(yu) 官方公布的病例活動軌跡有交集人員,風險地區進返京人員,接到電話、短信、健康寶彈窗、健康寶黃碼或紅碼提示風險人員,須立即主動向社區、單位、賓館等報告,配合做好集中隔離、居家隔離、健康監測、核酸檢測等各項防控措施。

  此外,要加強集中隔離點規範管理和服務保障,解除隔離時做好人員及環境風險評估,集中隔離人員如隔離期間所在隔離點出現陽性病例,解除隔離後7日內(nei) 不聚餐、不聚會(hui) 、不前往人員密集場所。

  天壇小湯山康複中心投用

  經過1年試運行,天壇小湯山康複中心日前正式投入使用。該中心由天壇醫院和小湯山醫院聯手共建,整合打通診療、康複環節,可為(wei) 患者提供連續性、高水平的康複服務,切實提升患者就醫體(ti) 驗。

  去年9月,天壇小湯山康複中心開始試運行。中心創新實行“共同管理、兩(liang) 院一科、獨立運營、合作共贏”的市屬醫院緊密型醫療合作新模式,天壇醫院充分發揮國家神經疾病醫學中心的引領作用,小湯山醫院充分發揮康複醫學軟硬件資源優(you) 勢,努力構建具有國際一流、國內(nei) 領先的高水平康複醫學平台、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平台。

  目前,康複中心開放床位106張,治療室麵積近1000平方米,醫療團隊現有89人,設有PT(物理療法)、OT(作業(ye) 療法)、ST(言語療法)、理療、中醫、水療等康複治療及訓練中心。天壇醫院康複科主任兼任天壇小湯山康複中心主任,康複中心醫療團隊由雙方醫院共同派人組成。

  試運行1年來,康複中心共接診天壇醫院轉診患者191人,床位使用率近70%。小湯山醫院神經康複醫療水平得到快速發展的同時,天壇醫院神經疾病尤其是神經外科手術患者也可獲得更完善的連續性醫療服務。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