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集采中選的仿製藥療效不佳?國家醫保局回應

發布時間:2023-10-18 08:43:00來源: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0月17日消息 (記者 雷妍)一些輿論反映“集采中選仿製藥療效不佳,不如原研藥”,為(wei) 什麽(me) 某些患者會(hui) 有這樣的感受?10月17日,在國家醫保局舉(ju) 辦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相關(guan) 專(zhuan) 家給出了回應。

  第二、三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中選仿製藥療效與(yu) 安全性真實世界研究課題組組長、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藥學部主任張蘭(lan) 說,依據研究結果,集采中選仿製藥的臨(lin) 床療效和安全性與(yu) 原研藥相當。

  一些患者有不一樣的感受,張蘭(lan) 解釋,首先需要注意的是,任何藥品(無論是原研藥還是仿製藥)的有效性都是概率性的,如本研究中大樣本分析顯示,鹽酸二甲雙胍片原研藥與(yu) 仿製藥的血糖達標率均在80%左右,在統計上無差異。

  這也說明,無論是原研藥還是仿製藥,在個(ge) 體(ti) 治療中都有約20%的患者療效不佳,患者需采用其他治療手段或藥物。單獨將仿製藥效果不佳的病例選出,並進行針對性描述,就得出仿製藥療效不好的結論,這顯然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公平的。

  具體(ti) 來說,患者療效存在個(ge) 體(ti) 差異,如疾病發展階段、基礎疾病、合並其他用藥、基因及代謝多樣性等因素都會(hui) 影響治療結局。所以,僅(jin) 憑個(ge) 案得出“仿製藥不行”的結論是盲目的、具有誤導性的,張蘭(lan) 說:“就像大家熟悉的幸存者偏差,隻有用藥不好的才會(hui) 反映,用藥好的就不說。”因此,隻有通過一定規模人群的對照研究,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

  張蘭(lan) 提醒廣大患者,藥品質量和療效事關(guan) 生命健康安全,請多關(guan) 注主流媒體(ti) 、專(zhuan) 業(ye) 媒體(ti) 的有關(guan) 報道,本研究發布,本身也是將大樣本的科學研究結果告知公眾(zhong) 。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