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進展到什麽程度?它離我們普通人還有多遠?一文了解
6G推進組組長:2030年我國將實現6G商用
目前6G通信技術的發展是當今全球都矚目的焦點之一。我國的6G技術進展到什麽(me) 程度?它離我們(men) 普通人還有多遠?昨天,總台央視記者專(zhuan) 訪了我國6G推進組的負責人王誌勤。
記者:大家都很關(guan) 注6G到底進展到什麽(me) 程度了。
6G推進組組長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 王誌勤:6G技術其實是5G代際更新的一個(ge) 新技術,移動通信每十年一代,所以麵向6G來看,它的商用時間基本上是在2030年左右,它的標準化製定時間會(hui) 在2025年。
麵對鏡頭,王誌勤開門見山,一口氣說出了我國6G標準化製定的時間和商用時間,還跟記者說出了關(guan) 於(yu) 6G技術未來應用場景的初步設想。
6G推進組組長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 王誌勤:6G提出了三個(ge) 新的場景,通信和感知的結合以及通信和人工智能的結合,還有類似於(yu) 泛在物聯,實際上就是現在比較熱門的天地融合這種場景。未來6G要連接的對象不光是人,還有很多的智能體(ti) ,比如機器人、元宇宙。現在大家認為(wei) 5G可能在行業(ye) 還不好解決(jue) 的一些場景可能會(hui) 進一步完善。
對於(yu) 普通人來說,提到6G,最基本的一個(ge) 感覺就是它會(hui) 比5G更快,但王誌勤告訴記者,6G不僅(jin) 僅(jin) 是一個(ge) 快字。
6G推進組組長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 王誌勤:到5G以後,現在再說速率提升,其實大家也會(hui) 覺得是不是有這種必要。未來6G服務的對象更多的是社會(hui) 管理、社會(hui) 治理層麵的事情,更多的是偏向智能體(ti) 這塊。
現在的5G基站隻是支持通信信號的發送和接收,而在6G時代,基站將同時支持通信和感知,能夠利用無線電波感知周邊的環境、物體(ti) 的形狀和運動等,不僅(jin) 能提升通信的性能,還會(hui) 催生新業(ye) 務。
6G推進組組長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 王誌勤:現在整個(ge) 移動通信網絡是一個(ge) 非常龐大的網絡體(ti) 係,基站非常多,在基站的基礎之上,希望能夠再做一些感知性的工作。做低空經濟,直接在基站上進行升級改造,它就具有了感知的能力,這樣就可以對無人機進行空域管理。還有一些交通路口,把這些基站升級以後,可以看整個(ge) 車流量,就是作為(wei) 一些交通的管理。
王誌勤告訴記者,眼下,世界範圍內(nei) ,對6G的發展都還處於(yu) 技術研究階段,對6G網絡架構和關(guan) 鍵技術還沒有一個(ge) 統一標準。我國是從(cong) 去年開始進行了6G 技術試驗的工作,今年也陸續開展了關(guan) 於(yu) 6G係統架構和技術方案等方麵的研究,這些工作也將為(wei) 今後的6G下一步推進工作打下基礎。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將超前培育6G應用生態
昨天,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對外宣布,我國正在有序開展6G相關(guan) 的技術試驗,紮實推動6G創新發展。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副部長 張雲(yun) 明:超前培育6G應用生態十分必要。加快5G與(yu) XR、數字孿生、機器人等新產(chan) 業(ye) 新應用的融合發展,加速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成熟,夯實6G應用基礎。推動信息通信企業(ye) 與(yu) 垂直行業(ye) 企業(ye) 密切溝通、協同合作,共同參與(yu) 6G需求研究、技術研發、標準製定等全流程各環節,攜手構建6G繁榮應用生態。
目前業(ye) 內(nei) 普遍認為(wei) 6G通信能力將達到5G的10倍以上,5G向6G的發展是從(cong) 萬(wan) 物互聯向“萬(wan) 物智聯,數字孿生”的過程。6G將推動沉浸感更強的全息視頻,實現物理世界、虛擬世界、人的世界三個(ge) 世界的聯動。今年6月國際電信聯盟完成6G願景需求建議書(shu) ,明確6G典型產(chan) 品和關(guan) 鍵能力指標,其中我國提出的5類6G典型場景和14個(ge) 關(guan) 鍵能力指標全部被采納。
據了解,我國在2019年就成立了6G推進組,係統推進需求、技術、標準及國際合作等各項工作,並啟動6G技術試驗。
我國6G方案為(wei) 萬(wan) 物智聯提供技術路徑
昨天,我國6G推進組還首次對外發布了《6G網絡架構展望》和《6G無線係統設計原則和典型特征》等技術方案,這將為(wei) 6G從(cong) 萬(wan) 物互聯走向萬(wan) 物智聯提供技術路徑。
《6G網絡架構展望》提出了關(guan) 於(yu) 6G網絡架構的設計原則與(yu) 網絡能力。而《6G無線係統設計原則和典型特征》結合6G部署和組網需求,形成了6G無線係統功能和運行特征以及設計原則。
據了解,6G將成為(wei) 連接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橋梁,滿足從(cong) 人的連接,到物的連接,再到智能體(ti) 的隨時隨地按需接入網絡的需求。因此,未來的6G網絡不僅(jin) 會(hui) 比5G更快、更可靠,還需要推動移動通信與(yu) 人工智能、感知、計算等跨領域融合發展。
(總台央視記者 孫薊濰 張叢(cong) 婧 陳楊 王宏超 詹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