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網購時代 便利店仍然有市場空間

周俊生 發布時間:2020-05-20 10:33: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商務部部長鍾山日前表示,全國現在隻有13萬(wan) 家連鎖便利店,數量還是大大不夠,不能滿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今後將推動便利店連鎖化發展,打造“15分鍾便民生活圈”。因此,鍾山認為(wei) ,下一步要重點優(you) 化布局,推動便利店連鎖化發展。

  在我國的一些城市,連鎖便利店已經是城市居民的“親(qin) 密伴侶(lv) ”。麻雀雖小,五髒俱全,生活中需要什麽(me) 小件物品,燒飯炒菜時忽然發現鹽啊糖啊用完了,到便利店跑一趟就可解決(jue) 。上海街頭的不少便利店是24小時營業(ye) 的,居民有什麽(me) 緊急需求隨時能得到滿足。作為(wei) 居住在上海的人,我深深體(ti) 會(hui) 到了遍布上海街頭的各色便利店,給人們(men) 生活帶來的方便。

  鍾山部長的談話透露,商務部已經確定了“15分鍾便民生活圈”的目標,也就是說,要讓居民在步行15分鍾之內(nei) 能夠到達便利店,這預示著便利店的開設有可能會(hui) 繼續熱下去。但是,很多便利店目前麵臨(lin) 著經營困難,由於(yu) 勞動力成本和物業(ye) 成本的大幅度提高,其利潤甚至不能抵消其成本,尤其是有些夜間經營的便利店,據說一夜的營業(ye) 額還不夠支付電費。在資本市場上,以便利店為(wei) 主營業(ye) 務的上市公司也很難激發股民的投資熱情。

  對於(yu) 這種情況,我們(men) 很容易將其歸結於(yu) 網購導致的結果。現在,網購越來越深入地滲透進日常生活,一些可以不斷推出打折等促銷手段的大型超市的顧客也在流失,更不要說沒有條件打折的便利店了。網購的火熱,也使一些基層政府對便利店失去了熱情。在一些城市的改造進程中,便利店被“誤傷(shang) ”,有些失去了鮮明個(ge) 性,經營更加艱難。

  盡管網購很紅火,但在消費者眼中,便利店不可能被完全替代。在此次疫情中,一些商場創造了對周圍居民送貨上門的服務,最快的半小時內(nei) 就能把貨品送達,但購買(mai) 物品必須達到一定數量,如果隻是為(wei) 幾元錢的小商品就要勞煩商場送一次,消費者自己也不好意思。在這種情況下,便利店就發揮出了它的優(you) 勢。

  因此,網購時代仍然需要便利店。便利店連鎖化,可以充分發揮品牌效應,但是當其他資本加盟到大資本之下的連鎖店,使用其平台的時候,光一筆加盟費就是不小的成本。因此,發展便利店還需要多條腿走路,比如把傳(chuan) 統的夫妻店改造成符合現代人消費習(xi) 慣的便利店。便利店是一種商業(ye) 經營,但在政策上又不能把它完全當作商業(ye) 經營單位來看待,而是要把它當作方便社區居民生活的基礎項目來推進。政府可以運用自己的資源,從(cong) 資金、場地、經營範圍審核等多方麵給予政策支持、

  對於(yu) 便利店的自我建設來說,一方麵要找準大型商場和網購的短板,在向消費者提供差異化服務方麵做更多文章;另一方麵則應該主動融入社區,找準社區的個(ge) 性化需求。比如,位於(yu) 商業(ye) 區附近的便利店以經營餐食為(wei) 賣點,而位於(yu) 居住區附近的便利店以經營糧油、蛋禽、新鮮蔬果為(wei) 特色。類似項目能夠落地,與(yu) 政府部門在審批中的便宜行事有直接關(guan) 係。大型商家不屑做,基層政府不能做,正是擺在便利店前麵的誘人市場空間。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