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進臘月門,年味鋪滿集!各地家家戶戶采辦年貨點亮“過年氛圍”
1月11日進入農(nong) 曆的十二月,也就是民間俗稱的“臘月”。臘月一登場,中國人就會(hui) 自覺地把計時方式切換到農(nong) 曆,讓這一天不太一樣。俗話說“踏進臘月門,年味鋪滿集”。
家家戶戶采辦年貨的熱情逐漸高漲,中國紅布滿大街小巷,向著即將到來的龍年招手,把過年的氛圍點亮。
安徽郎溪:節前手工製糖忙舌尖非遺年味足
臘月到,米糖香。隨著春節的臨(lin) 近,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縣,這裏的傳(chuan) 統手工炒米糖也火了起來,熬糖、做糖、切糖,誘人的糖香給年味增加了一絲(si) 甜蜜。
在郎溪縣姚村鎮一家糕餅坊,郎溪縣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手工製糖技藝”傳(chuan) 承人陳浩武,正在炒製花生芝麻米糖。他站在大鍋灶前不停地攪動著已經加熱的糖漿,等到糖漿變得黏稠,再將糙米、花生和芝麻倒進鍋裏,不停地翻炒、攪拌,直到混合均勻。隨後,把炒好的米糖平鋪到模具中,再用擀麵杖反複碾壓,讓米糖更加緊實。
郎溪縣手工製糖技藝非遺傳(chuan) 承人陳浩武:我們(men) 這個(ge) 做糖,是從(cong) 我祖輩,從(cong) 我爺爺就開始在做,然後到我父親(qin) ,再到我。
切塊、稱重、封裝,一袋熱乎乎的米糖就新鮮出爐了,趁熱咬一口,滿嘴生香,回味無窮。作為(wei) 當地過年的必備品,傳(chuan) 統的手工炒米糖深受當地居民的喜愛,鎮子裏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還會(hui) 特地坐車到這裏來購買(mai) ,嚐嚐小時候的味道。
郎溪縣姚村鎮居民金炳先:一袋花生糖、一袋芝麻糖,好是好吃的,不好吃我不會(hui) 買(mai) 。我們(men) 是這個(ge) 本地的,他也是本地糖坊,我們(men) 家年年在這裏買(mai) 。
小小的一塊炒米糖,蘊含著濃濃的年味,也濃縮著當地人一代又一代的記憶,香甜的味道不僅(jin) 帶著幸福,也帶著家鄉(xiang) 的味道。
郎溪縣手工製糖技藝非遺傳(chuan) 承人陳浩武:有一些在外麵務工的人想嚐一嚐家鄉(xiang) 的味道,通過郵寄或者放假返鄉(xiang) ,然後帶出去一部分。
多樣彩燈點亮夜空
隨著春節的臨(lin) 近,這兩(liang) 天,江蘇、重慶等地,各式各樣的主題花燈紛紛點亮,照亮了夜空,吸引市民前來觀賞。
江蘇南京:古城牆腳下“龍”燈點亮
位於(yu) 江蘇南京中華門東(dong) 側(ce) 的門東(dong) 曆史文化街區,30多處造型各異的“龍”燈和氛圍燈,沿著街巷和水係,陸續點亮。其中主燈“龍騰盛世”高16米,長22米,以騰飛之勢立於(yu) 古城牆腳下;80米長的遊龍燈,盤旋在街巷上空;此外,青海湟源排燈、湟源剪紙等,也是各具特色,吸引人們(men) 駐足觀賞。
南京門東(dong) 曆史街區工作人員李思嬋:湟源排燈作為(wei)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邂逅了南京秦淮燈彩。新春廟會(hui) 匯集了南京傳(chuan) 統的年貨,營造出了濃濃的節慶氛圍。
重慶:紅燈籠高高掛起“巨龍”夜空盤旋
在重慶觀音橋步行街,兩(liang) 條“巨龍”盤旋在夜空中,吸引不少市民拍照留念,“巨龍”燈飾長約170米,由303個(ge) 宮燈拚接而成;此外,很多卡通形象和青花瓷造型的燈飾,也是驚豔亮相。而在渝中區,迎春燈飾已覆蓋13條道路,紅燈籠高高掛起,生肖龍、中國結、福袋等特色掛件隨處可見。
據了解,今年重慶中心城區的迎春燈飾以“瑞龍禧市巴渝迎春”為(wei) 主題,展示時間將持續到2月24日元宵節。
市民李女士:第一次看到這種青花瓷的燈,感覺很漂亮很新穎,已經感覺提前進入農(nong) 曆新年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