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數量全國居首
2021年北京市新設市場主體(ti) 25.8萬(wan) 戶,比“十三五”時期年均新設數量多4萬(wan) 戶;截至今年9月底,已有78.9萬(wan) 戶企業(ye) 全程電子化開辦,“全程網辦”率超95%……5年來,北京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全市上下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以企業(ye) 和群眾(zhong) 需求為(wei) 導向,堅持頂層設計與(yu) 壓茬推進相結合,狠抓政策落實“最後一公裏”,各項改革取得一係列製度突破,成為(wei) 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
北京市發改委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本市圍繞市場主體(ti) 設立、發展、退出“全生命周期”,全麵深化政務服務改革、不斷優(you) 化服務,讓更多市場主體(ti) 茁壯生長、活力迸發,2021年底全市市場主體(ti) 已超223萬(wan) 戶,2021年全市新設市場主體(ti) 25.8萬(wan) 戶,比“十三五”時期年均新設數量多4萬(wan) 戶。其中,新設科技型企業(ye) 持續增加,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ye) 、獨角獸(shou) 企業(ye) 和“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數量均居全國各城市首位。
推動市場主體(ti) 成長
“全程網辦”率超95%
“本市多舉(ju) 措推動市場主體(ti) 更加快速成長”。市發改委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本市不斷優(you) 化企業(ye) 開辦服務,持續簡化登記手續,通過數據信息共享、電子證照應用、告知承諾審批等方式,全麵實現企業(ye) 開辦1天免費辦結,截至9月底,已有78.9萬(wan) 戶企業(ye) 全程電子化開辦,“全程網辦”率超95%。努力實現“準入即準營”,通過直接取消審批、改審批為(wei) 備案、落實告知承諾、優(you) 化準入服務,在全市範圍內(nei) 推進證照分離改革,累計惠及新設市場主體(ti) 9.3萬(wan) 戶,占同期新設市場主體(ti) 總量的29.9%。
以“一次辦好”為(wei) 標準,實行營業(ye) 執照與(yu) 高頻審批事項“一窗申請、並聯審批、一次辦結”,推動“證照聯辦”,逐步實現“一照準入,一證準營”。深化“一照多址”改革,創新推出“一碼通”服務,企業(ye) 增減地址信息不再需要更換營業(ye) 執照。試點開展“一證多址”改革,經開區符合條件的食品連鎖經營企業(ye) 、醫療器械批發企業(ye) 均可享受。探索推進證照“一體(ti) 變更”,推行集中統一變更,實現線上一次認證、線下一次提交、電子執照一次領取,最大限度減少企業(ye) 跑動次數。
本市還成立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按照管辦分離、服務高效、監管規範的原則,構建統一交易管理機構、統一交易平台、統一政府采購、統一智能預警的管理服務體(ti) 係,確保市場主體(ti) 招標投標公開透明。不斷加大對市場主體(ti) 融資服務,在全國率先設立貸款服務中心,集中受理企業(ye) 首貸、續貸、確權融資、知識產(chan) 權質押融資等金融業(ye) 務。截至7月底,已審批通過4.8萬(wan) 筆業(ye) 務,涉及金額約1975.7億(yi) 元。在全國率先實現動產(chan) 擔保統一登記,在實現生產(chan) 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chan) 品統一登記、統一查詢的基礎上,又擴展到機動車、船舶、知識產(chan) 權等動產(chan) 和權利擔保登記信息統一查詢,進一步提高企業(ye) 辦理效率、盤活動產(chan) 資源。
本市推動分級分類審批,建立了基於(yu) 風險的分級分類審批模式,按照無風險項目“非禁免批”,低風險項目“簡化審批”,一般風險項目“告知承諾”,高風險項目“嚴(yan) 格審批”的4類方式推進相應改革。構建高效審批模式,推動“多規合一”“多審合一”“多測合一”“多驗合一”,14個(ge) 審批部門的224項審批服務事項壓減一半以上。大力推行承諾製,推行“區域評估+標準地+承諾製+政府綜合服務”改革模式,並在全市範圍複製推廣。目前已有23個(ge) 項目開展試點,最快拿地後2天即可獲得審批手續。
本市促進市場主體(ti) 多元化退出,優(you) 化簡易注銷程序,逐步實現營業(ye) 執照、社保、稅務等“一體(ti) 化注銷”,已有30餘(yu) 萬(wan) 戶企業(ye) 通過“e窗通”一站式辦理注銷。開展市場主體(ti) 歇業(ye) 備案,讓經營困難的主體(ti) 能夠暫時“休眠”,已為(wei) 250多個(ge) 經營困難的市場主體(ti) 辦理歇業(ye) 備案。
製定修訂7部法律法規
投資興(xing) 業(ye) 有了製度保障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市發改委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北京注重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作用,努力為(wei) 市場主體(ti) 營造公平公正、穩定可預期的營商環境。著力構建“1+N”的法律製度體(ti) 係。製定《北京市優(you) 化營商環境條例》,提出保障市場主體(ti) 平等參與(yu) 招標投標、開展綜合執法和包容審慎監管、健全信用修複製度等40餘(yu) 項創新性改革舉(ju) 措,為(wei) 市場主體(ti) 投資興(xing) 業(ye) 提供堅實的製度保障。形成“N”個(ge) 配套,先後修訂、製定了知識產(chan) 權保護條例、北京市城鄉(xiang) 規劃條例、促進中小企業(ye) 發展條例等法規規章6部、配套政策292件,升級了“區塊鏈登記托管係統”“司法執法信息服務平台”等44個(ge) 平台係統,為(wei) 條例落實提供了重要支撐。
本市打造全鏈條全流程監管機製,創新建立“6+4”一體(ti) 化綜合監管體(ti) 係,綜合運用風險、信用、分級分類、協同、科技、共治等6項監管製度,以“風險+信用”監管為(wei) 基礎推行“一業(ye) 一冊(ce) ”“一業(ye) 一單”“一業(ye) 一查”“一業(ye) 一評”等4種場景化措施,在20個(ge) 行業(ye) 領域製定綜合監管手冊(ce) 和聯合檢查單,破解多頭檢查、頻繁檢查等問題。對疫苗等直接關(guan) 係人民群眾(zhong) 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點領域實施重點監管,建立駐廠監督、巡查檢查、符合性檢查、風險研判、伴隨式服務“五位一體(ti) ”監督機製,已有54.4億(yi) 劑次疫苗納入全鏈條監管。
去年新設外企1924家
為(wei) 2008年以來最高值
圍繞“兩(liang) 區”建設,本市對標國際規則和最佳實踐,打造與(yu) 開放型經濟相適應的公開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2021年,全市實際利用外資155.6億(yi) 美元,為(wei) 2012年的2.3倍,新設外資企業(ye) 1924家,為(wei) 2008年以來的最高值。
市發改委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本市不斷優(you) 服務,率先推出“投資北京地圖”數字服務平台,集成了全市投資領域的政策、空間和服務資源,努力為(wei) 外資企業(ye) 提供空間信息權威、投資政策精準的線上投資服務。建立外商投資企業(ye) 一站式服務體(ti) 係,實現境外投資企業(ye) 備案“全程網辦”,更好服務企業(ye) “引進來”“走出去”。
加強涉外商事法律服務,成立國際商事法庭和國際商事糾紛一站式多元解紛中心,為(wei) 企業(ye) 提供涉外商事案件訴訟、調解、仲裁“一站式”服務,今年以來,國際商事糾紛一站式多元解紛中心調解成功案件標的額超6.5億(yi) 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