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多地累計發放190多億元消費券 專家:不宜長期發放

馮其予 發布時間:2020-05-13 09:39:00來源: 經濟日報

  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多地統籌地方政府與(yu) 社會(hui) 資金,累計發放消費券達190多億(yi) 元。消費券對消費產(chan) 生了明顯的提振作用。專(zhuan) 家認為(wei) ,發放消費券主要是為(wei) 了應對消費增長的下行壓力。發放消費券效果雖明顯,但不宜長期發放。

  “據初步統計,疫情發生以來,有28個(ge) 省份、170多個(ge) 地市統籌地方政府和社會(hui) 資金,累計發放消費券達190多億(yi) 元。”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在日前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新聞發布會(hui) 上指出,這些促消費措施取得明顯效果,實現了聚焦人氣、增信心、振消費的目標。

  消費券效果如何?有關(guan) 專(zhuan) 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未來消費走勢仍會(hui)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發展影響,但從(cong) 目前國內(nei) 複工複產(chan) 情況和“五一”假期消費走勢看,未來消費回暖的速度將會(hui) 加快。

  “這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而發放的消費券,帶動效果十分明顯。”中國貿促會(hui) 研究院研究員趙萍表示,發放消費券短期內(nei) 對消費會(hui) 產(chan) 生明顯的提振作用。

  趙萍分析說,根據發放消費券的目的不同,我國地方政府發放的消費券可以分為(wei) 三大類。第一類是麵向低收入群體(ti) 發放的;第二類是麵向特定行業(ye) 發放的,具有折扣券與(yu) 抵用券的功能;第三類是麵向企業(ye) 發放的,用於(yu) 抵扣企業(ye) 需要支付的部分稅款與(yu) “五險一金”等。目前國內(nei) 發放的消費券主要是第二種類型。

  “從(cong) 實際情況看,各地的消費券相關(guan) 活動效果都相當不錯。”廣東(dong) 省商業(ye) 經濟學會(hui) 會(hui) 長、廣東(dong) 財經大學商貿流通研究院院長王先慶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消費券的主要效果體(ti) 現在3個(ge) 方麵。一方麵,消費券真實地帶動了消費,有的甚至帶動了4倍至5倍的消費。另一方麵,各地在消費券發放的過程中,與(yu) 互聯網平台合作,在促進消費的同時,推動了消費的數字化進程。此外,各地在發放消費券時,大多充分考慮了各地的產(chan) 業(ye) 特點和消費熱點,從(cong) 而使消費促進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相結合。

  同時需要看到,雖然消費券發放作用積極,但仍應結合實際情況適度發放。

  由於(yu) 疫情防控需要,很多地方發放消費券時,文化娛樂(le) 、體(ti) 育休閑等場所尚未全麵複工,消費券的使用場景仍然有限。

  “消費者對於(yu) 去人員聚集場所消費還是比較謹慎。”趙萍說,由於(yu) 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消費券對消費的拉動效果,還將隨著複工複產(chan) 不斷推進而進一步顯現出來。

  趙萍強調,當前發放消費券主要目的還是為(wei) 了應對疫情帶來的消費增長的下行壓力,對於(yu) 促消費與(yu) 穩增長具有積極的作用,“從(cong) 消費券的政策需求的角度來說,發放量還有進一步增長的空間”。

  趙萍也表示,消費券效果雖明顯,但不宜長期發放。消費券使用的是財政資金,各地要量力而行,根據財政的承受能力來決(jue) 定消費券發放的規模,並根據疫情對當地經濟的影響來科學地選擇消費券支持的重點領域。從(cong) 而在提升消費券帶動效應的同時,盡可能減少財政負擔。

  王先慶認為(wei) ,我國目前正處於(yu) 消費“賦能”與(yu) 升級的關(guan) 鍵階段,各種新消費方式正在迅速發展,消費對經濟的帶動和支撐作用已經開始體(ti) 現。在這樣的背景下,自疫情發生以來,全國累計近200億(yi) 元的消費券發放,從(cong) 數量上看不算少。

  “消費券作為(wei) 一種特定條件的消費,具有氣氛帶動或引導功能,已達到了相應的效果,不宜過於(yu) 依賴或放大它的效應。總體(ti) 而言,財政性消費券的發放,應該控製在有限的時間和力度範圍內(nei) 。”王先慶表示,各地政府應盡快將消費促進的工作重心,轉為(wei) 常規性的消費促進機製建設。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