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水留食”守護鄱陽湖生物多樣性
2022年12月26日,占鄱陽湖三分之一水域的都昌湖區,兩(liang) 個(ge) 月前就已裸露的灘塗和沙洲仍清晰可見。但在朱袍山碟形湖,卻是另一番景象——800多畝(mu) 水域碧波蕩漾,水邊的泥地濕漉漉的,紫色蓼子花競相開放,3000多隻候鳥如約而至,歡快地嬉戲、盡情地覓食。
都昌是鄱陽湖北部候鳥集中越冬的重要區域。2022年,受持續高溫少雨和“五河”、長江上遊來水偏少共同影響,鄱陽湖提前100多天進入枯水期,遭遇嚴(yan) 重的缺水危機,濕地生態功能被削弱,碟形湖生物量下降,水生生物生存空間縮減,候鳥天然食源銳減,生物多樣性保護麵臨(lin) 前所未有的考驗。
指著由碟形湖引出的一條200多米的水渠和一座土築攔水壩,都昌縣候鳥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李躍介紹說:“得益於(yu) 它們(men) !”這條人工水渠如同一根臍帶,將鄱陽湖主航道的水,源源不斷引入水域曾銳減至300多畝(mu) 的湖中。攔水壩將水牢牢“鎖定”,為(wei) 保住候鳥熟悉的棲息地、碟形湖完整的生態鏈夯實了基礎。
水是濕地的靈魂。2022年9月5日,江西省結合前期濕地生態、候鳥、江豚、魚類及水文專(zhuan) 家實地調研結果,緊急召開視頻會(hui) 議,組織沿湖各地首次科學實施碟形湖補水、老化苔草刈割和候鳥備選“食堂”分散營建等搶救性措施,抗旱保濕。
江西環鄱陽湖多地,如永修縣持續從(cong) 贛江引水並投放小魚3500公斤,修複部分常湖池濕地功能;餘(yu) 幹縣籌資近200萬(wan) 元,在插旗洲購買(mai) 千畝(mu) 稻田打造候鳥“食堂”;鄱陽縣刈割苔草3萬(wan) 餘(yu) 畝(mu) ,為(wei) 雁鴨類候鳥儲(chu) 備草糧;南昌縣落實農(nong) 作物受損補償(chang) ,引導農(nong) 戶不驅趕在農(nong) 田、菜地覓食的候鳥……2022年,江西省累計落實生態補水610萬(wan) 立方米,刈割麵積13萬(wan) 畝(mu) ,營造候鳥“食堂”5370畝(mu) ,儲(chu) 備穀物投料5.1萬(wan) 公斤。(江西日報全媒體(ti) 記者黎軍(jun) 、楊碧玉 通訊員汪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