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碳市場價格連續四個交易日突破每噸80元 碳價為何大漲?
央廣網北京10月17日消息(記者呂紅橋)全國碳市場的碳價(jia) 最近明顯上漲。從(cong) 10月12日到17日的四個(ge) 交易日,全國碳市場價(jia) 格全都突破每噸80元,在8月份一度突破70元的基礎上進一步上漲,成交量也明顯放大。碳價(jia) 上漲的原因有哪些?未來碳價(jia) 怎麽(me) 走?
10月17日,全國碳市場收盤價(jia) 為(wei) 每噸81.27元,雖然比前一個(ge) 交易日下跌0.07%,但仍然是連續第四個(ge) 交易日站上80元關(guan) 口。這個(ge) 價(jia) 格與(yu) 碳市場運行初期相比,接近翻倍。與(yu) 今年上半年每噸50多元的價(jia) 格相比,漲幅也非常大。為(wei) 什麽(me) 碳價(jia) 最近明顯上漲?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履約周期臨(lin) 近,碳配額需求增加導致漲價(jia) 。中國人民大學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藍虹認為(wei) ,背後實際上還有更複雜的原因,主要是歐盟碳邊境調節機製最近開始試運行,我國電力等多個(ge) 行業(ye) 的企業(ye) 出口歐盟,要額外繳納碳邊境調節費用。
藍虹指出:“額度是我們(men) 的碳成本和它們(men) 的碳成本之間的差價(jia) 。如果我們(men) 的碳成本過低,這個(ge) 差價(jia) 就隻能給了它們(men) 。在這種情況下,一定程度上人們(men) 更願意去購買(mai) 國內(nei) 的碳配額,它會(hui) 促使我國國家層麵的碳交易市場碳價(jia) 的上升。”
也就是說,企業(ye) 更願意購買(mai) 國內(nei) 的碳配額,抵消一部分歐盟碳邊境調節費用。另外,《溫室氣體(ti) 自願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不久前經過生態環境部審議並原則通過,這意味著CCER也就是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即將重啟。而全國碳市場的履約是可以使用CCER抵扣的,一些行業(ye) 比如航空業(ye) 的國際碳減排機製也可以使用CCER,這導致CCER的碳價(jia) 最近大漲,進而帶動了全國碳市場漲價(jia) 。藍虹表示,所有這些都給企業(ye) 一個(ge) 預期,就是碳價(jia) 會(hui) 越來越高。“預期未來碳價(jia) 會(hui) 進一步上升,與(yu) 其將來到碳市場去購買(mai) ,不如先把碳配額保留,這樣就會(hui) 導致市場上需求碳的更多,而願意出售碳的更少,供需平衡的變動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到碳價(jia)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各種因素推動了碳價(jia) 的上升。”她說。
不過,我國的碳價(jia) 與(yu) 歐美國家和地區相比,還處於(yu) 較低水平。歐盟的碳價(jia) 今年一季度突破每噸100歐元,也就是700多元人民幣。對此,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總體(ti) 設計技術專(zhuan) 家組負責人、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希良說,我國與(yu) 歐美國家的國情不同,發展階段也不同,不能簡單對比碳差價(jia) ,目前70元左右的碳價(jia) 對我國來說是比較合適的。對於(yu) 碳價(jia) 走勢,他預計,碳價(jia) 未來還有上升的空間。“比如水泥、鋼鐵、化工這些行業(ye) 擴容以後,交易主體(ti) 就增加了,會(hui) 有多餘(yu) 的配額來賣。咱們(men) 國家的碳市場處於(yu) 起步運行階段,就像車一樣,剛剛上路,要真正充分發揮它的效能,還應該有一段路。”
從(cong) 成交量來看,全國碳市場最近也更加活躍,多個(ge) 交易日的成交量都在幾百萬(wan) 噸。不過藍虹表示,與(yu) 我國碳配額總量相比,當前碳市場的成交量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張希良表示,未來全國碳市場將考慮引入第三方投資機構,發展金融衍生品,提高交易活躍度。
他指出,從(cong) 長遠看,可能將來搞一些金融衍生品,比如期貨、期權,這樣會(hui) 增加活躍程度。我們(men) 國家是先把現貨市場,把碳排放權交易體(ti) 係建起來,有個(ge) 堅實的基礎。基礎不穩,盲目發展金融衍生品增加交易也不太合適,可能是一步步地走。這兩(liang) 年運行,對未來碳市場加快步伐提供了很好的信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