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雨燕獎學金”首度頒發,首都300餘名學子共獲獎百萬元
1月6日,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辦公室指導,北京京企中軸線保護公益基金會(hui) 主辦,北京建築大學承辦,北京15所高校協辦的“北京雨燕獎學金”2023年度頒獎典禮在北京建築大學西城校區舉(ju) 辦。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15所高校的319名學生獲得2023年度“北京雨燕獎學金”。
據了解,為(wei) 加強北京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的人才培養(yang) ,推動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chan) 保護的可持續發展,北京京企中軸線保護公益基金會(hui) 聯手新東(dong) 方教育科技集團,發起成立北京中軸線文化教育專(zhuan) 項基金,並出資100萬(wan) 元作為(wei) 2023年度北京雨燕獎學金。本次共有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15所高校的319名學生獲得首度頒發的2023年度“北京雨燕獎學金”。
北京市政府程建華副秘書(shu) 長指出,北京中軸線是北京城的脊梁,擦亮中軸線這張“金名片”,對北京老城保護意義(yi) 重大。他強調,北京京企中軸線保護公益基金會(hui) 要與(yu) 各高校專(zhuan) 家學者聚焦北京中軸線和老城保護,在曆史、人文、生態、建築、數字、展陳等領域積極整合資源,凝聚智慧力量,強化研究實踐,推進活化利用。他希望高校師生充分利用研究特質,探索可持續賦能老城保護、發掘並彰顯中軸文化的合作共贏機製。
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辦公室專(zhuan) 職副主任褚建好指出,近年來,北京以中軸線申遺保護為(wei) 契機,一批重點文物、古建築經過騰退修繕後重現曆史風貌,各處文化遺存再次煥發生機活力,助推老城的整體(ti) 保護與(yu) 複興(xing) 。他強調,北京中軸線基金會(hui) 要與(yu) 各高校聯合,為(wei) 北京培養(yang) 更多曆史文化遺產(chan) 保護領域的專(zhuan) 業(ye) 人才。希望獲獎學子帶著滿腔熱忱,用自己的專(zhuan) 業(ye) 技能為(wei) 北京古都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事業(ye) 作出應有的貢獻。
北京建築大學校長張大玉表示,北建大建校以來,始終以服務建築行業(ye) 和國家城鄉(xiang) 建設需求為(wei) 導向,形成了多個(ge) 在國內(nei) 具有比較優(you) 勢的特色學科方向和研究領域,其中建築遺產(chan) 保護是學校最具優(you) 勢特色的方向之一,構建了國內(nei) 最早的建築遺產(chan) 保護領域本碩博到博士後一體(ti) 化的完整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完成了包括天安門城樓修繕任務、故宮博物院建築保護維修等多個(ge) 世界文化遺產(chan) 項目的保護規劃等工作。他鼓勵同學們(men) 用自身學科專(zhuan) 業(ye) 特長回饋社會(hui) ,積極主動地傳(chuan) 承北京中軸線曆史文化,更好地服務北京古都文化遺產(chan) 保護的研究和實踐。
北京建築大學建築學院2021級本科生沈伯菲、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yu) 傳(chuan) 媒學院2022級碩士研究生劉鵬博、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19級博士研究生陳思源分別作為(wei) 高校獲獎學生代表發表感言,他們(men) 紛紛表達了對中軸線基金會(hui) 和學校的真摯感謝,表示將以獲獎為(wei) 新的征程,好好學習(xi) ,充分運用所學知識報效祖國。
1月6日,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辦公室指導,北京京企中軸線保護公益基金會(hui) 主辦,北京建築大學承辦,北京15所高校協辦的“北京雨燕獎學金”2023年度頒獎典禮在北京建築大學西城校區舉(ju) 辦。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15所高校的319名學生獲得2023年度“北京雨燕獎學金”。
據了解,為(wei) 加強北京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的人才培養(yang) ,推動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chan) 保護的可持續發展,北京京企中軸線保護公益基金會(hui) 聯手新東(dong) 方教育科技集團,發起成立北京中軸線文化教育專(zhuan) 項基金,並出資100萬(wan) 元作為(wei) 2023年度北京雨燕獎學金。本次共有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15所高校的319名學生獲得首度頒發的2023年度“北京雨燕獎學金”。
北京市政府程建華副秘書(shu) 長指出,北京中軸線是北京城的脊梁,擦亮中軸線這張“金名片”,對北京老城保護意義(yi) 重大。他強調,北京京企中軸線保護公益基金會(hui) 要與(yu) 各高校專(zhuan) 家學者聚焦北京中軸線和老城保護,在曆史、人文、生態、建築、數字、展陳等領域積極整合資源,凝聚智慧力量,強化研究實踐,推進活化利用。他希望高校師生充分利用研究特質,探索可持續賦能老城保護、發掘並彰顯中軸文化的合作共贏機製。
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辦公室專(zhuan) 職副主任褚建好指出,近年來,北京以中軸線申遺保護為(wei) 契機,一批重點文物、古建築經過騰退修繕後重現曆史風貌,各處文化遺存再次煥發生機活力,助推老城的整體(ti) 保護與(yu) 複興(xing) 。他強調,北京中軸線基金會(hui) 要與(yu) 各高校聯合,為(wei) 北京培養(yang) 更多曆史文化遺產(chan) 保護領域的專(zhuan) 業(ye) 人才。希望獲獎學子帶著滿腔熱忱,用自己的專(zhuan) 業(ye) 技能為(wei) 北京古都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事業(ye) 作出應有的貢獻。
北京建築大學校長張大玉表示,北建大建校以來,始終以服務建築行業(ye) 和國家城鄉(xiang) 建設需求為(wei) 導向,形成了多個(ge) 在國內(nei) 具有比較優(you) 勢的特色學科方向和研究領域,其中建築遺產(chan) 保護是學校最具優(you) 勢特色的方向之一,構建了國內(nei) 最早的建築遺產(chan) 保護領域本碩博到博士後一體(ti) 化的完整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完成了包括天安門城樓修繕任務、故宮博物院建築保護維修等多個(ge) 世界文化遺產(chan) 項目的保護規劃等工作。他鼓勵同學們(men) 用自身學科專(zhuan) 業(ye) 特長回饋社會(hui) ,積極主動地傳(chuan) 承北京中軸線曆史文化,更好地服務北京古都文化遺產(chan) 保護的研究和實踐。
北京建築大學建築學院2021級本科生沈伯菲、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yu) 傳(chuan) 媒學院2022級碩士研究生劉鵬博、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19級博士研究生陳思源分別作為(wei) 高校獲獎學生代表發表感言,他們(men) 紛紛表達了對中軸線基金會(hui) 和學校的真摯感謝,表示將以獲獎為(wei) 新的征程,好好學習(xi) ,充分運用所學知識報效祖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