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新春走基層】“火紅的事業”帶來紅火的日子

發布時間:2023-01-13 15:03:00來源: 央廣網

  央廣網濰坊1月13日消息(記者唐磊)年關(guan) 將至,濰坊高密市夏莊鎮東(dong) 李家村裏,隨處可見正在晾曬或打包準備裝車的春聯。走進路邊一處掛滿春聯的房間內(nei) ,濃濃的墨香將房間的每一處角落填滿,在陽光的照射下,“火紅”的年味撲麵而來。

  東(dong) 李家村村民正在印刷春聯(央廣網發 郭連雲(yun) 攝)

  東(dong) 李家村有“中國楹聯文化村”的美名,紅紙印刷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傳(chuan) 承,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feng) 富的人文氣息流傳(chuan) 至今,紅紙對聯呈現出傳(chuan) 統與(yu) 創新並進的景象。

  如今的東(dong) 李家村,既有依托現代設備批量化生產(chan) 的工廠,也有依托傳(chuan) 統、手工印刷的家庭作坊。產(chan) 品類型也從(cong) 原來單一的紅紙黑字,發展到現在的“四季紅”紅紙、燙金對聯和高檔年畫等新產(chan) 品。火紅的春聯為(wei) 村民們(men) 鋪就了一條增收致富的好路子,為(wei) 他們(men) 帶來了紅火的日子。

  東(dong) 李家村村民正在晾曬印刷好的春聯(央廣網發 郭連雲(yun) 攝)

  春節臨(lin) 近,忙碌了一年的李善奇終於(yu) 有機會(hui) 歇歇了。“我一年大概能製作40—50噸的春聯,如果換算成張數的話,大概也得有幾十萬(wan) 張。”與(yu) 百姓春節前忙著置辦春聯、年貨不同,春節前一個(ge) 月是李善奇一年僅(jin) 有的休息時間,“正月開工印春聯、備貨,農(nong) 曆五六月按訂單規律生產(chan) ,農(nong) 曆十月陸續接待各地客商、發貨。進入臘月,春聯生產(chan) 基本收尾,但卻是銷售最火爆的時節。”

  李善奇夫婦在製作春聯(央廣網發 宋世榮攝)

  隨著時代的發展,春聯的材質,印刷的油墨、字體(ti) 等都發生了許多改變,“傳(chuan) 統的春聯銷量會(hui) 受一定的影響。”如今的李善奇是村裏為(wei) 數不多堅持傳(chuan) 統手工紅紙春聯生產(chan) 的人,用他自己的話來說,自己已經60多歲,對這門手藝有感情,學習(xi) 使用機器印刷可能也有點困難,而且對老一輩人來說,手工印刷的紅紙春聯幹淨樸素,最有年味和文化底蘊。

  村民正在印刷春聯(央廣網發 郭連雲(yun) 攝)

  目前,李善奇製作的春聯主要依靠批發商銷往周邊地區,偶爾也有周邊村莊的村民買(mai) 上一兩(liang) 副。當記者詢問他每年的收入情況時,李善奇先是笑了,想了一會(hui) 說:“收入還可以。”記者追問,是否算得上小康,李善奇說:“我不知道小康的標準是什麽(me) ,反正我覺得還可以,知足了。”

  村民正在印刷春聯(央廣網發 郭連雲(yun) 攝)

  村民將春聯打包裝車(央廣網發 宋世榮攝)

  記者了解到,除了東(dong) 李家村,整個(ge) 夏莊鎮紅紙對聯生產(chan) 涉及10多個(ge) 村、1500戶,從(cong) 業(ye) 人員4000多人,年刷紅紙8000多噸、印製對聯750萬(wan) 副,占據全國市場近50%的份額,產(chan) 值近億(yi) 元。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