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援疆為和田傳統產業賦能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路上,北京創新產(chan) 業(ye) 援疆模式,搭平台、送技術,為(wei)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賦能。近日,一場企業(ye) 家沙龍在和田北京援疆眾(zhong) 創空間舉(ju) 行。自從(cong) 有了這個(ge) 平台,和田當地的創業(ye) 者交流探討、對接資源更加方便,不再是“一盤散沙”。
“我在和田縣種蘆筍,怎麽(me) 能給我們(men) 的產(chan) 品增加些賣點?”“新疆的農(nong) 產(chan) 品如何才能增加受眾(zhong) 關(guan) 注度?”在這場主題為(wei)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破局與(yu) 創新”的沙龍上,企業(ye) 家大多來自農(nong) 業(ye) 領域,也有少數企業(ye) 是電商。一頭白發、皮膚黝黑的農(nong) 民企業(ye) 家趙效山發言最為(wei) 踴躍,別看他年紀大,思想卻十分活躍。他提出一個(ge) 觀點,得到其他人的認同:“和田的農(nong) 產(chan) 品要在電商平台上獲得成功,首先要有賣點。”
對於(yu) 河南人宋恩光來說,這場沙龍來得非常及時。宋恩光在和田搞種植養(yang) 殖,創業(ye) 已經十幾個(ge) 年頭,企業(ye) 正是發展上升期。不過,他為(wei) 自己產(chan) 品的關(guan) 注度不高而煩惱。他認為(wei) ,產(chan) 品隻有具備了優(you) 異的特點才會(hui) 有受眾(zhong) ,而農(nong) 產(chan) 品的品種基本上大同小異。
“我們(men) 企業(ye) 是做電商平台的,有專(zhuan) 業(ye) 主播在田間地頭搞直播,要不來我們(men) 平台試試?”一位與(yu) 會(hui) 者的發言,引起了趙效山等人的注意。經過溝通,雙方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我們(men) 利用北京科技創新中心的優(you) 勢,從(cong) 科技創新和企業(ye) 培育的小切口,為(wei) 和田的創業(ye) 者們(men) 搭建一個(ge) 交流的平台,這也是北京產(chan) 業(ye) 援疆的一次嚐試。”北京援疆和田指揮部產(chan) 業(ye) 發展部副部長羅筱介紹,除了搭建眾(zhong) 創空間平台,北京援疆還引入“啟迪之星”企業(ye) 孵化器,營造創新創業(ye) 環境,推動企業(ye) 孵化培育,為(wei) 和田地區產(chan) 業(ye) 發展探索新路徑。
在和田,農(nong) 業(ye) 是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在北京產(chan) 業(ye) 援疆的助力下,如今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也在煥發新的活力。在大興(xing) 區援建的和田縣60座設施大棚內(nei) ,西紅柿長勢良好。援疆技術人才將大興(xing) 西瓜的種植技術帶到了和田,讓當地群眾(zhong) 又多了一條增收門路。在北京援疆資金的支持下,當地還引進精準防控技術,將核桃的蟲害發生率降低至12.19%,保障了核桃產(chan) 業(ye) 的健康發展。
墨玉縣是農(nong) 業(ye) 大縣,盛產(chan) 辣椒、西紅柿、洋蔥等多種蔬菜,是和田地區重要的“菜籃子”。然而,由於(yu) 當地農(nong) 殘檢測技術薄弱,墨玉的農(nong) 產(chan) 品很難賣到外地。當地成立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後,來自朝陽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綜合服務中心的張雁來到中心掛職,通過手把手“傳(chuan) 幫帶”,組建起一支專(zhuan) 業(ye) 的檢測隊伍。在北京援疆資金的支持下,中心開展的檢測項目將達到136項,推動墨玉縣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提升。
豐(feng) 收了,農(nong) 產(chan) 品如何才能賣出去、賣得上價(jia) ?在和田,北京援疆還助力當地搭建了電商平台。在援疆資金的支持下,當地電商產(chan) 業(ye) 園孵化電商企業(ye) 12家,扶持引導企業(ye) 打造和田自有品牌,將和田的核桃油、玫瑰花饢、杏幹等產(chan) 品賣到全國各地。
“都說‘新疆不包郵’,這也是製約和田電商發展的一個(ge) 瓶頸。我們(men) 利用援疆資金,整合快遞資源,將快遞費降低到三四塊錢一公斤,讓和田的產(chan) 品具備了競爭(zheng) 優(you) 勢。”北京援疆幹部、和田市商務和工信局副局長王濤介紹,在北京援疆的助力下,和田的產(chan) 品賣得越來越好。在北京,和田消費幫扶產(chan) 品的銷售額已達到每年2000多萬(wan) 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