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菜價大降 如何避免“菜賤傷農”現象?
菜價(jia) 漲漲跌跌,雖說是正常的市場現象,但價(jia) 格大幅下跌對於(yu) 農(nong) 民的影響,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值得思考的是,如何避免此類“菜賤傷(shang) 農(nong) ”現象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
11月開始,北方地區白菜、蘿卜、土豆等應季蔬菜大量上市,豐(feng) 收的喜悅尚在,田間菜農(nong) 卻先感受到了陣陣“寒意”。北京新發地市場價(jia) 格監測顯示,整個(ge) 11月大白菜批發價(jia) 一斤最低兩(liang) 毛錢、最高也才四毛五,土豆價(jia) 格降幅達三成,圓白菜、芹菜價(jia) 格也降到近年來的最低點。而在地頭,大白菜、蘿卜等蔬菜“身價(jia) ”更低,也就幾分錢一斤,讓大家對“白菜價(jia) ”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今冬蔬菜為(wei) 何大降價(jia) ?主要原因是產(chan) 量增加。2022年冬季蔬菜價(jia) 格相對較好,菜農(nong) 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整體(ti) 種植麵積有所增加。再加上今年秋冬氣溫偏高,利於(yu) 北方蔬菜生長,且入冬後氣溫沒有明顯下降,使北方菜上市周期延長,與(yu) 陸續上市的南方菜迎頭相撞,以致短期內(nei) 蔬菜市場供給量大增。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夏季華北地區遭受洪澇災害,不少農(nong) 民為(wei) 了降低損失,臨(lin) 時補種易種植、好管理的白菜、蘿卜等,也使得華北一帶蔬菜種植麵積增加,導致供過於(yu) 求。
那麽(me) ,如何看待這輪菜價(jia) 下跌?從(cong) 市場的角度看,蔬菜價(jia) 格下降有一定的合理性。北方地區初冬應季菜本就集中在幾個(ge) 品種,往年11-12月上市時,市場一時難以消化,價(jia) 格出現季節性下降也是有的。近年來,我國蔬菜種植麵積穩步增長,2022年全國播種麵積達3.37億(yi) 畝(mu) ,而且隨著蔬菜生產(chan) 水平的提高,品種在豐(feng) 富,單產(chan) 在提升,總量也在逐漸擴大。這為(wei) 市民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消費選擇,但同時也稀釋了人們(men) 的消費能力。畢竟,市場需求是有限的,生產(chan) 端供給多了,銷售端價(jia) 格自然就會(hui) 有所下降。
我們(men) 不妨給市場一點耐心。雖然當前菜價(jia) 處於(yu) 低位,但隨著氣溫持續下降,北方露地蔬菜逐步退市,市場供給轉向南方蔬菜和北方設施蔬菜,隨著種植、運輸的成本增加,菜價(jia) 將逐步回升。即將到來的元旦和春節,也會(hui) 進一步抬高蔬菜消費需求,帶動菜價(jia) 上漲。銷售末端的“風吹草動”,將快速傳(chuan) 導至生產(chan) 鏈各環節,調動各方主體(ti) 特別是農(nong) 民適時調整下一茬的蔬菜生產(chan) ,推動菜價(jia) 恢複正常。
菜價(jia) 漲漲跌跌,雖說是正常的市場現象,但價(jia) 格大幅下跌對於(yu) 農(nong) 民的影響,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據媒體(ti) 報道,在山東(dong) 、河北、內(nei) 蒙古等地,一些蔬菜低價(jia) 賤賣甚至滯留在菜地中無人采收,農(nong) 民迫不得已隻能將蔬菜直接翻地還田。蔬菜種植是一部分人務農(nong) 增收的重要來源,一季蔬菜的虧(kui) 損對他們(men) 的影響不言而喻。值得思考的是,如何避免此類“菜賤傷(shang) 農(nong) ”現象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
需求側(ce) 的變化應當引起更多重視。不隻冬季蔬菜價(jia) 格下跌,今年以來,大閘蟹“跳水”、豬價(jia) “腰斬”等農(nong) 產(chan) 品價(jia) 格波動也引發關(guan) 注。市場的微妙變化,並非僅(jin) 受單一產(chan) 量因素的影響,往往還受消費習(xi) 慣、市場預期等多方麵因素的共同作用。就拿大白菜來說,在現代交通物流和成熟種植技術的加持下,消費者可以一年四季隨吃隨買(mai) ,冬儲(chu) 白菜的市場需求大大降低,人們(men) 消費觀念也更加理性。同樣,除了豬肉,牛羊肉、雞鴨魚等也廣受市場歡迎,折射出居民膳食結構的變化。此外還要看到,近年來農(nong) 產(chan) 品越來越受到氣候變化、自然災害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價(jia) 格走向愈發難以預測。
無論是捕捉這些市場信號用於(yu) 指導生產(chan) ,還是防範應對自然風險,抑或是提高地頭議價(jia) 能力,單靠農(nong) 民的力量顯然是不夠的,需要政府、新型經營主體(ti) 等各方攜手努力。一方麵,要更好發揮政府這隻手的作用,加強對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的監測和調控,為(wei) 農(nong) 民提供科學決(jue) 策依據,減少種植的盲目性。要加快推進倉(cang) 儲(chu) 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促進農(nong) 產(chan) 品錯峰上市、均衡供應,盡量防止紮堆賤賣。在市場價(jia) 格低迷時,及時加強產(chan) 銷對接,幫助農(nong) 戶拓展銷售渠道,提高流通效率。另一方麵,要幫助農(nong) 民主動適應市場變化,合理控製種植規模,適時調整種植結構,選育優(you) 質品種,樹立品牌意識,提升競爭(zheng) 力。在今年大閘蟹“跳水”大環境下,陽澄湖、洪澤湖大閘蟹價(jia) 格波動不大,正是因其質量、品牌兩(liang) 手都硬。農(nong) 業(ye) 龍頭企業(ye) 、農(nong) 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ti) ,還要積極聯結小散戶,指導他們(men) 開展標準化生產(chan) ,同時利用自身優(you) 勢直接對接商超、社區等銷售終端,減少中間分銷環節,幫助農(nong) 民提升定價(jia) 主動權。
據了解,為(wei) 幫助菜農(nong) 減輕損失,各地紛紛使出了硬招實招,比如河南省臨(lin) 潁縣及時摸排蔬菜滯銷情況,加強與(yu) 批發市場的聯係,直接到田間地頭組織貨源,努力緩解農(nong) 民賣菜難。沒有一個(ge) 冬天不可逾越,我們(men) 期待各方迅速行動起來,和菜農(nong) 一起扛過這股“寒流”,共迎春暖花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