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灤:百年煤企煥發青春活力
光明日報記者 耿建擴 陳元秋 光明日報通訊員 李豔輝
日前,位於(yu) 河北唐山的開灤國家礦山公園成功獲評教育部和工信部聯合設立的工業(ye) 文化專(zhuan) 題實踐教學基地,在一百多年發展進程中積澱的曆史遺存,成為(wei) 供全國中小學生研讀工業(ye) 文明的活教材,成為(wei) 百年煤企煥發青春活力的新標簽。
“文化有活力,精神有動力,產(chan) 業(ye) 有潛力。”開灤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蘇科舜坦言,“開灤曆經滄桑依然保持活力、基業(ye) 長青,離不開企業(ye) 的文化和精神傳(chuan) 承。”
百年煤企開灤集團多年來對工業(ye) 文化的傳(chuan) 承和弘揚,正是推動文化繁榮、踐行新時代新文化使命的生動實踐。
特別能戰鬥 擺脫資源枯竭宿命
開灤煤礦始於(yu) 1878年,被譽為(wei) “中國煤炭工業(ye) 源頭”。
企業(ye) 一年靠打拚,十年靠製度,百年靠文化。“百年老店”開灤的企業(ye) 文化源遠流長,“特別能戰鬥”尤其令人熟知。1922年,開灤煤礦工人曾發動震驚中外的“五礦同盟大罷工”,成為(wei) “中國工人運動第一次高潮中的最高峰”。毛澤東(dong) 在《中國社會(hui) 各階級的分析》一文中,論述了包括開灤工人階級在內(nei) 的第一次工人運動所表現出來的不屈不撓的鬥爭(zheng) 力量,稱讚“他們(men) 特別能戰鬥”,這成為(wei) 開灤人的精神根脈。
近年來,為(wei) 擺脫資源枯竭宿命,開灤人發揚“特別能戰鬥”精神,一邊走出去尋找煤炭資源,一邊憑借積累了一個(ge) 多世紀的管理、技術等經驗,向各地礦山企業(ye) 提供從(cong) 建設施工到技術支持、生產(chan) 管理的全產(chan) 業(ye) 鏈服務。
如今,開灤在內(nei) 蒙古的千萬(wan) 噸級煤炭生產(chan) 基地已基本成形,煤炭產(chan) 業(ye) 基礎更紮實。生產(chan) 服務業(ye) 則從(cong) 無到有,在新疆、山西、陝西、吉林、四川等地和印度、菲律賓、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家共托管礦井17座。發展框架拉開,烏(wu) 金滾滾而來,百年煤企又煥發出青春風采。
特別能擔當 探索轉型排頭兵
在開灤趙各莊礦,建於(yu) 20世紀初的三座洋房依次排列,洋房院內(nei) 紫藤纏繞,樹木蔥蘢,古樹下的石桌、石凳都是百年舊物。“這裏曾是來自歐洲的煤礦管理者和工程技術人員居所,這種洋房最多時有22套,足見當年趙各莊礦的興(xing) 旺與(yu) 繁盛……”麵向全國各地遊客,講解員不斷重複著唐山工業(ye) 曆史的輝煌記憶。
百年時光倏忽過,2019年,趙各莊礦已關(guan) 閉煤炭礦井。“這是責任,是擔當,是開灤‘特別能戰鬥’精神在新時代呈現出來的新內(nei) 涵。”蘇科舜介紹,自2016年起,河北打響去產(chan) 能硬仗,開灤義(yi) 無反顧地承擔起了國企責任,累計退出煤炭產(chan) 能2016萬(wan) 噸,唐山區域原有的11座礦井減少至6座。
勇於(yu) 斷臂的“特別能擔當”絕不是無源之水。新中國初期,開灤工人舍小家為(wei) 國家,奔赴17個(ge) 省區市支援全國煤炭礦井建設,在此後的奪煤大會(hui) 戰中,周恩來總理還曾兩(liang) 次表揚開灤為(wei) 國家“出了力、救了急、立了功”。
數個(ge) 礦井關(guan) 停,開灤轉型的步伐卻順勢快進。近年來,企業(ye) 進軍(jun) 煤化工、物流、金融、文化等多項產(chan) 業(ye) ,形成煤炭、煤化工、現代服務業(ye)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三柱一新”產(chan) 業(ye) 格局,逐步發展壯大成為(wei) 綜合性的大型能源集團,2022年實現營業(ye) 收入超千億(yi) 元。
特別能創造 新賽道上競風流
在開灤博物館,設有一麵展示企業(ye) 各個(ge) 曆史階段勞模風采的勞模牆。在開灤集團紮根30餘(yu) 年的集團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張雨良說,企業(ye) 一直培育並深入挖掘勞模文化,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共湧現各級勞模9081人次,其中省部級勞模421人次,全國勞模31人次,在文化引領下,勞模精神成為(wei) 開灤的集體(ti) 人格,成為(wei) 激勵企業(ye) 基業(ye) 長青的力量源泉。
今年5月,開灤員工鄧晶先後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她所在的開灤煤化工板塊也迎來了高光時刻:曆經10年,終於(yu) 攻克曾被國外壟斷的聚甲醛纖維“卡脖子”生產(chan) 技術,在國內(nei) 率先實現了微米級聚甲醛纖維的研製和規模化量產(chan) ,使開灤在新材料賽道上實現了新突破。
這樣的創新突破在開灤已是常態。2022年,開灤研發投入21.36億(yi) 元,獲市級及以上科技進步獎77項、國家授權專(zhuan) 利79項。從(cong) 零起步的煤化工產(chan) 業(ye) ,已實現一塊煤產(chan) 出67種化工產(chan) 品,遠銷30多個(ge) 國家。
“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擔當、特別能創造,在開灤發展的不同曆史時期一脈相承而又各具時代特質。”蘇科舜告訴記者,“今後,我們(men) 仍要像挖掘煤炭一樣挖掘文化資源,為(wei) 企業(ye) 高質量發展提供精神滋養(yang) 。”
《光明日報》( 2023年06月20日 0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