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社區餐廳呼聲高 持續運營考驗多

發布時間:2022-11-23 10:02:00來源: 北京日報

  疫情防控形勢之下,家門口的社區食堂成了人們(men) 解決(jue) 一日三餐的重要選擇,就近打包帶回家的模式,讓很多老年人能輕鬆吃上熱乎飯。記者注意到,北京社區周邊的便民食堂和老年餐廳逐漸增多,雖然受到許多老年人的喜愛,但也部分存在定價(jia) 過高、口味跟不上等問題。麵對特定消費群體(ti) ,社區餐廳要想火起來,還得算好盈利和性價(jia) 比之間的平衡賬。

  食堂解了居家吃飯難題

  中午11點多,回龍觀藍天嘉園社區便民食堂照例又開始供應午餐。最近疫情防控形勢嚴(yan) 峻,食堂暫停了堂食,但社區微信群裏照例有工作人員發出每日食譜,為(wei) 社區居民送餐上門。“最近一直居家辦公,外賣進不了小區,吃飯就指著這家食堂了。”市民方女士自從(cong) 搬進這個(ge) 社區,就成了便民食堂的常客,居家期間,食堂更是解決(jue) 了自己一日三餐的大難題。

  記者觀察微信群裏的每日菜譜發現,一頓葷素搭配的熱乎飯菜價(jia) 格隻需要20多元:最貴的土豆雞塊、酸菜魚、醬香鴨等葷菜每份17元,最便宜的白菜豆腐粉條、清湯快菜等素菜每份隻要11元——菜都可以打半份。主食一共有十幾種,價(jia) 格在0.7元至4元不等。

  這樣的便民食堂,是很多老年人甚至不會(hui) 做飯的年輕人盼望的社區配套。上月底,住建部、民政部聯合發布通知,要求各市(區)選取3至5個(ge) 社區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在試點社區配建便利店、菜店、食堂、郵件和快件寄遞服務。消息一出,文件中“社區食堂”的概念很快受到資本市場關(guan) 注,尤其擁有多家老字號的西安飲食一度股價(jia) 飆升,不得不通過互動平台回應公司並無社區食堂業(ye) 務。

  方便實惠深受老年人歡迎

  伴隨著城市發展和老齡化現象加劇,全國多地陸續出現了各類便民食堂,包括共享食堂、社區食堂、老年食堂等,許多街道也開設提供餐食的養(yang) 老驛站,惠及大量居民。今年9月,北京市西城區有77家養(yang) 老驛站或便民餐廳上線“父母食堂”小程序,為(wei) 有需要的老人提供老年餐的線上預訂、送餐到家的服務。

  價(jia) 格親(qin) 民、方便實惠,是社區食堂和老年餐廳吸引消費者的重要原因。位於(yu) 潘家園附近的華威西裏養(yang) 老驛站裏設有廚房,每天都為(wei) 在周邊居住的老人提供新鮮現製的盒飯和主食、醬貨等餐食,午餐25元,晚餐18元,實惠的價(jia) 格吸引了不少人。

  “正常時期每天的訂單量都得有100多份,其中盒飯大約有30份。”上述養(yang) 老驛站負責人告訴記者,近期由於(yu) 疫情原因驛站暫時關(guan) 停,也給不少老人造成麻煩。“很多老人都是長期來我們(men) 這訂餐,這兩(liang) 天有很多老人打電話來問,盼著我們(men) 早點兒(er) 重新開火。”

  西城大紅羅養(yang) 老服務驛站仍在與(yu) 附近餐企合作供餐,每天中午和晚上為(wei) 周邊老年居民提供3種規格的套餐,每天都不重樣,套餐定價(jia) 在18至30元之間。子女綁定老人身份信息後就可以通過“父母食堂”小程序遠程下單。

  “微利”運營盼政策扶持

  盡管老年餐市場需求旺盛,但對於(yu) 餐廳經營方而言,這卻並不是一門好做的生意。“雖然訂單很多,但也隻是基本能維持,要想指著這個(ge) 掙錢不太可能。”朝陽華威西裏養(yang) 老驛站負責人坦言。

  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以來菜價(jia) 波動,例如西紅柿的批發價(jia) 最高時漲了兩(liang) 倍多,但驛站提供的餐食價(jia) 格一直保持不變,分量也沒有縮水。“每一餐都足足裝滿一整盒,基本夠飯量不大的老人吃兩(liang) 頓。”上述負責人說,“老年人是價(jia) 格敏感型消費群體(ti) ,而且來我們(men) 這兒(er) 訂餐的很多都是多年的老主顧,我們(men) 不想驟然漲價(jia) 。如果訂單量下降,成本也會(hui) 相應增加。”

  一些價(jia) 格更接近市場價(jia) 的老年餐廳,甚至因為(wei) “性價(jia) 比太低”遭到不少人的“吐槽”。廣渠門附近一家長者食堂的菜品3元一兩(liang) 按重量收費,另外還有3元一位的自助主食。老年人要是飯量不小,吃一餐也得花費將近30元。“隨便盛了3個(ge) 菜就一斤多了,不如去吃連鎖快餐。”剛買(mai) 完單的袁女士表示,這和自己想象中的老年餐廳“不太一樣”。疫情衝(chong) 擊下,餐飲企業(ye) 生存艱難,主打性價(jia) 比的社區餐廳經營更不易。記者注意到,一些特色不鮮明的社區便民餐廳已經悄然關(guan) 張。

  相對而言,上海的社區食堂已經出現規模化發展勢頭。最新數據顯示,上海已有長者食堂295家,其中不乏運營超過30家長者食堂的連鎖化餐企。上海多區都在市政府標準的基礎上,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給予長者食堂運營補貼,最高單家食堂每年補貼超過8萬(wan) 元。而專(zhuan) 業(ye) 社會(hui) 力量的引入,則是長者食堂受到歡迎的重要原因。以虹口區“棲心小窩”社區長者食堂為(wei) 例,就引入了好幾位在老字號餐飲掌勺過的廚師,八寶辣醬、蔥烤河鯽魚、宮保雞丁、醬爆豬肝、幹煎帶魚等看家菜深受居民歡迎。

  “社區食堂以銀發族為(wei) 主要服務對象,從(cong) 口味到餐具的適老化,都應貼近老人們(men) 的需求,需要更專(zhuan) 業(ye) 化的能力。”一位北京品牌餐企的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目前公司也有意進軍(jun) 社區食堂業(ye) 務,但還期盼有明確的扶持政策,以平衡好便民和盈利之間的關(guan) 係。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