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檢測要做到精準高效
從(cong) 全球形勢來看,新冠病毒大概率不會(hui) 像SARS病毒那樣,隨著氣溫的升高而銷聲匿跡,疫情防控將進入常態化。推動全麵複工複產(chan) ,逐步恢複社會(hui) 秩序,必須在防止疫情反彈的前提下進行,擴大檢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檢測的麵要擴到多大?覆蓋哪些場所和人群?檢測費用該由誰來承擔?各地區隻有給出這些問題的科學答案,擴大檢測的防控策略才能真正落地,做到精準高效。
對於(yu) 大規模開展核酸和抗體(ti) 檢測,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已明確提出,要做到對重點人群應檢盡檢,對複工複產(chan) 中人員聚集的單位、場所優(you) 先做到願檢盡檢。
目前,我國接受檢測的人群,主要包括密切接觸者等隔離人員,到醫療機構就診的發熱患者、住院患者及陪護人員,用人單位要求出具檢測結果的擬複工複產(chan) 人員等。但在目前的疫情形勢和收費模式下,沒有特殊旅行史、接觸史的普通公眾(zhong) ,在複產(chan) 複業(ye) 時主動尋求檢測的意願並不高。擴大檢測範圍、防止疫情反彈,最終仍需在明確的政策推動下,督促各方落實檢測責任。
複學的大中小學校的師生、餐飲等服務行業(ye) 的從(cong) 業(ye) 人員、公共場所服務人員,哪些人員應作為(wei) 重點人群?養(yang) 老機構、兒(er) 童福利院、服務窗口單位,哪些場所應作為(wei) 重點場所?在檢測費用方麵,哪些人由財政買(mai) 單,哪些人需個(ge) 人自負?這些問題都需要各地政府結合本地疫情風險等級、複工複產(chan) 進度、財政財力等實際情況,盡快給出明確的界定,製訂擴大檢測的具體(ti) 方案和措施,並及時向社會(hui) 公布。
隨著我國試劑產(chan) 能和檢測能力的不斷擴大,耗材供應和檢測時限已經不是難以逾越的障礙。在擴大檢測範圍的同時,還應通過加強人員培訓,確保采樣質量,升級檢測技術,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同時,要合理確定檢測費用,推動跨地域檢測結果互認,讓擴大檢測的防控策略發揮最大效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