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一條連接九市的高速公路如何構建科創生態

發布時間:2023-06-20 09:22:00來源: 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緊扣一體(ti) 化和高質量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詞,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堅持科技創新和製度創新雙輪驅動,資源要素配置能力、服務輻射帶動能力顯著增強,為(wei) 區域協同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徑。

  上海市鬆江區石湖蕩鎮,一個(ge) 地處黃浦江源頭的小鎮,麵積不過44平方公裏。近年來,一座座現代化工廠在這個(ge) 曾經的農(nong) 業(ye) 小鎮落地,石湖蕩因此有了“未來工廠集聚地”的美譽。“還是那塊地,那個(ge) 位置,改變它的正是G60科創走廊建設。”石湖蕩鎮黨(dang) 委書(shu) 記翁雷均說。

  G60是一條高速公路的簡稱,東(dong) 起上海鬆江,一路延伸至雲(yun) 南昆明。2016年5月,鬆江提出“G60科創走廊”的概念,沿G60高速公路布局科創及先進製造業(ye) 。自此,G60科創走廊的範圍不斷擴大。

  2017年,鬆江與(yu) G60沿線的浙江嘉興(xing) 、杭州攜手,成立跨區域科創走廊。2018年,G60科創走廊再次擴容,以滬蘇湖鐵路、在建的商合杭鐵路為(wei) 紐帶,又連接了江蘇蘇州,浙江湖州、金華和安徽合肥、蕪湖、宣城,九城(區)至此成形。

  5年來,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緊扣一體(ti) 化和高質量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詞,堅持科技創新和製度創新雙輪驅動,持續加大創新力度,著力推動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資金鏈人才鏈加速融合,資源要素配置能力、服務輻射帶動能力顯著增強,在科技和產(chan) 業(ye) 創新上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科創企業(ye) 數量增長,科技項目質量提升

  “2016年,我們(men) 來到鬆江打造科創生態。當時,7萬(wan) 平方米的園區建好了,卻少有企業(ye) 入駐。有了G60科創走廊概念後,區域科創要素集聚度明顯提升。短短幾年,我們(men) 建設的園區一擴再擴,目前在鬆江的園區麵積已超過37萬(wan) 平方米,入駐企業(ye) 超過500家,集聚人才超過5000人。”啟迪控股董事長王濟武說。

  在G60科創走廊標誌性建築科創雲(yun) 廊周邊,已有16個(ge) 城市在此設立科創飛地。伴隨著這些科創飛地而來的,則是一係列科創企業(ye) 和一批批科創人才。這些企業(ye) 與(yu) 人才的匯聚,又為(wei) 科創成果的誕生奠定新的基礎。

  “公司是2016年9月入駐G60科創走廊的,此後的發展與(yu) 科創走廊的發展近乎同頻共振。隨著科創走廊持續演進,我們(men) 也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上海欣諾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謝虎介紹,近年來公司業(ye) 績保持高速增長。

  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發布的G60科創走廊5周年研究報告顯示,自啟動建設以來,九城市主要指標占全國比重不斷提升:GDP從(cong) 1/16上升到1/15,登陸科創板企業(ye) 占全國1/5,進出口額占全國1/8。

  不僅(jin) 科創企業(ye) 的數量在增長,科技項目的質量也在提升。

  目前,非人靈長類克隆猴模型已在上海腦科學與(yu) 類腦研究中心落戶,新型類腦智能係統、智能人形機器人等項目順利推進。此外,騰訊也將科恩、優(you) 圖實驗室落戶鬆江。

  聚焦“四個(ge) 麵向”,G60科創走廊實施關(guan) 鍵技術聯合攻關(guan) 機製,共建一批高能級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克隆猴、量子通信、人造太陽、大矽片等重大原始創新成果湧現。

  G60科創走廊聯席辦主任、鬆江區副區長劉福升介紹,九城市正積極推動《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ti) 聯合攻關(guan) 合作機製》和《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聯合攻關(guan) 行動方案》落地實施,聚焦生物醫藥、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支持跨區域組織聯合承接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重大任務,開展重點產(chan) 業(ye) 領域跨區域“揭榜掛帥”。

  跨越行政區劃,建立區域協同機製

  G60科創走廊建設有著明確的願景:打造中國製造邁向中國創造的先進走廊、科技和製度創新雙輪驅動的先試走廊、產(chan) 城融合發展的先行走廊。為(wei) 推動這一目標達成,三省一市的9個(ge) 城市如何跨越行政區劃協同發展,成為(wei) 一道新課題。

  “以往的創新園區大多是孤立的,而G60科創走廊正在逐步形成跨區域的創新生態。當然,創新的業(ye) 態和生態不會(hui) 自然發生,要進行有效組織。”王濟武說。

  為(wei) 此,推進G60科創走廊建設的專(zhuan) 責小組及聯席會(hui) 議成立,並特別建立了聯席辦,九城市同時抽調人員一起在鬆江集中辦公,有效推動了協同發展。

  在有效的組織之下,產(chan) 業(ye) 分工更加清晰,協作更加順暢。

  本區域協同在推進。“過去,鬆江各街鎮基本上各自為(wei) 戰,對於(yu) 項目,大多是搶到籃裏就是菜,產(chan) 業(ye) 容易同質化。”鬆江區洞涇鎮黨(dang) 委書(shu) 記趙惠瑛說,“G60科創走廊概念提出之後,鬆江區就設定了一廊九區的產(chan) 業(ye) 地圖。每個(ge) 片區產(chan) 業(ye) 分工明晰,招商更加有序。根據規劃,洞涇將主要發展人工智能以及在線經濟。”短短幾年,這個(ge) 小鎮已經集聚了233家人工智能企業(ye) 。

  跨區域協同在加深。杭州市副市長胥偉(wei) 華介紹,依托G60科創走廊,浙江大學等高校與(yu) 江蘇蘇州,浙江嘉興(xing) 、金華,安徽合肥等城市共同打造了一批高水平創新平台,比如夢想小鎮滬杭創新中心等。“上海鬆江、浙江杭州等G60科創走廊城市在產(chan) 業(ye) 上已深度融合。”

  5月25日,推進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科創生態建設大會(hui) 召開。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shu) 記曹路寶說,蘇州距離鬆江不遠,蘇州地鐵即將與(yu) 上海正式相連,這種連接將激發更多可能。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shu) 記虞愛華一早趕到鬆江與(yu) 會(hui) ,會(hui) 後又趕回合肥。他說:“G60科創走廊的發展讓我們(men) 受益匪淺,我們(men) 要主動靠上來、融進去。”

  構建開放共享、共建共生的科創生態

  什麽(me) 是好的科創生態?在G60科創走廊聯席會(hui) 議執行主席、鬆江區委書(shu) 記程向民看來,G60科創走廊的科創生態是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而且開放共享、共建共生,具有持續科創動力和更優(you) 營商環境。

  用市場化、法治化的方式調配科創資源,是G60科創走廊的一大特色。

  “‘用於(yu) 中功率新能源模擬測試平台設計開發’項目,起拍價(jia) 380萬(wan) 元,加價(jia) 幅度5萬(wan) 元人民幣或5萬(wan) 元的倍數,請出價(jia) 。”5月22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第五屆科技成果拍賣會(hui) 舉(ju) 行。幾分鍾後,該項目順利成交。

  “把技術價(jia) 值最大化,並以市場化方式讓它流動起來,這是我們(men) 的重要目標。”G60科創走廊聯席辦副主任、鬆江區科創發展辦主任郭淑晴說,讓創新成果加速轉化,讓創新要素破壁流動,已成為(wei) 九城市的共同行動。

  在載體(ti) 建設方麵,九城市已成立首批11家G60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基地、36家G60科技成果轉化矩陣、43家G60科創路演中心聯合體(ti) 、“G60科創雲(yun) ”線上全要素對接平台、G60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中心和聯盟等。

  為(wei) 確保科技成果得到保護,G60科技成果轉化體(ti) 係集聚國家知識產(chan) 權國際運營(上海)平台、上海知識產(chan) 權交易中心、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蘇州工業(ye) 園區、安徽創新館等一批高能級創新合作載體(ti) ;為(wei) 確保機製靈活有效,《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基地建設和管理評估辦法》出台實施,G60科創走廊科技成果轉化已經邁入項目化、清單化、製度化的新階段。

  強化要素保障,服務企業(ye) 發展

  金融是科創的重要支撐,在三省一市金融監管部門的支持下,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構建起債(zhai) 權、股權、基金等聯動的金融服務生態,為(wei) 科創企業(ye) 提供全牌照、全產(chan) 業(ye) 鏈、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打造完善的金融服務體(ti) 係。

  截至目前,九城市聯動發行科創債(zhai) 73單、累計發行金額467億(yi) 元,綠色債(zhai) 98單、累計發行794億(yi) 元,占同期全市場發行總量的1/6。開發運行G60綜合金融服務平台,吸引有效注冊(ce) 企業(ye) 95萬(wan) 餘(yu) 家,入駐金融機構526家,達成授信融資金額超2.46萬(wan) 億(yi) 元。成立G60金融服務聯盟,涵蓋銀行、券商、基金、保險、會(hui) 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頭部機構448家。

  為(wei) 強化對科創企業(ye) 的投資,G60科創走廊設立了長三角首隻由國家引導基金參與(yu) 、九城市共同出資、社會(hui) 資本投資的跨區域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基金總規模100億(yi) 元,首期募集20億(yi) 元,已開始投資科創企業(ye) 。

  隨著G60科創走廊的建設,人才導入效應也開始顯現。為(wei) 解決(jue) 人才居住問題,鬆江著力創新土地供給模式,引入市場化主體(ti) 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在泗涇鎮,一個(ge) 由5幢高樓組成的社區——有巢國際公寓社區泗涇店引人注目。華潤有巢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這樣的公寓模式已在G60科創走廊城市複製推廣。

  科創生態的基礎是連接,科創走廊的基礎也是連接。科技部副部長相裏斌評價(jia) :“G60科創走廊開啟了協同發展的新路徑。”連接各方,G60科創走廊建設將繼續有力推進。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20日 07 版)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