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油氣加工廠”主體完工 揭秘“超級能源碗”裏裝了什麽?
中國海油今天發布消息,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亞(ya) 洲首艘圓筒型“海上油氣加工廠”——“海洋石油122”浮式生產(chan) 儲(chu) 卸油裝置,在青島完成主體(ti) 建造,這標誌著我國全類型浮式生產(chan) 儲(chu) 卸油裝置設計建造技術實現高水平自主化。
亞(ya) 洲首艘圓筒型“海上油氣加工廠”主體(ti) 完工
總台央視記者 張叢(cong) 婧:這裏是青島海洋工程高新裝備製造基地,隨著現場最後一個(ge) 模塊吊裝就位,意味著經過20個(ge) 月的施工,這個(ge) 集原油生產(chan) 、存儲(chu) 、外輸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新型“海上油氣加工廠”主體(ti) 結構建造完工,進入集成調試階段。
“海洋石油122”主體(ti) 由船體(ti) 和上部功能模塊兩(liang) 部分組成,船體(ti) 直徑約90米,主甲板麵積相當於(yu) 13個(ge) 標準籃球場,設計排水量10萬(wan) 噸,最大儲(chu) 油量達6萬(wan) 噸,設計壽命30年,可連續在海上運行15年不回船塢養(yang) 護。
海洋石油工程(青島)有限公司總經理 陶付文:創新采用一體(ti) 化建造工藝和雙龍門吊集成技術,實現15項關(guan) 鍵技術設備自主化應用,使我國具備了根據不同油田、不同海域,自主設計製造不同類型深水油氣裝備的能力。
“海洋石油122”計劃於(yu) 2024年上半年建造完工,建成後將服役於(yu) 珠江口盆地的流花油田,為(wei) 我國深水油氣田經濟高效開發提供全新選擇。
揭秘“超級能源碗”裏裝了什麽(me)
這個(ge) 圓筒型的“海上油氣加工廠”被形象地稱為(wei) “超級能源碗”。
總台央視記者 張叢(cong) 婧:這裏就是“超級能源碗”的施工現場,大家看這個(ge) 大家夥(huo) ,它有60多米高,現在工作人員大部分都是在最頂部施工的,那要去到這麽(me) 高的位置作業(ye) ,就得順著我身旁這個(ge) 黃色的垂直塔樓爬上去,我們(men) 也跟著一起上去看看。
總台央視記者 張叢(cong) 婧:走進能源碗,我發現這裏遍布著鋼鐵立柱。通過航拍畫麵可以看到,這上麵堆滿了不同大小和形狀的立方體(ti) ,它們(men) 被叫做“功能模塊”,是能源碗的核心裝置,承擔著油氣處理、生活辦公等不同任務。工作人員告訴我,要組裝這些模塊,其實就像搭積木一樣,是一整塊地吊裝上來,而每個(ge) 模塊都重達一千多噸,要從(cong) 近百米的高空精準下放,而組裝間隙隻有不到十厘米,還不能有任何擦碰,這個(ge) 難度可想而知。我現在是在兩(liang) 個(ge) 模塊的對接處,您看,安好之後這兩(liang) 個(ge) 之間的縫隙,還沒有我的手掌寬。
中國海油“海洋石油122”總裝集成經理 常小龍:我們(men) 是通過數字化係統,控製這兩(liang) 台大型龍門吊同步進行作業(ye) ,創新采用了插尖輔助定位技術,插尖都在每個(ge) 模塊下部,每個(ge) 都有十幾個(ge) 插尖,我們(men) 最終給它的定位精度控製在了4毫米以內(nei) ,我們(men) 這樣的方式也加快了整體(ti) 作業(ye) 效率,平均每兩(liang) 天吊一個(ge) 模塊,整體(ti) 作業(ye) 效率提高了50%以上。
總台央視記者 張叢(cong) 婧:可以看到能源碗裏的空間非常狹窄,因為(wei) 這些模塊由幾十萬(wan) 個(ge) 零部件組成,集成度很高,我們(men) 現在進一個(ge) 施工現場裏看一下。工人師傅們(men) 正在這裏鋪設電纜,他們(men) 都是要蹲著,像這樣挪動才能夠完成這些操作。我發現其實像這樣的高難度施工,幾乎涉及所有的工種。
中國海油“海洋石油122”施工管理副經理 張憲彬:目前這裏有近1000人施工,高峰期人數還會(hui) 進一步增加,24小時輪班,進行緊張的一些機械設備的連接集成調試等工作,全力保證“超級能源碗”高質量完工,為(wei) 能源強國提供深海重器。
數字化賦能海洋油氣裝備製造
在“超級能源碗”的建設過程中,應用了大量數字化技術,助力工程進度更加快速,安全、質量及精度控製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由於(yu) 模塊重量超過龍門吊的極限,“超級能源碗”創新采用雙龍門吊聯合吊裝方式,但兩(liang) 台吊機的驅動器、速度模式等均不相同,高效同步成為(wei) 難題。項目自主開發雙吊聯控數字化管理係統,吊車司機坐在一個(ge) 駕駛室內(nei) ,就可以完成兩(liang) 台龍門吊精準同步操作,作業(ye) 效率和安全水平大幅提升。
中國海油“海洋石油122”建造工程師 馬霖:自主化研製的海陸一體(ti) 智能中控係統,在台風來臨(lin) 時可切換為(wei) 台風模式,實現台風期間的無人化生產(chan) ,為(wei) 海上油氣田設施的智能化和數字化建設提供一種全新的模式。
“超級能源碗”高峰期施工人員近千人,受限空間多、安全風險高,項目開發了具備精確定位、靜止報警、一鍵求救等多種功能的“人員智能定位係統”,可以實時追蹤現場作業(ye) 人員動態。與(yu) 此同時,在項目設計、建造、質量管理等多個(ge) 環節,一係列數字化技術手段得到廣泛應用,為(wei) 工程高效推進提供了強大的數字驅動。
中國海油“海洋石油122”施工副經理 冉祥鵬:通過數字化技術應用,從(cong) 開工到主體(ti) 建造完成僅(jin) 用了20個(ge) 月時間,與(yu) 國際上同等規模的圓筒型生產(chan) 裝置相比,建設周期縮短了一半,一次質量合格率達到99%,船體(ti) 主尺寸精度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亞(ya) 洲首個(ge) “超級能源碗”建成
通過一個(ge) 短片,回顧一下“超級能源碗”的主體(ti) 建造過程。
2022年3月,“超級能源碗”開工建造。
2022年8月,船體(ti) 啟動合攏作業(ye) 。
2023年3月,船體(ti) “雙層底”完成合攏。
2023年7月,船體(ti) 主結構完成建造。
2023年8月。啟動上部模塊集成。
2023年12月,“超級能源碗”主體(ti) 結構完工。
(總台央視記者 張偉(wei) 張叢(cong) 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