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能賞花的公園太多了”!北京滿城鮮花是怎麽來的?
春末夏初,北京像是一個(ge) 大花園。
近年來,全市共建成1050個(ge) 公園、560處口袋公園和小微綠地,示範推廣自育花卉新優(you) 品種200餘(yu) 個(ge) 、引進國外花卉500餘(yu) 種。
滿城鮮花不僅(jin) 是自然的饋贈,更凝聚著本市建設花園城市、種業(ye) 之都的碩果。
留白增綠營造養(yang) 花小氣候
“現在能賞花的公園太多了。我家附近的溫榆河、愉悅灣、朝來這幾家,都是近幾年建起來的。”朝陽孫河鄉(xiang) 的居民馬聯合告訴記者。
前些年,馬聯合所在的沙子營村清退了砂石廠、出租大院,在2020年建起了溫榆河公園示範區。記者踏訪溫榆河公園示範區時,百花爭(zheng) 豔的春天已經收尾,但眼前仍是開花不斷:既有華麗(li) 精致的牡丹、芍藥和繡球,也有數不勝數的荒野風細碎野花。據統計,這裏生長著400種植物,其中超300種都能開花。
馬聯合年輕時,去公園看花可是全家的大事,孩子們(men) 能提前興(xing) 奮好幾天。那時的“公園”特指玉淵潭、天壇、中山公園這幾家名園,地處古都核心區,攜家帶口去一趟,少說要花上大半天兒(er) 。
本市大力推進疏解整治促提升,騰出的空間優(you) 先用於(yu) 城市綠化。市園林綠化局城鎮綠化處負責人介紹,2016年以來,全市已建成口袋公園及小微綠地560餘(yu) 處,各類公園達1050個(ge) 。
王賢是市園林古建設計研究院YWA工作室主任,曾參與(yu) 設計溫榆河公園、世園會(hui) 等重點園林工程。在他看來,北京走的是一條“從(cong) 林到園、從(cong) 樹到花”的科學綠化之路。
他以家庭園藝做類比:不能一上來就種嬌貴的奇花異草,而要先養(yang) 綠蘿這類皮實、綠量大的植物,把小環境溫濕度調整好。城市綠化亦如此。“北京用高大喬(qiao) 木構建起了城市的綠化框架,包括綠廊、綠心和郊野公園環。有了相對優(you) 質的林下氣候,才能栽開花的亞(ya) 喬(qiao) 層,比如海棠、玉蘭(lan) ,然後才是萱草、玉簪等林下的宿根花卉。”
城市管理走向精細化,河邊、橋下的小微空間變得人流如織。望京溝的岸邊,海棠熱烈地開了好多年,可根本沒人來看,隨著河流恢複清澈,海棠花溪才在今春火出圈。北三環的安貞華聯小廣場,經小微空間提升後栽種了1500平方米油菜花,三天就迎來7000名賞花客。
從(cong) 純色花帶到“莫奈花園”
早些年,首都的城市綠化青睞整齊劃一。“甲方總是反複強調要大色塊、大氣魄,最常用的就是方正的草坪和純色花帶。”一位資深園林設計師回憶說,“這是城鎮化初期的審美,第一眼看去很震撼,但不想再看第二眼。”
綠化風格悄然變了!植物的層次更豐(feng) 富、種類更多樣,步移景異。一言以蔽之:城市不僅(jin) 要綠,更要追求美。
就拿綠籬來說,傳(chuan) 統上偏愛使用皮實好養(yang) 、四季常綠的冬青和黃楊球。如今,環路和交通聯絡線的“月季項鏈”已長達300公裏。在三環路京廣橋段,栽種了不少寶藏花兒(er) ,除了月季,還有鳶尾、萱草等好幾種,深紫、橙紅、淺粉、月白……凡是你能想到的色彩,在這兒(er) 都能找到。若不是不遠處的寫(xie) 字樓群勾勒出壯闊天際線,堵車的人們(men) 肯定會(hui) 恍神兒(er) :這裏究竟是繁華的CBD,還是花木泱泱的植物園?
舒先生家住通州朗清街,去年,小區外的一片空地開辟成了花境。各種花草高低錯落,蓍草、千屈菜、藍花鼠尾草花開不斷,宛如色彩濃鬱的“莫奈花園”。有一種花兒(er) 很好看,花瓣小巧,狀若鍾鈴,用識花類的APP一掃,才知道那是毛地黃釣鍾柳。
花境的火爆,是城市園林回歸自然之美的明證。“花境是一種擬自然的種植形式,把顏色各異、高低錯落、質感不同的植物搭配在一起。”市園林綠化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趙世偉(wei) 說,“這是返璞歸真、師法自然的造園手法。”
借自然之偉(wei) 力美化都市,很多鄉(xiang) 土植物成為(wei) 綠化正規軍(jun) ,比如很多郊野公園都愛種二月蘭(lan) ,花開如紫色浮雲(yun) ,凋謝後由小黃花的抱莖苦蕒菜接棒。委陵菜、蛇莓等開花地被也大麵積代替了草坪,不但好養(yang) 護,還能為(wei) 小動物提供口糧。
200餘(yu) 種自育花卉上街
北京冬冷夏熱,春天風大,氣候對花草並不太友好。科技支撐讓設計師的調色盤更鮮豔了。
5月中旬,記者走訪市園科院,1500個(ge) 品種的月季姹紫嫣紅。科研人員正戴著草帽穿行花田,用小刷子為(wei) 月季授粉。一春為(wei) 花忙,連“五一”小長假都沒休息。
上世紀80年代,月季品種遠沒有如此豐(feng) 富,最常用的是一種叫“杏花村”的單瓣豐(feng) 花月季。“那時候每到深秋,我們(men) 都要幫月季越冬,得搭風障、包無紡布。現在早就不需要了。”趙世偉(wei) 告訴記者,30年來,市園科院瞄準“觀賞性好、抗逆性強、低維護、可重複開花”等目標,累計開展雜交育種授粉15萬(wan) 次,篩選出優(you) 良品種50多個(ge) 。
除了月季,園科院還藏著很多秘密花園,近年來累計培育近100個(ge) 植物品種,專(zhuan) 家們(men) 為(wei) 此傾(qing) 盡心血。去年,教授級高工張華麗(li) 培育的牽牛驚豔花展,玫紅色花瓣上散落著白色斑點,得名“流星雨”。眼下, 她的團隊又陸續培育出了紫色、淺粉、靛藍、紅絲(si) 絨色等多色的“流星雨”。
京城花田是個(ge) 大家庭,不但有“土著”,也有從(cong) 國內(nei) 外引進、馴化的植物。比如街頭常見的一叢(cong) 叢(cong) 美麗(li) 月見草,鵝黃花心淺粉花瓣,植株多且覆蓋效果好。剛引入我國時,一到冬天就死一大片,經輻射育種等手段馴化後,已經非常適應北方的水土。
近年來,全市共引進國內(nei) 外花卉新優(you) 品種500餘(yu) 個(ge) ,示範推廣北京自育花卉新優(you) 品種200餘(yu) 個(ge) 。以世園會(hui) 作契機,本市還從(cong) 國內(nei) 外引進了大批植物進行栽培試驗,如“芒果棒冰”火炬花、“無限陽光”向日葵等。
從(cong) 一朵花看一座城,花更豔、愛更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