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什麽就推什麽!手機App越來越“懂你” 精準推送背後藏著哪些秘密?
央廣網北京1月22日消息(總台中國之聲記者任夢岩 周洪)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您是不是有這樣的經曆:和親(qin) 戚朋友通過聊天軟件聊過什麽(me) 內(nei) 容,很快就會(hui) 看到相關(guan) 產(chan) 品的推薦?說想吃火鍋,打開購物軟件推薦的是火鍋底料,打開美食軟件推薦的是附近的火鍋店,看起來各類App越來越“懂你”。
之所以能精準推薦,其實和輸入法軟件有關(guan) 。查詢各大主流輸入法軟件,安裝時均提示或默認可以收集用戶打字的內(nei) 容。這些內(nei) 容再與(yu) 其他軟件相結合,“用戶畫像”躍然紙上。這是怎樣的過程?
互聯網科技博主“EPC”的職業(ye) 是某央企程序員,他在和一位網友研究輸入法傳(chuan) 輸信息時,通過抓取文件發現,某手機自帶輸入法明文傳(chuan) 輸用戶輸入的信息,為(wei) 此他還專(zhuan) 門錄了一段視頻。作為(wei) 一個(ge) 根本不養(yang) 寵物的人,通過輸入法在聊天軟件對話框打出多個(ge) 有關(guan) “貓”的關(guan) 鍵詞,但並不點擊發送。不一會(hui) 兒(er) ,在某二手平台上,相關(guan) 推送出現了。
視頻中,這位博主說:“我們(men) 做一個(ge) 實驗,使用某品牌手機的內(nei) 置輸入法輸入‘貓咪很可愛,我想買(mai) 一隻貓,溫順的貓咪’然後再次切換到該購物App,我們(men) 刷新一下,稍微往下拉,看到了嗎?貓咪出來了!而且此時默認搜索詞已經赫然出現“寵物”二字。可以看到,輸入法已經默默地把他的興(xing) 趣愛好,共享給其他App了。”
隨後,他們(men) 逆向分析了手機裏的代碼,通過抓包程序抓取了該輸入法的傳(chuan) 輸數據,發現用戶通過輸入法打的字,被明文傳(chuan) 輸到了輸入法公司的服務器。
仔細看使用條款,寫(xie) 著“文本信息”為(wei) 用戶主動提供,為(wei) 的是在用戶使用搜索功能、快捷翻譯功能、雲(yun) 輸入及聯想功能、智能回複功能、搜索候選功能時,提供更方便、快捷的輸入服務。
這就意味著,無論是加密還是明文傳(chuan) 輸,用戶在輸入法中所打的字,都會(hui) 被分享給該輸入法的30多個(ge) 合作夥(huo) 伴,而這還是用戶自己同意的。科技博主“EPC”告訴記者,他進行過一次調研,絕大多數用戶都不會(hui) 仔細去看那份冗長的《使用條款》,基本都會(hui) 直接點擊同意。
他說:“我這次做視頻的這款手機的隱私條款有上萬(wan) 字,非常長,一般用戶根本不會(hui) 點進去看,點了同意就算了,等於(yu) 說你接受了它把你的個(ge) 人隱私上傳(chuan) 到他們(men) 服務器的行為(wei) 。”
查詢幾款輸入法的《使用條款》,不少軟件會(hui) 默認用戶同意將自己的數據共享給多個(ge) SDK,也就是各個(ge) 軟件企業(ye) 的軟件開發工具包,這些企業(ye) 之間會(hui) 形成廣告聯盟,共享同一ID的數據,這就是為(wei) 什麽(me) 你明明在A軟件裏輸入了文字,打開B軟件也有相關(guan) 推薦,因為(wei) 隻要是用同一手機號注冊(ce) 的賬戶,就能識別成同一個(ge) 人的操作。
這位博主介紹說:“現在有個(ge) 廣告聯盟的概念,它會(hui) 共享你的手機ID,你手機裏的輸入法正好也綁定了這個(ge) ID。比如你輸入文字‘我喜歡貓咪’,‘貓咪’就是個(ge) 特征,會(hui) 傳(chuan) 到雲(yun) 端,雲(yun) 端會(hui) 匹配到這個(ge) ID。當你打開一個(ge) 購物軟件,購物軟件也匹配到這個(ge) ID,它就可以通過這個(ge) ID去鎖定你這個(ge) 人,就可以知道你喜歡什麽(me) 內(nei) 容,這是一種推薦算法。哪怕你換了一台手機,隻要ID能匹配到,它認為(wei) 你還是同一個(ge) 人。”
博主EPC建議,消費者可以選擇把輸入法App的聯網功能關(guan) 閉,一些App也提供了關(guan) 閉數據上傳(chuan) 的功能。但隻要在網上瀏覽信息,相關(guan) 搜索記錄、商品購買(mai) 記錄甚至是點擊記錄,都會(hui) 成為(wei) 用戶畫像的一部分。
他說:“這個(ge) 是真沒辦法,你隻要去搜索,它就會(hui) 把搜索結果記錄到它的服務器上,這個(ge) 是被動的。比如訂外賣,你也沒辦法不輸入,你隻要有輸入行為(wei) ,它都會(hui) 記錄下來,除非你不用。”
輸入法開發者歲寒告訴記者,從(cong) 技術上將用戶打字的內(nei) 容上傳(chuan) 後分析,沒有任何障礙,這些軟件免費開發給用戶使用,還能越做越大,靠的就是分析用戶數據來賺錢,將海量數據匯集在一起後,就形成了當下這種“軟件比你還懂你”的情況。
歲寒說:“如果很多人這段時間都在輸入某一個(ge) 詞,它(算法)就知道大家對什麽(me) 東(dong) 西比較關(guan) 心,在檢索什麽(me) 東(dong) 西,或者在討論什麽(me) 東(dong) 西,這本身就很有價(jia) 值了。你都不知道你想要什麽(me) ,它(算法)就知道你想要什麽(me) 。比如說,你們(men) 兩(liang) 個(ge) 人有好幾個(ge) 關(guan) 鍵詞重合了,然後這個(ge) 人今天買(mai) 了某個(ge) 東(dong) 西,我就把他買(mai) 的東(dong) 西嚐試推薦給你,看你感不感興(xing) 趣,這都是可以關(guan) 聯的。實際上,每一個(ge) 人不是獨一無二的,其實是一個(ge) 群體(ti) ,如果都對A感興(xing) 趣,你大概率對B也感興(xing) 趣,從(cong) 這個(ge) ‘口味群體(ti) ’裏可以分析出很多你可能感興(xing) 趣的東(dong) 西,這種技術是很成熟的,隻能寄希望法律阻止他們(men) 去做更過分的東(dong) 西。”
2021年,個(ge) 人信息保護法和數據安全法施行。個(ge) 人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等群眾(zhong) 關(guan) 心的問題已經有了法律保障,監管部門也經常對各類軟件進行檢查,2021年還公布過33款主流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ge) 人信息的情況。
中國科學院大學密碼學院院長荊繼武告訴記者,由於(yu) 市場過於(yu) 龐大,A軟件合法收集的信息,可能會(hui) 被B軟件違法使用。用戶麵對複雜的軟件,隻能“懷疑”自己的隱私被竊取,經常苦於(yu) 沒有技術手段證實,也給執法帶來了難題。
荊繼武表示:“因為(wei) 涉及的問題太多了,它確實是一個(ge) 很普遍的現象,有很多軟件偷偷地做這件事情。我認為(wei) 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用戶要有這樣的意識,得有人去發現,還要有人來分析,實際上投入的成本也很大,你懷疑他,人家不承認,這時候你根本查不出來。這就可能會(hui) 導致很多無謂的實驗、舉(ju) 報,給執法部門的工作帶來很多困境。我們(men) 的管理部門也到處去查,但是現在的信息技術發展確實太快,政府的管理部門也在逐步改進做法,也在加大對於(yu) 違法行為(wei) 的處罰力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