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央企ESG信披提速“交卷”
ESG成為(wei) A股上市公司“必答題”,國有企業(ye) 尤其是中央企業(ye) “交卷”提速。
記者了解到,近期以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密集披露ESG專(zhuan) 項報告,有望今年內(nei) 實現全覆蓋。業(ye) 內(nei) 人士建議,加快構建中國特色ESG評價(jia) 體(ti) 係。未來,ESG有望充當重塑央企估值的有效抓手,在構建中國特殊估值體(ti) 係中發揮重要作用。
相關(guan) 報告密集發布
ESG是環境、社會(hui) 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的縮寫(xie) ,已成為(wei) 衡量上市公司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準。今年以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專(zhuan) 項報告披露呈加速之勢,有望年內(nei) 實現全覆蓋。
5月11日,中國海油首次聯合公司全部5家控股上市公司進行ESG報告集中發布,展示在促進經濟增長、加強環境保護、推動社會(hui) 進步三個(ge) 維度的表現情況,並將“海外社會(hui) 責任報告”獨立成篇。
國家電投也於(yu) 近日集中發布了《國家電投社會(hui) 責任報告(2022)》和係統內(nei) 6家上市公司、4家二級單位的ESG報告、社會(hui) 責任報告。國家能源集團下屬中國神華、國電電力、龍源電力、長源電力、龍源技術、英力特等6家上市公司已完成2022年度ESG報告印發,實現所屬上市公司ESG報告全覆蓋。
“據不完全統計,到目前為(wei) 止,中央企業(ye) 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報告的有65家,披露社會(hui) 責任的有41家。”清華大學中國現代國有企業(ye) 研究院研究總監周麗(li) 莎介紹說,一些央企集團層麵還出台了ESG報告指南指導下屬上市公司ESG報告的編製,譬如《中國兵器工業(ye) 集團有限公司ESG報告指南(2023)》(上市公司)。
與(yu) 此同時,近期多隻央企ESG主題指數也密集發布。5月4日,中證誠通央企ESG指數、中證央企ESG50指數正式發布;5月8日,中證國新央企ESG成長100指數正式發布。
2022年5月,國資委發布的《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方案》明確,要推動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專(zhuan) 業(ye) 治理能力、風險管理能力不斷提高;推動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專(zhuan) 項報告,力爭(zheng) 到2023年相關(guan) 專(zhuan) 項報告披露“全覆蓋”。
“目前,上市國企尤其是上市央企ESG報告披露水平明顯高於(yu) 同期A股上市公司的平均ESG披露水平。”陽光時代律師事務所合夥(huo) 人、國企混改和員工持股研究中心負責人朱昌明說。
來自《中央企業(ye) 上市公司環境、社會(hui) 及治理(ESG)藍皮書(shu) (2022)》的數據顯示,中央企業(ye) 上市公司在ESG信披方麵發揮了表率作用。70.4%的央企上市公司發布了獨立的ESG報告(包括社會(hui) 責任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41個(ge) 百分點,29家中央企業(ye) 實現旗下控股上市公司報告發布“全覆蓋”。
“438家中央企業(ye) 控股上市公司預計將於(yu) 今年實現ESG信息披露的全覆蓋。”國資委研究中心主任衣學東(dong) 早前公開表示。
披露質量進一步提高
ESG報告作為(wei) 央企的“第二份財報”,披露信息主要是以央企履行社會(hui) 責任等非財務信息為(wei) 主。朱昌明注意到,隨著越來越多央企對ESG的深入了解,央企也從(cong) 簡單的社會(hui) 責任事項披露,呈現出圍繞治理、社會(hui) 、環境三大領域細化披露事項的趨勢,很多企業(ye) 根據其從(cong) 事行業(ye) 、所處環境和業(ye) 務特點,詳細披露了在綠色低碳轉型、生態環境保護、安全生產(chan) 、保護員工權益等方麵的信息,全麵展現企業(ye) 提升治理效能、踐行綠色環保、履行社會(hui) 責任的舉(ju) 措和成效。
例如,中國海油表示設立戰略與(yu)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hui) ,將減碳量或者新能源產(chan) 量等指標納入高級管理人員考核機製。全年累計實施50餘(yu) 項節能改造項目,總投入資金3.6億(yi) 元人民幣,實現節能量27.57萬(wan) 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59.66萬(wan) 噸。
國家電投融入鄉(xiang) 村振興(xing) ,在小崗村、安吉縣等地建設一批“綠電消納+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生態改善”特色項目,持續推進組織、產(chan) 業(ye) 、生態振興(xing) 。截至2022年底,累計實施幫扶項目100餘(yu) 個(ge) ,投入幫扶資金0.6億(yi) 元。
國家電投宣傳(chuan) 與(yu) 群團部主任藺明照介紹說,2023年,國家電投當選“中央企業(ye) ESG聯盟”第一屆理事會(hui) 理事長單位,主動適應ESG發展趨勢,積極踐行ESG理念,努力打造央企現代化管治示範樣本,旗下上市公司正在找準企業(ye) ESG管理有效路徑,搭建ESG架構、健全ESG管理機製、注重防範ESG風險,並取得了初步成效。
中國兵器工業(ye) 集團北方化學工業(ye) 股份有限公司積極推動董事會(hui) 成員多元化,獨立董事分別具有財務背景專(zhuan) 家、行業(ye) 以及科研機構專(zhuan) 家,切實提升董事會(hui) 決(jue) 策的科學性和專(zhuan) 業(ye) 化水平,提高公司治理效能。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定期開展風險識別與(yu) 評估,針對性開展管理提升行動,推動公司穩步長遠發展。
建議構建中國特色評價(jia) 體(ti) 係
雖然央企上市公司ESG報告披露率和披露質量不斷提高,但仍有部分盲點。
朱昌明表示,很多企業(ye) 披露的報告名稱為(wei) “社會(hui) 責任報告”或者“社會(hui) 責任與(yu) ESG報告”。事實上,社會(hui) 責任報告與(yu) ESG報告屬於(yu) 兩(liang) 種不同的報告類型,ESG報告有明確的治理、社會(hui) 、環境三大披露維度,而社會(hui) 責任報告的範圍較為(wei) 廣泛,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ye) 對ESG報告的定義(yi) 尚不清晰。
在周麗(li) 莎看來,當前ESG報告沒有統一的信息披露標準,各家上市公司的報告形式多樣,導致可比性、量化性欠缺。另外,披露報告以定性描述為(wei) 主,缺乏定量和標準化的數據。
“很多ESG報告都是企業(ye) 的單方麵信息表達,缺乏第三方數據,信息可信度要打折扣。”朱昌明稱。
據了解,目前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指引正在研究製定。業(ye) 內(nei) 人士建議,加快構建中國特色ESG評價(jia) 體(ti) 係。
申萬(wan) 宏源報告指出,A股央企上市公司占全市場總市值比例高達29%,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披露的ESG信息主要反映中國的社會(hui) 價(jia) 值觀,因此,央企的信息披露、評價(jia) 體(ti) 係需要在吸納國外ESG體(ti) 係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特色做一定的優(you) 化完善。
朱昌明表示,傳(chuan) 統上市公司估值方式重視財務信息,而ESG則整合了治理、社會(hui) 、環境等非財務信息,可以有效彌補傳(chuan) 統估值方式的不足,ESG已成為(wei) 衡量企業(ye) 可持續發展能力、價(jia) 值創造能力的新指標。
“高標準履行社會(hui) 責任是新時代新征程對中央企業(ye) 的必然要求。”國務院國資委社會(hui) 責任局局長李軍(jun) 表示,國際國內(nei) 關(guan) 於(yu) 企業(ye) 社會(hui) 責任的相關(guan) 規則日益加強。以ESG為(wei) 標誌的企業(ye) 評價(jia) 新準繩迅速發展,ESG治理和實踐狀況成為(wei) 貿易和投資的重要參考標準,對企業(ye) 發展乃至價(jia) 值重塑產(chan) 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
在朱昌明看來,伴隨著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構將ESG指標或評級納入公司價(jia) 值評估體(ti) 係,ESG有望充當重塑央企估值的有效抓手,在構建中國特殊估值體(ti) 係中發揮重要作用,央企上市公司在ESG報告中充分披露自己ESG信息,評級機構通過收集企業(ye) 披露的ESG績效數據對企業(ye) 進行ESG評級,投資機構根據ESG評級決(jue) 定投資與(yu) 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