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中經評論:確保糧食供應鏈韌性和安全

發布時間:2023-08-17 14:20:00來源: 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今年新冠疫情的陰霾已經消散,但黑海糧食運輸協議中斷,厄爾尼諾現象周期性再現引發極端天氣,糧食貿易保護主義(yi) 抬頭,全球糧食供應鏈再一次麵臨(lin) 斷裂的風險。作為(wei) 一個(ge) 糧食進口大國,我國糧食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能否經受得住衝(chong) 擊,確保進口安全,成為(wei) 人們(men) 關(guan) 注的焦點。

  在人類發展曆史上,糧食危機始終如影隨形。極端天氣、貿易保護主義(yi) 和戰爭(zheng) ,任何一個(ge) 因素都有可能引發糧食安全問題。今年全球糧食供需總體(ti) 緊平衡,但誘發全球性糧食危機的因素再次出現。黑海糧食運輸協議終止執行,烏(wu) 克蘭(lan) 糧食再次退出全球糧食市場;厄爾尼諾現象引發極端天氣,一些糧食主產(chan) 國麵臨(lin) 減產(chan) 風險;印度、阿聯酋、俄羅斯等國禁止大米出口,全球大米供應穩定性受到影響。各種因素交織疊加,世界糧食計劃署預計,2023年全球將有超過3.45億(yi) 人處於(yu) 危機級別的糧食不安全狀況,其中4300萬(wan) 人距離饑荒隻有一步之遙。如何應對世界性糧食危機,成為(wei) 許多國家麵臨(lin) 的重要課題。

  糧食適度進口是調劑我國糧食供求關(guan) 係不可或缺的手段。我國是糧食生產(chan) 和消費大國,始終高度重視糧食生產(chan) ,連續多年豐(feng) 產(chan) 豐(feng) 收,庫存充裕,實現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但供求結構性矛盾仍存在,需要通過進口調劑餘(yu) 缺,優(you) 化供給結構。麵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我國糧食進口的不穩定、不確定、不安全因素日益突出,亟需增強全球供應鏈管理能力,提高糧食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以應對衝(chong) 擊和壓力。

  提高全球糧食供應鏈韌性,才能確保糧食“買(mai) 得到”。麵對不確定的國際貿易環境,要建立和培育政府、國際組織、商會(hui) 協會(hui) 及企業(ye) 間多樣化的夥(huo) 伴關(guan) 係,加強與(yu)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糧食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深度合作,建立多元化糧食合作機製,促進進口來源多元化,有效降低對單一國家或地區的過度依賴,規避糧食進口安全風險。以大米為(wei) 例,我國大米進口主要來自越南、泰國、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去年印度實施大米出口限製政策,我國早在去年10月份就開始減少印度大米進口量並尋找替代糧源。從(cong) 海關(guan) 糧食進口數據看,今年上半年我國大米進口量大幅下降,小麥進口量大幅增加,有效對衝(chong) 了大米進口量下降帶來的不利影響。

  提高全球糧食供應鏈韌性,要確保糧食“運得回”。當前大國競爭(zheng) 加劇,地區衝(chong) 突不斷,成為(wei) 影響全球糧食運輸安全的重要因素。美國是海上霸權國家,牢牢把握著巴拿馬運河、直布羅陀海峽、蘇伊士運河、霍爾木茲(zi) 海峽、曼德海峽、馬六甲海峽等全球海上交通咽喉要道控製權。俄烏(wu) 衝(chong) 突爆發以來,美西方國家大行海上霸權,對俄羅斯實施貿易製裁和航運禁運,阻止俄羅斯糧食出口,嚴(yan) 重威脅世界糧食供應鏈安全。要確保糧食運輸安全,我國需要不斷推進國際運輸方麵的合作,與(yu) 各國攜手加強全球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建立鐵路、海運、空運一體(ti) 的多元化立體(ti) 運輸網絡。

  一個(ge) 國家的全球糧食供應鏈的韌性程度,反映了抵抗風險和衝(chong) 擊的能力。韌性越好,發生脆性斷裂的可能性越小,抗衝(chong) 擊強度越大。從(cong) 曆史經驗看,全球糧食供應鏈韌性經受住了一次次衝(chong) 擊,未來還要繼續強化供應鏈的安全、穩定和可持續,充分保障糧食進口安全。(本文來源:經濟日報作者:劉慧)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