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經濟總量突破10萬億元
原標題:三地新業(ye) 態新模式展現活力 區域經濟整體(ti) 實力邁上新台階
京津冀經濟總量突破10萬(wan) 億(yi) 元
昨天(20日),北京市統計局發布報告顯示,2014年以來,京津冀三地緊密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和各階段重點任務推動工作,區域經濟整體(ti) 實力邁上新台階。2022年,京津冀地區生產(chan) 總值合計10萬(wan) 億(yi) 元,按現價(jia) 計算,是2013年的1.8倍;其中,北京、河北跨越4萬(wan) 億(yi) 元量級,均為(wei) 4.2萬(wan) 億(yi) 元,分別是2013年的2倍和1.7倍;天津1.6萬(wan) 億(yi) 元,是2013年的1.6倍。
2014年7月,第一版北京新增產(chan) 業(ye) 禁限目錄正式發布,2015年、2018年先後進行了兩(liang) 次修訂,2022年3月,北京迎來第四版新增產(chan) 業(ye) 禁限目錄。禁限目錄在嚴(yan) 守功能底線的同時,也為(wei) 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打開了更大空間。近2.4萬(wan) 件新設立或變更登記業(ye) 務不予辦理,科技、商務、文化、信息等高精尖產(chan) 業(ye) 的新設市場主體(ti) 持續增加,占比由2013年的40%升至2021年的62%,一減一增顯露出“瘦身健體(ti) ”後北京產(chan) 業(ye) 結構的變化。
放眼京津冀,“三二一”產(chan) 業(ye) 格局持續穩固。數據顯示,京津冀三次產(chan) 業(ye) 構成由2013年的6.2∶35.7∶58.1變化為(wei) 2022年的4.8∶29.6∶65.6,第三產(chan) 業(ye) 比重提高7.5個(ge) 百分點。其中,北京三產(chan) 占比保持在8成以上,天津占比超6成,河北提升最快,京津冀三地三產(chan) 比重分別為(wei) 83.8%、61.3%和49.4%,較2013年均明顯提高。
產(chan) 業(ye) 發展帶動就業(ye) 規模擴大結構優(you) 化。據統計,京津冀地區城鎮9年新增就業(ye) 累計1442萬(wan) 人,三地分別新增288.1萬(wan) 人、405.5萬(wan) 人和748.4萬(wan) 人。2021年,北京法人單位從(cong) 業(ye) 人員中,第三產(chan) 業(ye) 比重為(wei) 84.4%,較2013年提高6.2個(ge) 百分點,其中信息服務業(ye) 和商務服務業(ye) 占比達25.5%,較2013年提高6.2個(ge) 百分點;天津和河北第三產(chan) 業(ye) 就業(ye) 人員占比為(wei) 60.5%和46.6%,較2013年提高10.9個(ge) 和15.1個(ge) 百分點。
2021年,京津冀共投入研究與(yu) 試驗發展(R&D)經費3949.1億(yi) 元,是2013年的2.1倍,占全國比重為(wei) 14.1%。區域R&D投入強度達到4.1%,較2013年提高0.7個(ge) 百分點,持續高於(yu) 全國平均水平1個(ge) 百分點以上。
三地新興(xing) 經濟快速發展,新業(ye) 態持續升溫。其中,北京數字經濟增加值從(cong) 2015年的8719.4億(yi) 元增加到2022年的17330.2億(yi) 元,占GDP的比重超4成,提高6.4個(ge) 百分點;天津高技術製造業(ye) 占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的比重為(wei) 14.2%,較2014年提高1.9個(ge) 百分點;河北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的比重為(wei) 20.6%,比2013年提高8.8個(ge) 百分點。
從(cong) 創新主體(ti) 看,在2022年第四批“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中,京津冀地區共535家,占全國的12.3%;累計1124家,較前三批合計數量翻倍增長。根據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中全球獨角獸(shou) 企業(ye) 榜》,京津冀有95家企業(ye) 上榜,占中國上榜企業(ye) 的比重超過3成,其中北京90家,居各省區市第一。
京津冀協同發展與(yu) 三地居民生活息息相關(guan) 。去年年底,京唐、京濱城際鐵路開通;京津冀4800餘(yu) 家定點醫療機構實現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5400餘(yu) 家定點醫療機構實現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一係列共建共享成果,真正提升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數據顯示,三地城鄉(xiang) 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縮小。2022年,京津冀三地全體(ti)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wei) 77415元、48976元和30867元,與(yu) 2013年相比,年均分別名義(yi) 增長7.4%、7.1%和8.2%。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