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美國非法擴張域外管轄權嚴重擾亂國際秩序

發布時間:2023-07-03 10:39:00來源: 人民日報

  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大打“規則牌”,突破國際法限製,挖空心思炮製種種法案和判例,不斷擴張其域外管轄權,將自身國內(nei) 法淩駕於(yu) 國際法之上。美方此舉(ju) 不僅(jin) 損害外國企業(ye) 和個(ge) 人的合法權益,還嚴(yan) 重侵犯他國主權,擾亂(luan) 以國際法為(wei) 基礎的國際秩序,暴露出美國以“世界警察”“國際判官”自居,借法律之名行霸權之實的真實麵目。

  管轄權是國家主權的體(ti) 現,所謂域外管轄權是指國家通過本國立法、司法和行政措施對領土外的人、財產(chan) 、行為(wei) 或事項行使管轄權,包括域外立法、司法和行政管轄權。國家行使域外管轄權受國際法限製。國家要確立域外立法管轄權,管轄國家應與(yu) 管轄對象之間存在“合理的主權利益”或“實質聯係”。國家的域外司法和行政管轄權以域外立法管轄權為(wei) 前提,除非國際條約另有規定,國家一般隻能在自己的領土內(nei) 對域外的人、財產(chan) 、行為(wei) 或事項行使司法和行政管轄權。實踐中,國家在本國領土內(nei) 行使域外司法或行政管轄權時,通常要通過國際執法司法合作,包括引渡、司法協助等。未經他國同意,一國不得在外國領土上采取諸如調查取證、逮捕和處罰等司法或行政措施。

  美國憑借其經濟、金融霸權地位,突破“合理的主權利益”限製,以反恐、反壟斷、反腐敗、反洗錢等為(wei) 借口,以犧牲他國主權為(wei) 代價(jia) ,肆意擴張域外管轄權。美方做法完全違背國際法原則,其慣用行徑主要表現在兩(liang) 個(ge) 方麵:

  一是“沾邊就管”,用極其微弱的“聯係”去實施所謂“管轄權”。美國立法、司法和行政機關(guan) 常以與(yu) 管轄對象之間牽強附會(hui) 的聯係,如根據他國個(ge) 人或實體(ti) 使用美元結算、使用美郵件係統或有關(guan) 行為(wei) 在美國境內(nei) 造成一定影響等,作為(wei) 對外國主體(ti) 確立管轄權的“依據”。這導致一些外國企業(ye) 和個(ge) 人在美國動輒被訴,個(ge) 人失去人身自由、企業(ye) 被美方脅迫收購。德國西門子、法國阿爾斯通、巴黎銀行等企業(ye) 都曾是受害者。

  二是“跨境執法”,在外國領土上采取強製措施。美國執法機關(guan) 利用反洗錢信息交換、證券審計監管、征稅信息互助等平台,甚至動用國家情報係統廣泛搜集外國實體(ti) 或個(ge) 人的信息,肆無忌憚地用於(yu) 後續針對外國主體(ti) 的司法程序。美國還常繞過國家間執法司法合作渠道,越境在他國境內(nei) 開展送達、取證等執法活動,或強迫外國實體(ti) 或個(ge) 人提供在美境外的證據,嚴(yan) 重違背其在國際執法司法合作條約下的義(yi) 務。

  美國非法擴張域外管轄權給國際秩序帶來巨大負麵衝(chong) 擊。一是阻礙國際關(guan) 係法治化。美國不顧他國反對動輒擴張域外管轄權,在美國內(nei) 頻頻起訴外國政府,製造國家間法律衝(chong) 突,其真實目的是企圖用自己製定的規則取代國際社會(hui) 普遍接受的國際法,服務自身霸權和私利。二是破壞國際關(guan) 係民主化。美國濫施域外管轄權,任意打壓外國主體(ti) 並要求盟友予以配合,利用製裁手段對他國進行經濟脅迫,嚴(yan) 重侵犯他國司法主權和經濟主權,違反國家主權平等原則。三是侵蝕國際治理機製效能。美國借助所謂“法律手段”,大搞技術封鎖,濫施經濟製裁,以單邊行動取代多邊措施,違背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踐踏多邊貿易體(ti) 製宗旨和精神。

  美國非法擴張域外管轄權,本質上是美國霸權主義(yi) 和強權政治思維在法律領域的映射。國際社會(hui) 公認,世界隻有一個(ge) 秩序,就是以國際法為(wei) 基礎的國際秩序。美國妄想以國內(nei) 法作為(wei) 掩蓋“美國優(you) 先”的遮羞布,充當打壓競爭(zheng) 對手的武器,必將遭到世界各國的堅決(jue) 反對,其陰謀絕不會(hui) 得逞。

  (作者為(wei) 國際問題觀察員)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