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北京中小學校打造“書香校園”

發布時間:2023-04-21 08:45:00來源: 新京報

  春風催新綠,書(shu) 韻伴花香。教室裏、樓道中、廊架旁、樹蔭下……4月春光中,走進北京的中小學校,時時、處處可以見到師生們(men) 讀書(shu) 的身影。近日,教育部等八部門發布《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shu) 行動實施方案》,引導激勵青少年學生愛讀書(shu) 、讀好書(shu) 、善讀書(shu) 。記者了解到,北京中小學校積極推動書(shu) 香校園建設,通過打造個(ge) 性化閱讀環境、構建閱讀新場景,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讓同學們(men) 在校園中就能實現多層次、差異化閱讀,讓書(shu) 香浸潤校園每個(ge) 角落。

  隨時隨地閱讀學校變身“開放式圖書(shu) 館”

  閱讀不隻是在圖書(shu) 館,還可以在班級的圖書(shu) 角、校園長廊裏;平常上課的美術教室,也可能“搖身一變”,成為(wei) 閱讀的好去處。

  東(dong) 城區新鮮胡同小學坐落於(yu) 一個(ge) 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內(nei) 。為(wei) 了給同學們(men) 提供更好的閱讀環境,學校打破辦學場地有限的空間限製,依托自身的“古建築”特色,創新將學校打造成“開放式圖書(shu) 館”,讓同學們(men) 能夠時刻與(yu) 書(shu) 為(wei) 伴。

  從(cong) 班級裏的圖書(shu) 角,到樓層裏的開放圖書(shu) 區,再到平房區的古建閱讀區,各種各樣的圖書(shu) 幹淨整齊地排列著,由同學們(men) 親(qin) 自管理,很多學生下課之後會(hui) 來這裏讀書(shu) ,閱讀已經成為(wei) 了同學們(men) 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特別喜歡在學校裏讀書(shu) ,見到優(you) 美的語句會(hui) 摘抄下來,有時還會(hui) 做一些批注,加深我的理解記憶。”三年級3班學生李菀諾表示。

  除了打造適合學生成長的閱讀環境,學校還會(hui) 通過讀書(shu) 節、讀書(shu) 分享會(hui) 等閱讀活動讓學生們(men) 愛上閱讀、享受閱讀。

  在“小手拉大手”閱讀交流活動中,學校打破年級和班級界限,組織同年級和跨年級的閱讀分享活動,讓同學們(men) 感受文字樂(le) 趣、學到閱讀方法。據了解,新鮮胡同小學將持續深化書(shu) 香校園建設,挖掘校園“古建築”資源優(you) 勢,梳理校史,開設“校園博物館”,舉(ju) 辦“古建築文化藝術節”,在優(you) 秀的傳(chuan) 統文化中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ang) 新鮮胡同的禮賢溫雅小書(shu) 童。

  密雲(yun) 區太師屯鎮中心小學創設了朗讀亭、閱讀長廊等多樣的閱讀空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決(jue) 定在哪裏進行閱讀,提高學生們(men) 的閱讀興(xing) 趣、強化閱讀效果,讓學生在校園裏能夠隨時隨地讀到書(shu) 、讀好書(shu) 。

  除了挖潛學校自身的優(you) 質資源外,很多學校還在有效利用圖書(shu) 資源、學科資源等方麵做了有益探索。

  北京市平穀區第五中學從(cong) 學生的閱讀需求出發,根據圖書(shu) 類型,分出“古典名著”“人物傳(chuan) 記”“名家散文”“科學幻想”“人文地理”等多個(ge) 主題區域,讓每個(ge) 來到圖書(shu) 館的學生都能夠快速找到自己感興(xing) 趣的書(shu) 籍。同時,整合心理教室、美術教室等空間資源,利用課外活動時間,聘請專(zhuan) 業(ye) 教師為(wei) 學生進行閱讀指導,讓學生們(men) 沉浸閱讀,放聲朗誦。

  創新形式 讓孩子沉浸式體(ti) 驗閱讀之美

  “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在北京市密雲(yun) 區太師屯鎮中心小學的朗讀亭裏,學生正動情地朗讀著。

  記者了解到,密雲(yun) 區太師屯鎮中心小學創新形式,開展各類沉浸式閱讀體(ti) 驗活動,讓學生們(men) 更深刻地領會(hui) 文字的魅力,如在教學《草船借箭》《景陽岡(gang) 》《猴王出世》等篇章時,鼓勵學生們(men) 結合課文更深一步地閱讀名著,了解故事內(nei) 涵;講解《將相和》時,老師組織同學們(men) 查閱曆史書(shu) 籍,引領學生走進曆史故事,強化閱讀效果。

  “我們(men) 從(cong) 教育教學出發,引導孩子將閱讀從(cong) 課內(nei) 延伸到課外,同時創新形式,激發孩子們(men) 對閱讀的熱情。通過線上線下、館裏館外相結合,形成學生們(men) 在學校的‘閱讀圈’。”該校教學主任刁榮春表示。

  朗讀是閱讀的重要方式,是理解書(shu) 本的重要手段,不少學校通過鼓勵同學們(men) 多朗讀讓孩子們(men) 真正沉浸在閱讀中。北京市石景山區實驗小學已連續三年開展“我是朗讀者”活動,麵向師生征集有聲閱讀資源,將紅色革命故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故事以朗讀形式推廣介紹,借助聲音的力量煥發學生閱讀興(xing) 趣、培養(yang) 閱讀習(xi) 慣。

  課堂仍是閱讀發生的重要場所,學科老師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帶領學生實現沉浸式閱讀。

  語文老師帶領同學們(men) 開展辯證的思考,音樂(le) 老師通過書(shu) 中不變的旋律讓同學們(men) 感悟強龜對於(yu) 目標的堅定,舞蹈老師讓同學們(men) 用肢體(ti) 語言去表達強龜在不同時期的特點……在帶領孩子們(men) 閱讀《強龜》繪本時,北京市昌平區回龍觀中心小學通過將三個(ge) 學科的不同學科要素深度融合,讓孩子更好地領會(hui) 繪本的精神內(nei) 涵。

  回龍觀中心小學通過開展全學科閱讀、全空間閱讀、全主體(ti) 閱讀,構建起閱讀內(nei) 容、閱讀方式、閱讀對象三位一體(ti) 和諧共生的“全閱讀”生態係統,使學生的閱讀走向深入。通過全學科閱讀,學校找到教材與(yu) 教材、教材與(yu) 整本書(shu) 、學科與(yu) 學科、學科與(yu) 項目之間的內(nei) 在聯係,打破學科邊界和固有思維邊界,為(wei) 閱讀提供了更多的創造可能性。通過全空間閱讀,讓學生真正成為(wei) 閱讀的主人,讓閱讀隨時、隨地、隨心自然而然發生。通過全主體(ti) 閱讀,不斷提升教師與(yu) 家長的閱讀素養(yang) ,建設“學習(xi) 共同體(ti) ”。

  作家進校園 和學生麵對麵分享、答疑解惑

  打造書(shu) 香校園、讓學生愛上讀書(shu) ,離不開“引導者”。記者了解到,多所學校將作家請進校園,和學生麵對麵交談,上一堂與(yu) 眾(zhong) 不同的閱讀分享課。

  “您都閱讀過哪些書(shu) 籍?”“如何才能成為(wei) 作家呢?”著名兒(er) 童文學作家張之路在北京景山學校遠洋分校進行“兒(er) 童文學作家帶你讀‘春天’——一起愛上閱讀和寫(xie) 作”主題講座時,同學們(men) 熱情提問。

  張之路聲情並茂地向同學們(men) 講述了他童年時憑借自己記住《水滸傳(chuan) 》中一百單八將而贏得在書(shu) 店暢讀的機會(hui) ,引得同學們(men) 連連讚歎。在分享自己創作《七個(ge) 勺子的故事》一書(shu) 的經曆時,他還請同學們(men) 一起討論“沒被買(mai) 回家的那隻勺子會(hui) 不會(hui) 感到孤單?”從(cong) 而讓同學們(men) 真切地感受到,情懷和想象會(hui) 使作品具有更豐(feng) 富的情感色彩。

  通州區運河小學開展了“作家進校園,書(shu) 香潤心田”係列活動,先後邀請了著名兒(er) 童文學作家左文萍、作家王海濱,與(yu) 小讀者們(men) 交流讀書(shu) 經驗。左文萍以科幻童話《布丁和夢精靈》、科普童話《森林小鎮》為(wei) 藍本,鼓勵孩子們(men) 現場創作繪本,並引導孩子們(men) 通過觀察生活、感知身邊事物,建立對閱讀和寫(xie) 作的興(xing) 趣,為(wei) 未來的小作家們(men) 點亮一盞鼓勵的燈。王海濱向四年級的小讀者們(men) 分享了自己從(cong) 寫(xie) 小說延展到寫(xie) 童話故事的經曆,鼓勵同學們(men) “想要寫(xie) 出好文章,一定要注重平時的積累。多讀、多寫(xie) 、多觀察,再加上充分的想象力,同學們(men) 都能寫(xie) 出好作文,以後甚至成為(wei) 一名優(you) 秀的作家。”

  《中國軍(jun) 事科普繪本海陸空合集》係列軍(jun) 事科普繪本作者王懿墨走進朝陽區白家莊小學瓏璽校區,為(wei) 小學生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麵的軍(jun) 事科普講座。一方麵向同學們(men) 展示中國軍(jun) 人的擔當與(yu) 大國重器的風采,鼓勵同學們(men) 爭(zheng) 做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另一方麵也通過科普國防知識,將科技科普與(yu) 數理化學習(xi) 貫穿融合。

  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通訊員 薛雨桐 範娜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