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武漢市醫療全麵恢複正常秩序

王愷凝 發布時間:2020-05-18 08:48:00來源: 武漢晚報

  5月16日早上7時50分,隨著第一位患者張先生出示預約記錄,通過現場掃碼、測量體(ti) 溫後,走進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dong) 院區門診心血管內(nei) 科餘(yu) 鋰鐳教授的診室,該院區在曆經110天抗擊新冠肺炎後正式全麵恢複。

  截至16日下午5時30分,已有952人通過網絡預約和現場掛號方式到東(dong) 院門診就診。這標誌著武漢市醫療全麵恢複正常秩序。

  1月23日武漢各大醫院全麵投入新冠肺炎疫情戰鬥。從(cong) 疫情暴發,到疫情控製,再到恢複正常秩序,武漢醫療界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竭盡全力保證市民的救治需求。

  全麵消殺恢複診療秩序

  16日上午9時30分,武漢晚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入院就診的患者需到東(dong) 院門口搭建的預檢分診大棚,進行預檢分診。就診患者向分診護士出示手機裏的預約掛號短信,並回答近期可疑接觸史等問題,掃描健康碼、測量體(ti) 溫、登記個(ge) 人信息後,方可領取一張“預檢分診條”。然後等候叫號,持分診條有序進入門診大樓,到相應科室就診。

  僅(jin) 半天時間,東(dong) 院腫瘤科章必成副教授共看了36個(ge) 號,創造了自己執業(ye) 以來單次門診量最高紀錄。另外,還有6位患者辦理了入院手續,分別入住東(dong) 院心血管內(nei) 科、腫瘤科等。迎接他們(men) 的,是全麵消殺後,重新配置的全新病房設施和院內(nei) 生活設施配置,以及曾在一線戰疫、現繼續投入常規診療的醫護人員。

  消殺的徹底性關(guan) 係到患者的住院環境和醫務人員的工作環境是否安全,所有醫院在恢複診療前都要經過全麵消殺。4月9日,同濟醫院光穀院區心內(nei) 科消殺現場,各項工作有條不紊進行。空調風口消毒、空調濾網清洗、空氣消毒、衛生間排風扇清洗、儀(yi) 器物表擦拭消毒、地麵消毒……整個(ge) 消殺工作進行了3天。

  4月20日,同濟光穀院區恢複門診前夜,各科護士長帶領大家完成窗簾安裝,床位整理,治療室、處置室還原等一係列工作,並再三核查,確保無遺漏。

  3月初武漢

  逐步恢複醫療秩序

  3月初,隨著“武漢保衛戰”進入最後攻堅戰,武漢不少醫院逐步恢複醫療秩序,到3月22日,武漢市共有50家醫院可收治非新冠肺炎病人。

  恢複醫療秩序的背後,是武漢各大醫院用心良苦的科學部署。

  3月8日,武漢市第六醫院開始接診非新冠肺炎患者,3月10日開放普外科病區(含肝膽、胃腸、甲乳)、腫瘤科病區、心血管內(nei) 科病區、疼痛科病區、神經內(nei) 科病區、老年綜合科病區、血液淨化中心和康複科病區,成為(wei) 武漢首家恢複非新冠肺炎患者住院的定點醫院。

  3月13日,中南醫院新冠患者清零,3月20日恢複普通急診,27日恢複普通門診;協和醫院腫瘤中心和武漢市第一醫院則分別於(yu) 3月22日、3月24日恢複門急診。

  有多個(ge) 院區的醫院則從(cong) 2月中旬開始就著手騰挪以形成分類就診格局。2月15日,省中醫院光穀院區被確定為(wei) 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定點醫院後,將非新冠患者轉移到花園山院區,花園山院區則將新冠肺炎患者轉移到光穀;市中醫院漢口院區則從(cong) 2月18日起分批開放各科室門診,每日從(cong) 早8時到下午5時30分有序接診。

  此外,各大醫院充分發展互聯網醫療以推進醫療秩序的恢複。武大人民醫院東(dong) 院區病員服務中心主任裴大軍(jun) 介紹,院區延續主院區的防控經驗,所有門診科室實行網上分時段、全時段、實名製掛號,患者在醫院官方微信上提前一周即可開始預約。

  華中科大附屬同濟醫院、協和醫院、省中山醫院相繼推出互聯網醫院網絡門診,為(wei) 普通患者特別是慢性病患者提供便民服務,患者可選擇圖文谘詢、視頻谘詢任一種問診方式。

  慢性病、重症及急診患者

  得到有效救治

  疫情防控期間壓縮了很多科室的正常診療空間,恢複正常醫療秩序後,武漢及周邊市民的就診需求也得到滿足。

  4月1日上午,七旬患者張女士在武漢市第四醫院武勝路院區成功接受手術,摔成4塊的肱骨頭被“拚好”。當天是該院區手術室正式恢複平診手術的第一天,共完成6台骨科手術。

  4月16日上午,同濟醫院心內(nei) 科副主任曾和鬆教授率領介入團隊,為(wei) 一位轉診來的嚴(yan) 重冠心病患者李先生,成功行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這也是4月8日武漢“解封”、該院心內(nei) 科全麵恢複日常診療工作以來,介入團隊完成的首例冠心病急危重症手術。

  曾和鬆介紹,這名患者53歲,因心跳驟停於(yu) 當地醫院搶救,冠脈造影發現冠脈病變複雜,心髒的三支冠狀動脈兩(liang) 支完全閉塞,另外一支血管嚴(yan) 重狹窄。考慮當地條件有限,李先生被轉診至同濟心內(nei) 科治療。手術後,李先生感慨自己“命大”,“沒想到武漢的醫院這麽(me) 快就恢複了醫療秩序,不然我這次怕是難逃一劫。”

  武漢市第一醫院心內(nei) 科副主任賀立群表示,4月8日武漢“解封”後,來醫院看心血管疾病的病人明顯增多。“一天3台手術,有兩(liang) 台都是心髒支架手術。”據他介紹,從(cong) 武漢疫情暴發,到疫情控製,再到恢複正常秩序,醫護人員一直在堅守。“我們(men) 一停下來,就會(hui) 有人看不上病,所以我們(men) 一天都不能鬆懈。”

  後疫情時代的標誌性手術

  除了平急診手術,急危重症手術也於(yu) 4月開始逐步重啟。

  4月30日,武漢協和醫院心外科董念國教授團隊為(wei) 68歲的心衰患者實施了心房分流器植入術。這枚植入到患者體(ti) 內(nei) 的分流器,由董念國教授團隊研發,是我國首枚自主研發的心房分流器;

  5月6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宣布,65歲的新冠肺炎轉陰患者崔安(化名)接受雙肺移植手術已滿14天並成功撤下呼吸機。這也是湖北開展的首例新冠肺炎核酸轉陰者終末期肺移植手術;

  同一天,術前ECMO(人工膜肺)輔助達73天的新冠肺炎核酸轉陰患者劉強(化名)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成功撤機,可依靠植入的雙肺自主呼吸。這意味著,這場由協和醫院實施的全球最長術前ECMO輔助的雙肺移植手術獲得成功;

  5月7日,湖北省首台骨科手術機器人在武漢市第四醫院複工。

  急危重症手術的開展,標誌著武漢醫療秩序全麵重啟。為(wei) 保證患者安全就診和治療,各大醫院都作了精心規劃。市中醫院漢口院區僅(jin) 開放一個(ge) 出入口,每位患者都會(hui) 被要求佩戴口罩,入院人員首先通過紅外線測溫儀(yi) 器檢測,出現異常第一時間由門診導醫處工作人員引導至專(zhuan) 門區域測量體(ti) 溫;武漢市第六醫院則在門診綜合樓前進行嚴(yan) 格預檢分診,需要住院治療的患者在門診做肺部CT、核酸檢測、血液抗體(ti) 、血液檢查等排除後再收治入院。對於(yu) 門診、急診需要住院治療的重症患者,醫院設有緩衝(chong) 病區,短暫安置等待排除新冠肺炎感染後再轉入相應病區住院。

  每家醫院的門診各診室外,指引標識都十分清晰,每位來看病的患者均能按指示進行掛號、看診、繳費、檢查等。

  對於(yu) 擔心到醫院被傳(chuan) 染而拖延就醫的患者,武漢市第一醫院副院長陳國華表示,所有醫院都會(hui) 按國家要求進行規範防範,對就診和住院的患者進行嚴(yan) 格篩查,市民不必懼怕就醫。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