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北京工程建設項目審批製度改革進入6.0版

發布時間:2023-10-12 09:05: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10月11日,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員會(hui) 等單位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介紹北京市工程建設領域優(you) 化營商環境改革相關(guan) 情況。從(cong) 1.0到6.0,北京市工程建設領域營商環境改革不斷升級蝶變,首創低風險項目審批模式、搭建“多規合一”協同平台、穩步推進“多測合一”……五年來,北京市不斷優(you) 化工程建設領域營商環境,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jia) 中,辦理建築許可指標三年內(nei) 從(cong) 172名躍升至33名,財產(chan) 登記指標由42名提升至28名,中國營商環境評價(jia) 北京辦理建築許可指標連續三年第一,財產(chan) 登記指標連續兩(liang) 年第一。

  減時限

  首創低風險項目審批模式

  優(you) 化營商環境的第一階段是減環節壓時限。北京對標國際先進實踐,創新體(ti) 製機製,聚焦低風險項目創新推出最優(you) 最快的審批模式,打造北京審批樣板,並在全國範圍內(nei) 複製推廣。始終堅持以“精益求精”的改革態度,不斷優(you) 化流程,壓減時限,從(cong) 2019年改革之初的5個(ge) 環節15個(ge) 工作日逐步壓減到當前的3個(ge) 環節9個(ge) 工作日。

  北京還大幅精簡審批要件,壓縮審批時限。按照依法規範、應減盡減、不設兜底條款的原則,北京市住建委將施工許可審批要件中的資金證明、圖紙審查等要件調整為(wei) 法人承諾,即企業(ye) 對材料的真實準確性向審批部門作出承諾,審批部門按照法人承諾將事前審核把關(guan) 轉變為(wei) 事中事後監管。審批要件從(cong) 原有的法定13項精簡優(you) 化為(wei) 4項,精簡要件達70%,同時辦理時限由法定的15天壓縮至5個(ge) 工作日內(nei) ,其中最快的社會(hui) 投資低風險小型建設項目已實現即時辦理。

  搭平台

  協同平台讓企業(ye) 少跑腿

  優(you) 化營商環境要讓企業(ye) 少跑腿甚至“一次不跑”,這就要求政府部門從(cong) 被動受理審批轉向主動協調服務,為(wei) 企業(ye) 辦事搭建平台。匯集了全市755家單位的“多規合一”協同平台能夠為(wei) 項目提供“全程線上、一站式、集成式”預溝通預協調服務,減少企業(ye) 多部門跑動和協調的時間,不斷增強改革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

  同時,北京還統一技術標準,穩步推進“多測合一”。按照“時間相近、內(nei) 容相似、主體(ti) 相同”和“同一標的物隻測一次”的原則,將14項測繪事項合並為(wei) 4項綜合測繪事項。每一項綜合測繪事項委托給一家測繪單位進行作業(ye) ,加強成果互認共享,減少企業(ye) 重複委托。

  發布北京市地方標準《工程建設項目多測合一技術規程》;建設“多測合一”服務平台,實現各類測繪成果數據“前端統一提交+中台智能轉派+後端共享互認”,為(wei) “多測合一”提供技術支持。初步估算,這項改革舉(ju) 措可為(wei) 企業(ye) 節約時間和經濟成本約20%。

  北京於(yu) 2018年推行建設工程項目竣工聯合驗收,由住建部門牽頭統籌9個(ge) 委辦局和6類市政服務企業(ye) ,將傳(chuan) 統驗收中各事項互為(wei) 前置的模式轉變為(wei) 多事項同步進行的模式。“統一平台、信息共享、一口受理、一次驗收、一份證書(shu) ”。同時推行“一網通辦”,強化項目信息多個(ge) 係統間共享,實現申報資料、審批意見實時信息化傳(chuan) 輸,驗收完成出具加蓋電子印章的竣工聯合驗收通知書(shu) ,實現電子證照網絡化。聯合驗收全市共辦理通過3905項,平均辦理時間為(wei) 6.87日。

  轉方式

  承諾告知即開工促項目早落地

  優(you) 化營商環境還要轉變服務方式,在工程建設領域,北京市逐漸從(cong) 事前審核把關(guan) 轉向事中事後監管,促進項目早開工、早落地、早投產(chan) 。

  土地供應階段,北京通過一係列政策組合拳主力企業(ye) 發展企穩向好。事先作評價(jia) 推出“用地清單製”為(wei) 企業(ye) 降本增效,事前全展示以改現場踏勘變雲(yun) 踏勘讓企業(ye) “足不出戶”也可“身臨(lin) 其境”,事中做承諾壓縮許可辦理時限實現“零見麵”審批,事後同步辦推出“交地即交證、交房即交證”等政策加速審批進程。

  施工階段,北京多措並舉(ju) 持續深化施工圖審查製度改革,不斷優(you) 化建設工程開工管理,開展施工許可告知承諾製改革。從(cong) 2018年開始,北京市施工圖審查製度結合北京實際不斷推出係列改革,包括“多審合一”、數字化審圖、政府購買(mai) 服務等舉(ju) 措,特別是2022年,率先對市場主體(ti) 關(guan) 切的社會(hui) 投資類房屋建築工程不再開展施工圖事前審查,圖紙備案即可開工;加強事後聯合監管,構建質量信用體(ti) 係,由項目管理向行業(ye) 管理轉變,強化勘察設計單位和建設單位主體(ti) 責任,提升勘察設計行業(ye) 水平。

  施工審批方麵,北京實施了“分段施工”審批改革,為(wei) 企業(ye) 創造更大便利。2018年,市住房城鄉(xiang) 建設委向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申請開展施工準備試點工作,將建築工程分為(wei) 施工準備階段和主體(ti) 施工階段,對於(yu) 符合條件的項目,可申請辦理施工準備函,提前開展施工準備階段的土方、護坡、降水工程施工,為(wei) 企業(ye) 平均縮短工期60日以上,為(wei) 項目盡早實現開工贏得寶貴時間。

  不斷深化的營商環境改革取得了突出成效。自2018年以來“多規合一”協同平台策劃生成項目突破1萬(wan) ;工程規劃許可證告知承諾製0.5個(ge) 工作日核發。

  “多測合一”為(wei) 企業(ye) 節約成本和時間20%;施工圖審查實行政府購買(mai) 服務為(wei) 企業(ye) 節約部分建設成本,社會(hui) 投資項目施工圖審查由事前審查改為(wei) 事後抽查,圖紙備案即可開工,為(wei) 項目開工時間平均往前提了1個(ge) 月。

  推行分段施工平均為(wei) 企業(ye) 縮短工期60日以上,節省建設成本1000萬(wan) —3000萬(wan) 元……一組組數據,記錄著本市工程建設領域改革發展為(wei) 企業(ye) 和群眾(zhong) 帶來的實實在在改革紅利。

  文/本報記者 張月朦

  10月11日,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員會(hui) 等單位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介紹北京市工程建設領域優(you) 化營商環境改革相關(guan) 情況。從(cong) 1.0到6.0,北京市工程建設領域營商環境改革不斷升級蝶變,首創低風險項目審批模式、搭建“多規合一”協同平台、穩步推進“多測合一”……五年來,北京市不斷優(you) 化工程建設領域營商環境,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jia) 中,辦理建築許可指標三年內(nei) 從(cong) 172名躍升至33名,財產(chan) 登記指標由42名提升至28名,中國營商環境評價(jia) 北京辦理建築許可指標連續三年第一,財產(chan) 登記指標連續兩(liang) 年第一。

  減時限

  首創低風險項目審批模式

  優(you) 化營商環境的第一階段是減環節壓時限。北京對標國際先進實踐,創新體(ti) 製機製,聚焦低風險項目創新推出最優(you) 最快的審批模式,打造北京審批樣板,並在全國範圍內(nei) 複製推廣。始終堅持以“精益求精”的改革態度,不斷優(you) 化流程,壓減時限,從(cong) 2019年改革之初的5個(ge) 環節15個(ge) 工作日逐步壓減到當前的3個(ge) 環節9個(ge) 工作日。

  北京還大幅精簡審批要件,壓縮審批時限。按照依法規範、應減盡減、不設兜底條款的原則,北京市住建委將施工許可審批要件中的資金證明、圖紙審查等要件調整為(wei) 法人承諾,即企業(ye) 對材料的真實準確性向審批部門作出承諾,審批部門按照法人承諾將事前審核把關(guan) 轉變為(wei) 事中事後監管。審批要件從(cong) 原有的法定13項精簡優(you) 化為(wei) 4項,精簡要件達70%,同時辦理時限由法定的15天壓縮至5個(ge) 工作日內(nei) ,其中最快的社會(hui) 投資低風險小型建設項目已實現即時辦理。

  搭平台

  協同平台讓企業(ye) 少跑腿

  優(you) 化營商環境要讓企業(ye) 少跑腿甚至“一次不跑”,這就要求政府部門從(cong) 被動受理審批轉向主動協調服務,為(wei) 企業(ye) 辦事搭建平台。匯集了全市755家單位的“多規合一”協同平台能夠為(wei) 項目提供“全程線上、一站式、集成式”預溝通預協調服務,減少企業(ye) 多部門跑動和協調的時間,不斷增強改革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

  同時,北京還統一技術標準,穩步推進“多測合一”。按照“時間相近、內(nei) 容相似、主體(ti) 相同”和“同一標的物隻測一次”的原則,將14項測繪事項合並為(wei) 4項綜合測繪事項。每一項綜合測繪事項委托給一家測繪單位進行作業(ye) ,加強成果互認共享,減少企業(ye) 重複委托。

  發布北京市地方標準《工程建設項目多測合一技術規程》;建設“多測合一”服務平台,實現各類測繪成果數據“前端統一提交+中台智能轉派+後端共享互認”,為(wei) “多測合一”提供技術支持。初步估算,這項改革舉(ju) 措可為(wei) 企業(ye) 節約時間和經濟成本約20%。

  北京於(yu) 2018年推行建設工程項目竣工聯合驗收,由住建部門牽頭統籌9個(ge) 委辦局和6類市政服務企業(ye) ,將傳(chuan) 統驗收中各事項互為(wei) 前置的模式轉變為(wei) 多事項同步進行的模式。“統一平台、信息共享、一口受理、一次驗收、一份證書(shu) ”。同時推行“一網通辦”,強化項目信息多個(ge) 係統間共享,實現申報資料、審批意見實時信息化傳(chuan) 輸,驗收完成出具加蓋電子印章的竣工聯合驗收通知書(shu) ,實現電子證照網絡化。聯合驗收全市共辦理通過3905項,平均辦理時間為(wei) 6.87日。

  轉方式

  承諾告知即開工促項目早落地

  優(you) 化營商環境還要轉變服務方式,在工程建設領域,北京市逐漸從(cong) 事前審核把關(guan) 轉向事中事後監管,促進項目早開工、早落地、早投產(chan) 。

  土地供應階段,北京通過一係列政策組合拳主力企業(ye) 發展企穩向好。事先作評價(jia) 推出“用地清單製”為(wei) 企業(ye) 降本增效,事前全展示以改現場踏勘變雲(yun) 踏勘讓企業(ye) “足不出戶”也可“身臨(lin) 其境”,事中做承諾壓縮許可辦理時限實現“零見麵”審批,事後同步辦推出“交地即交證、交房即交證”等政策加速審批進程。

  施工階段,北京多措並舉(ju) 持續深化施工圖審查製度改革,不斷優(you) 化建設工程開工管理,開展施工許可告知承諾製改革。從(cong) 2018年開始,北京市施工圖審查製度結合北京實際不斷推出係列改革,包括“多審合一”、數字化審圖、政府購買(mai) 服務等舉(ju) 措,特別是2022年,率先對市場主體(ti) 關(guan) 切的社會(hui) 投資類房屋建築工程不再開展施工圖事前審查,圖紙備案即可開工;加強事後聯合監管,構建質量信用體(ti) 係,由項目管理向行業(ye) 管理轉變,強化勘察設計單位和建設單位主體(ti) 責任,提升勘察設計行業(ye) 水平。

  施工審批方麵,北京實施了“分段施工”審批改革,為(wei) 企業(ye) 創造更大便利。2018年,市住房城鄉(xiang) 建設委向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申請開展施工準備試點工作,將建築工程分為(wei) 施工準備階段和主體(ti) 施工階段,對於(yu) 符合條件的項目,可申請辦理施工準備函,提前開展施工準備階段的土方、護坡、降水工程施工,為(wei) 企業(ye) 平均縮短工期60日以上,為(wei) 項目盡早實現開工贏得寶貴時間。

  不斷深化的營商環境改革取得了突出成效。自2018年以來“多規合一”協同平台策劃生成項目突破1萬(wan) ;工程規劃許可證告知承諾製0.5個(ge) 工作日核發。

  “多測合一”為(wei) 企業(ye) 節約成本和時間20%;施工圖審查實行政府購買(mai) 服務為(wei) 企業(ye) 節約部分建設成本,社會(hui) 投資項目施工圖審查由事前審查改為(wei) 事後抽查,圖紙備案即可開工,為(wei) 項目開工時間平均往前提了1個(ge) 月。

  推行分段施工平均為(wei) 企業(ye) 縮短工期60日以上,節省建設成本1000萬(wan) —3000萬(wan) 元……一組組數據,記錄著本市工程建設領域改革發展為(wei) 企業(ye) 和群眾(zhong) 帶來的實實在在改革紅利。

  文/本報記者 張月朦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