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歲月》:為孩子們撐起一片天
作者:晏曦(單位:北京交通大學)
近日,由中共甘肅省委宣傳(chuan) 部、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hui) 、中共慶陽市委宣傳(chuan) 部等聯合攝製的革命曆史題材電影《我的青春歲月》上映,引發觀眾(zhong) 好評。該片將創作視野對準革命根據地的兒(er) 童教育問題,回望那段熱血激蕩的歲月,展現戰火硝煙背後的溫情,對革命曆史進行了創造性的解讀,拓寬了革命曆史題材的創作空間。
1934年,革命先輩們(men) 克服條件艱苦、環境惡劣、敵人圍剿等困難,在南梁開辦了“列寧小學”。影片《我的青春歲月》以此為(wei) 背景,演繹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紅色往事。影片中的青年共產(chan) 黨(dang) 員金蕾等,把個(ge) 人的追求融進了黨(dang) 的事業(ye) 需要,全身心投入學校建設中,盡心盡力保護孩子們(men) 的人身安全,照顧他們(men) 的起居飲食,帶著他們(men) 學習(xi) 知識、強健身體(ti) 。作品真實再現了當年創辦教育事業(ye) 的艱難過程,為(wei) 觀眾(zhong) 打開了一扇學習(xi) 了解中共黨(dang) 史軍(jun) 史的窗口。
以往提起“革命”“戰爭(zheng) ”,人們(men) 的第一印象多為(wei) 炮火連天的戰場,主角也多為(wei) 男性。但《我的青春歲月》另辟蹊徑,以女性和兒(er) 童視角切入故事的講述。劇情在小小的學校空間裏展開,既表現了孩子們(men) 的純真童趣,也描寫(xie) 了老師的無私奉獻,更渲染了黨(dang) 中央對老百姓的無限關(guan) 懷。創作者塑造了一位特色鮮明的女性共產(chan) 黨(dang) 員形象。主人公金蕾集進步女青年的熱忱與(yu) 擔當、為(wei) 人師者的溫柔與(yu) 慈愛於(yu) 一身。在學校工作期間,她不僅(jin) 帶著孩子讀書(shu) 識字,還在雪地裏練紅纓槍,在篝火旁唱歌跳舞,在土炕邊玩遊戲,更在孩子們(men) 想念親(qin) 人、受到驚嚇時耐心陪伴守護。也是在這個(ge) 過程中,金蕾從(cong) 一開始懵懂青澀、不被孩子們(men) 所接受,到後來堅強地撐起孩子們(men) 的一片天,成為(wei) 孩子們(men) 最信任愛戴的人,在危險的戰爭(zheng) 環境下迅速成長起來,讓青春的生命力量得以升華。
作品通過現實主義(yi) 和浪漫主義(yi) 相結合的方式,展現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從(cong) 而產(chan) 生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境界。比如,在展現虎娃父親(qin) 從(cong) 軍(jun) ,與(yu) 虎娃離別的場麵時,創作者沒有刻意渲染撕心裂肺的哭喊,而是用人物為(wei) 了國家和信仰從(cong) 容赴死的狀態營造悲愴的氛圍,通過沉浸式的影像講述將觀影者帶到那個(ge) 特殊情境中,讓人感受濃烈的愛國主義(yi) 情懷和革命主義(yi) 精神。有觀眾(zhong) 感慨,“我們(men) 到底為(wei) 何而戰?這些感人的故事,是最有力的回答”。
革命曆史題材電影創作如何找到和觀眾(zhong) 尤其是年輕人共情的突破口,一直是創作者思考的問題。而《我的青春歲月》所涉及的青年人成長話題和兒(er) 童教育內(nei) 容,正好蘊含著可以跨越年齡、地域的議題和情感,再加上接地氣且富有藝術色彩的講述,為(wei) 革命曆史題材創新做出了嚐試。
《光明日報》( 2023年06月21日 1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