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家企業提供1.1萬個崗位 春節後北京大興首場招聘會供需兩旺
元宵節已過,北京用工市場開始回暖,現場招聘會(hui) 也紅紅火火地開市了。2月25日,大興(xing) 區人社局舉(ju) 辦以“複工複產(chan) 促發展 凝心聚力保民生”為(wei) 主題的2024年“暖心就業(ye) 行”招聘會(hui) ,1個(ge) 主會(hui) 場和3個(ge) 分會(hui) 場同時開展活動,110家企業(ye) 提供1.1萬(wan) 個(ge) 崗位,招聘會(hui) 現場呈現出供需兩(liang) 旺的火熱場景。
這是春節後大興(xing) 區首場大型線下招聘會(hui) ,全力保障春節後企業(ye) 用工需求,助力經濟社會(hui) 發展“開門紅”。
關(guan) 注1
招聘職位涉及各個(ge) 層次適合各類求職人群
招聘會(hui) 上,天科合達、協和藥廠、人福醫療等110家企業(ye) 提供醫藥健康、高端製造、物業(ye) 服務、商業(ye) 服務等招聘崗位1.1萬(wan) 個(ge) 。從(cong) 材料工程師、研發工程師、銷售主管,到車間技工、保潔、裝卸工,招聘職位涉及各個(ge) 層次,適合各類求職人群。數據顯示,當天2430名勞動者到場求職,直播總瀏覽量8.9萬(wan) 人次,現場達成初步就業(ye) 意向1761人次,接收網絡投遞簡曆1120份。
“就大興(xing) 區來講,目前生物醫藥、智能製造等行業(ye) 用工需求較大。”大興(xing) 區人社局黨(dang) 組成員、副局長李哲表示。
北京天科合達半導體(ti) 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範瑞香介紹,該公司是國內(nei) 首家專(zhuan) 業(ye) 從(cong) 事第三代半導體(ti) 碳化矽晶片研發、生產(chan) 和銷售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ye) ,產(chan) 品主要應用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目前,公司正在建設二期工程,投產(chan) 建成後,至少有六七百人的人員需求。公司前來招聘技工、材料工程師和設備工程師,主要是填補一期工程的人才缺口。
運怡(北京)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本次帶來了庫房主管、庫管、潔淨間操作工、檢驗員和機加操作工5個(ge) 崗位,共招聘14人。人事專(zhuan) 員劉玉榮說:“每年春節後都是我們(men) 的用工高峰,因為(wei) 有些人春節回家過年後就不回來了。現在需求比較多的是操作工,這個(ge) 崗位沒有太高要求,主要是身體(ti) 健康、有相關(guan) 經驗。”記者注意到,操作工的月薪為(wei) 4000至6000元,對求職者要求更高的庫房主管月薪為(wei) 7000至8000元。
關(guan) 注2
提前發送調查問卷、走訪重點企業(ye) 了解用工需求
招聘會(hui) 上,求職者基本覆蓋了各年齡層次,既有剛畢業(ye) 的大學生,也有30多歲具備經驗的求職者,還有勞動技能較缺乏的“4050”人員。這些求職者中既有外來務工人員,也有北京本地人,以大興(xing) 居民居多。
北京交通運輸職業(ye) 技術學院的應屆畢業(ye) 生小趙認真地瀏覽各家單位的招聘簡章,她對崗位的期待非常務實,“我是專(zhuan) 科畢業(ye) ,還是更看重企業(ye) 和崗位的發展前景,希望公司大一些,工作比較穩定,工資起點低一點沒關(guan) 係,但一定要有上升空間,不能一直原地踏步。”
34歲的尚先生一直從(cong) 事教育行業(ye) 的工作,在視頻剪輯、課程包裝等方麵比較擅長,之前的工作出差比較多,目前想找一份離家近的工作,“薪資待遇比原來差都沒關(guan) 係。”記者發現,在本次招聘會(hui) 上,離家近、通勤距離短是不少社會(hui) 人員前來求職的重要考慮因素。
據主辦方介紹,在舉(ju) 辦招聘會(hui) 之前,大興(xing) 區人社部門向3.9萬(wan) 家參保企業(ye) 發送了調查問卷,組織就業(ye) 服務專(zhuan) 員走訪重點企業(ye) ,聯合行業(ye) 主管部門對接其他有較大用工需求的各類製造業(ye) 、生活性服務業(ye) 、商業(ye) 服務業(ye) 等企業(ye) ,了解企業(ye) 春節後複工複產(chan) 計劃、用工需求、招聘計劃等,累計征集崗位近2萬(wan) 個(ge) ,進一步提高招聘服務的精準性、全麵性。
本次活動還通過“大興(xing) 就業(ye) 平台”等線上平台同步開展直播帶崗活動,大興(xing) 區人社局主管就業(ye) 的副局長“化身”“招工局長”走進直播間,在線介紹招聘崗位、工作職責、薪資福利等,及時回答求職者問題,無法現場求職的勞動者可在線投簡曆。
下一步,大興(xing) 區人社局將持續開展醫藥健康、氫能產(chan) 業(ye) 、臨(lin) 空經濟、數字經濟等專(zhuan) 場招聘活動,大力推進“家門口智慧就業(ye) 服務”,搭建用人單位與(yu) 經營性人力資源機構對接平台,全力穩就業(ye) 、保用工、促發展。
新京報記者 葉紅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