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問計|陳振樓委員:夯實上海鄉村振興人才基礎 首要聚焦鄉村緊缺的產業人才引進
央廣網上海1月13日消息(記者唐奇雲(yun) )“人才問題一直是我國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一大難題,上海市郊農(nong) 村也同樣麵臨(lin) 這一瓶頸,老齡化、空心化現象不斷加劇。”2023年上海兩(liang) 會(hui) 期間,上海市政協委員、華東(dong) 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陳振樓作為(wei) 牽頭人,帶來的聯名提案聚焦“夯實上海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基礎”。
在陳振樓看來,在上海農(nong) 村地區,產(chan) 業(ye) 人才往往麵臨(lin) 低收入、高投入的困境,而農(nong) 村地區社保政策與(yu) 城市存在的差異,直接造成一些新型農(nong) 業(ye) 合作社對產(chan) 業(ye) 人才缺乏吸引力。同時,相比於(yu) 浙江的發展路徑,上海農(nong) 村地區在外鄉(xiang) 賢的貢獻較小,尚未建立在外鄉(xiang) 賢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有效機製。
另一方麵,村集體(ti) 缺乏年輕治理人才,加入村委會(hui) 參與(yu) 鄉(xiang) 村治理的青年人才工作強度大、收入低,因此“進得來、留不住”。而大量以“租客”身份進入農(nong) 村的“新村民”無法參與(yu) 鄉(xiang) 村的各項決(jue) 策,影響了“新村民”經濟投入與(yu) 長久生活的信心。
陳振樓對此建議道,首先,要多策並舉(ju) ,重點解決(jue) 鄉(xiang) 村緊缺的產(chan) 業(ye) 人才引進。“從(cong) 上海郊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實際需求看,產(chan) 業(ye) 人才既包括都市現代生態農(nong) 業(ye) 的技術領軍(jun) 人才、龍頭企業(ye) 管理人才等少數高端人才,也包括大量的農(nong) 業(ye) 科研、經營管理、市場開發、直播帶貨等中層人才。”在陳振樓看來,要進一步擴大上海農(nong) 村農(nong) 業(ye) 人才引進政策的適用範圍,圍繞人才引進、人才保障、人才獎勵、就業(ye) 創業(ye) 等方麵,加強製度創新,打破不利於(yu) 人才引進的製度瓶頸,構建更加多樣化、更具吸引力的人才體(ti) 製機製。
其次,要加強教育培訓,培育壯大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針對都市現代生態農(nong) 業(ye) 發展的要求,以及數字科技在農(nong) 村農(nong) 業(ye) 日趨廣泛的應用,上海應探索建立區-鎮-村三級新型農(nong) 業(ye) 配套服務體(ti) 係,著力加強對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的環境友好型生產(chan) 技能、市場營銷技能、品牌意識等薄弱環節進行專(zhuan) 門培訓,提升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的綜合能力。
第三,要優(you) 化扶持政策,吸引更多的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進入農(nong) 村農(nong) 業(ye) 。陳振樓建議,可借鑒英國等發達國家扶持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的做法,以公共財政投入引導建設農(nong) 村共享創業(ye) 空間平台(可以利用閑置宅基地),鼓勵立足農(nong) 村農(nong) 業(ye) 的創新、創業(ye) 、創意和創造等經濟活動的開展。
此外,還要提升匯聚農(nong) 村地區的人氣,不斷增強鄉(xiang) 村活力。“人氣也是生產(chan) 力,對不斷老齡化和空心化的農(nong) 村地區而言,能夠不斷匯聚人氣,本質上就意味著發展的無限可能。”陳振樓表示,要高度重視並充分發揮進入農(nong) 村的各類文學家、藝術家、導演、網紅大咖等在農(nong) 村形象塑造和傳(chuan) 播方麵的積極作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