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列氫燃料鉸接輕軌車下線
車頭不設置司機駕駛室,車尾玻璃窗一鍵變成智能顯示屏……2日上午,在京投裝備河北京車智能製造基地,國內(nei) 首列氫燃料混合動力鉸接輕軌車正式下線。列車搭載氫燃料電池係統,可實現零碳排放。列車可實現城市軌道交通和市郊鐵路的跨網運營,滿足城市通勤、旅遊等場景需求。
昨天上午,在河北京車智能製造基地,一款30米長的湖藍色氫燃料混合動力鉸接輕軌車正式下線。相比大家熟悉的地鐵車輛,這款列車看起來更瘦,“腰身”隻有2.65米,“顏值”十分高。別看“長得瘦”,載客量卻不低,兩(liang) 節車廂構成的一個(ge) 編組,滿載可到300人。
登上列車,超大車窗給人通透明亮之感,車頭處因為(wei) 沒有駕駛室,車前風景一覽無餘(yu) 。從(cong) 車頭望向車尾,智能“魔窗”更讓人十分驚喜。列車技術人員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車尾處的玻璃窗可變身為(wei) 智能顯示屏,既可以播放視頻,還可以顯示播報到站信息。
京投裝備技術研究院副總經理張洪介紹,氫燃料混合動力鉸接輕軌車作為(wei) 新一代輕軌列車,采用無網供電技術,以“氫燃料電池+動力電池”為(wei) 動力源,搭載氫燃料電池係統,續航裏程不低於(yu) 100公裏,實現零碳排放,零汙染,運行一年可減少約40噸碳排放。此外,列車支持多單元靈活編組,具備全自動駕駛功能,最高運營時速80公裏。
在運營方式上,車輛采用靈活編組形式,應對潮汐客流。列車由最小動力單元構成,每個(ge) 單元兩(liang) 個(ge) 模塊,可作為(wei) 一個(ge) 獨立的動力單元載客運行;通過設置在車頭的全自動車鉤,可實現2-4個(ge) 單元靈活編組,應對潮汐客流,實現節能降耗。“列車同傳(chuan) 統輕軌車相比,具有多項顯著優(you) 勢,因為(wei) 采用無網供電技術,可以實現和城市軌道交通、市郊鐵路的跨網運營,能廣泛應用到機場、城郊通勤及景區旅遊等場景。”張洪說。
“長得瘦”,也讓列車更加靈活,張洪介紹,列車采用新型鉸接轉向架,可實現半徑40米小曲線通過能力,也就是說,小轉彎半徑讓列車穿行城市和山區鐵路成為(wei) 可能。同時,列車采用大幅度降低輪軌噪聲技術,為(wei) 乘客提供更加舒適、安靜的乘坐體(ti) 驗。
攝影/本報記者 黃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