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兩會|今年中關村將壓茬推出新一批試點政策
加快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與(yu) 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北京將如何加碼創新引擎?市政協委員,市科委、中關(guan) 村管委會(hui) 主任許強介紹,過去一年,北京培育戰略科技力量取得標誌性成果,科技體(ti) 製改革實現突破性進展,科創中心建設實現了新的躍升。2023年,本市將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guan) ,以改革優(you) 化開放創新生態,在新一年壓茬推出中關(guan) 村新一輪先行先試試點政策。
形成基礎和前沿技術重大項目群
坐落於(yu) 北京懷柔科學城、形如一枚放大鏡的大科學裝置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項目將點亮最“亮”的光,打造探測微觀世界的利器。1月13日,隨著最後一段真空盒封接,周長約454米、給最“亮”的光加足能量的增強器實現全線貫通,成為(wei) 這一大科學裝置建設過程中的又一重要裏程碑。據統計,包括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項目在內(nei) ,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29個(ge) 科學設施平台已進入建設與(yu) 運行並重階段,綜合極端條件、地球係統數值模擬2個(ge) 大科學裝置已投入使用。
“過去一年,北京全力服務保障國家實驗室建設,戰略科技力量進一步壯大。”許強說。
與(yu) 此同時,北京在2022年還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guan) ,持續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在量子信息領域,建設了超導量子計算雲(yun) 平台,研發“天工”量子直接通信樣機,創造量子直接通信距離100公裏的世界紀錄,百度網訊、啟科量子等4家企業(ye) 上榜全球量子計算技術發明專(zhuan) 利TOP100榜單;人工智能領域,研發全球最強的視覺基礎開源模型EVA,在10億(yi) 參數級別上實現性能最優(you) ;區塊鏈領域,發布自主可控的軟硬件技術體(ti) 係長安鏈2.3和海量存儲(chu) 引擎“泓”;醫藥健康領域,全球首創化學小分子誘導人成體(ti) 細胞轉變為(wei) 多潛能幹細胞。集成電路產(chan) 研一體(ti) 實現突破,搭建國內(nei) 第一條8英寸矽光量產(chan) 工藝線。
許強介紹,2023年,本市將出台基礎研究領先行動方案,探索基礎研究多元化投入機製。出台實施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行動計劃,探索企業(ye) 主導的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創新新範式,支持科技領軍(jun) 企業(ye) 牽頭組建體(ti) 係化、任務型創新聯合體(ti) ,加快實現重大技術突破。加強基礎和前沿技術項目布局,形成重大項目群,在量子物理、網絡安全、生物醫藥、清潔能源等領域產(chan) 生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中關(guan) 村將推出新一批試點政策
“去年我們(men) 出資500萬(wan) 元用於(yu) 基礎研究,可以享受按100%加計扣除政策,按實際適用稅率15%計算,相當於(yu) 國家掏出75萬(wan) 元對我們(men) 進行補償(chang) ,降低了我們(men) 支持基礎研究的負擔。”對於(yu) 近來在北京享受到的一係列創新支持政策,北京納通科技集團副總裁、研究院院長董驤有感而發。
基礎研究稅收試點、科技成果“先使用後付費”、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許強介紹,過去一年,北京落實中關(guan) 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先行先試改革24條重大舉(ju) 措,已出台國家和市級配套政策40餘(yu) 項,推出了一批突破性政策措施,發揮了試點突破作用。2023年,本市還將推動中關(guan) 村24條試點政策推廣至中關(guan) 村示範區全域,並壓茬推出新的試點政策。
在一係列政策突破推動下,北京創新活力迸發。過去一年,北京研發投入強度保持在6%以上,基礎研究占比達16%左右。中關(guan) 村示範區企業(ye) 總收入預計超過8.6萬(wan) 億(yi) 元,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7947.5億(yi) 元,同比增長13.4%。
為(wei) 加快塑造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優(you) 勢,北京將進一步強化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醫藥健康產(chan) 業(ye) 的“雙發動機”優(you) 勢,推動超導量子計算芯片軟硬件等研發取得階段性成果,開展高性能計算芯片、EDA工具等技術創新。此外,本市還將進一步聚焦量子物理、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腦科學、清潔能源等領域開展科研攻關(guan) 。
健全“高精尖缺”人才配套政策
科學家創業(ye) 、硬科技創業(ye) 項目,已成為(wei) 北京創新創業(ye) 力量的中流砥柱。許強透露,2023年,本市將實施科技領軍(jun) 人才培養(yang) 項目、“科技新星計劃”,並開展服務科學家創業(ye) CEO培養(yang) 試點,完善科技人才培養(yang) 支持體(ti) 係。
人才是科技創新的第一資源。為(wei) 加快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北京將推動出台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方案,著力吸引更多海外頂尖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來京發展。同時,健全“高精尖缺”人才配套政策,推動外籍人才工作許可審批權下放,不斷提升科技人才服務工作水平。
許強表示,要依托國家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一流大學和中關(guan) 村領軍(jun) 企業(ye) ,培養(yang) 人才、引進人才,特別要為(wei) 青年人才創造良好的環境,為(wei) 青年人才在學術交流、人才流動、重大科研項目上創造更好的條件。
目前,北京市已集聚形成從(cong) 戰略科學家到頂尖產(chan) 業(ye) 領軍(jun) 人才再到青年科技人才的高水平人才隊伍。其中,兩(liang) 院院士在京913人,占全國49%。“國家傑青”入選人才在京1805人,占全國39.3%;活躍研究人員數量超47萬(wan) 人,位列全球第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