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低碳節能技術亮相第六屆中國國際智能建築展覽會
央廣網北京4月17日消息(記者呂紅橋)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經濟之聲《環球新財訊》報道,2023第六屆中國國際智能建築展覽會(hui) 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ju) 行。一大批建築低碳節能技術和解決(jue) 方案在本屆展會(hui) 上亮相,比如能延長酒店裝修使用壽命的智能算法、讓大樓冬暖夏涼的新型煙囪、用大數據實現提前開關(guan) 的空調等。
對不少老建築來說,要實現低碳節能,隻能靠內(nei) 部人員主動節水節電,而且有時候還要犧牲一些舒適性,比如手動調低空調溫度或者關(guan) 閉空調。這是因為(wei) 這些建築內(nei) 的供冷、供暖、供水係統的功率都是固定的,既不靈活,也不智能。本屆展會(hui) 上,科技巨頭西門子帶來了最新的控製器,通過簡單改造,就可以讓老建築有智能自控能力。
“我可以把定頻改造成變頻,這樣能實現動態負荷的波動。比如說每個(ge) 水泵都能把水送到最遠端,那麽(me) 這時候我們(men) 認為(wei) 它的頻率已經夠了,就沒必要用滿頻了。隻要溫度能夠讓用戶處於(yu) 比較舒服的情況下,我們(men) 就不需要把溫度調得過冷。這基本上能節約20%-30%的能源費用。”工作人員表示。
我國南方一些酒店每隔幾年就重新裝修一次,原因是南方氣候潮濕,裝修材料容易腐爛發黴。頻繁裝修推高了經營成本,也不符合低碳發展的理念。來自廣東(dong) 的威爾智能科技帶來了一套智能解決(jue) 方案,可以動態監測和調整室內(nei) 空氣濕度,延長裝修使用壽命。
工作人員說:“其實是整套係統裏含有AI算法,在控製溫度的同時,控製空氣含水量。溫度、含水量降低之後,發黴的概率就低,這樣能夠保持酒店裝修資產(chan) 持續應用,讓客戶的環境沒有發黴的味道。這樣的話,整套係統既做到了節能,也提高了舒適性。”
同樣是節能降碳,來自江西的泰豪科技用上了大數據技術。具體(ti) 來說,就是用物聯網傳(chuan) 感器收集建築內(nei) 人員的位置移動、上下班時間等各種信息,匯總到數據中台。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找出規律,預測並提前控製電燈、空調等設備的開關(guan) ,讓建築變得更聰明。
泰豪科技創新中心副總經理寇明舉(ju) 例說:“比如在這個(ge) 屋裏麵,人都聚集到這裏來了,當這塊區域需要製冷的時候,剛開空調事實上是什麽(me) 也感覺不到的,因為(wei) 需要一段時間才會(hui) 製冷。我們(men) 提前就預判好,把空調打開,人過去之後就能體(ti) 驗到舒適度。臨(lin) 走也一樣,我們(men) 也預判一段時間,提前就把空調關(guan) 上。當然這個(ge) 需要數據的積累,不是靠拍腦門算出來的。人工智能就是不斷學習(xi) ,讓建築變得更聰明。”
還有一些低碳節能技術在建築的設計階段就有充分體(ti) 現。比如,中國建築四局在一棟建築的外立麵設計了橫向遮陽百葉,集成了太陽能光伏板,既可以幫助大樓降溫,也可以光伏發電。大樓背陰麵還設置了太陽能煙囪,室外空氣從(cong) 大樓的每層通過後,匯入這個(ge) 煙囪,實現節能目標。
“夏季冷空氣進來之後,通過室內(nei) 一些散熱設備加熱之後,直接往上升流走,帶走室內(nei) 熱量,起到被動降溫的作用。如果是在冬季,我們(men) 的太陽能煙囪頂上有一個(ge) 蓋子,把它蓋上之後,就相當於(yu) 一個(ge) 保溫層,起到減少建築熱量往外散發的作用。”工作人員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