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青少年奇思妙想登上北京科技周

發布時間:2023-05-22 08:38:00來源: 北京日報

  正在舉(ju) 辦的2023年北京科技周上,北京市小學生機器人社團作品、中學生參研的衛星模型以及一批高校科研成果集體(ti) 亮相。這些凝結了本市大中小學學生智慧的展品,展現著青少年參與(yu) 科技創新的熱情。

  東(dong) 高地青少年科技館將本市31名中學生參與(yu) 研製的科普衛星——“豐(feng) 台少年二號暨少年夢想二號”衛星模型帶到了科技周現場。自去年12月成功發射入軌後,這顆衛星平穩飛翔在太空,已有超過50個(ge) 國家的無線電愛好者接收到了該星的信標信號。

  “我們(men) 在設計這顆衛星時,預計它至少可以工作3年,參照我們(men) 2016年發射的‘豐(feng) 台少年一號暨少年夢想一號’衛星運行情況來看,可以說是很樂(le) 觀的。一號衛星的預期壽命也是3年,但直到現在,它還平穩地在預定軌道飛行,依然可以回傳(chuan) 數據。”東(dong) 高地青少年科技館科普部主任華瑋說,目前二號衛星已經進入常規應用階段,可以定期拍攝回傳(chuan) 照片,學生也可借助該星進行一些衛星通聯科普活動。

  來自豐(feng) 台第五小學的幾名小學生,熱情地招呼著與(yu) 他們(men) 年紀相仿的小觀眾(zhong) ,現場體(ti) 驗操控機器人。豐(feng) 台五小六年級學生石煜熟練地介紹著該校機器人社團設計拚裝的各型機器人:“我們(men) 用基礎的套件拚裝,再自己編程,讓機器人擁有各種能力。最複雜的機器人可以進行色塊的分類,根據物品的顏色自動進行分揀。”

  一批高校科研成果也“搬”到了現場。來自北京理工大學的科研團隊帶來了一款輪腿複合仿人機器人,它的外形像是一個(ge) 人踩著“風火輪”,腳部采用的是輪式設計,依靠輪子滾動前進、後退、轉彎。“和其他仿人機器人相比,它的最高時速能達到15.2公裏,相當於(yu) 一個(ge) 運動員的跑步速度,最多可以背負18公斤的物品。”該校博士生趙淩萱自豪地向觀眾(zhong) 介紹,後續,團隊還將努力讓該款機器人擁有登台階的能力,拓展其應用場景。

  在北京建築大學的展位上,3D打印設備正忙著打印一座四合院門墩模型。該校建築學院的學生在對西四地區四合院門樓展開測繪研究時,還根據實地測繪的門樓數據,設計製作了紙質拚搭模型,將科研成果轉化成了科普產(chan) 品。

  2023年北京科技周著力展現本市科技創新成就和科普創新成果,活動總麵積超過1.2萬(wan) 平方米,“雲(yun) 上”科技周也同步開放,對參展項目進行數字化展示。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