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中國旅遊日設立十年 中國旅遊向新求變

尹婕 發布時間:2020-05-20 10:36: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5月19日,我們(men) 迎來了中國旅遊日,全國各地推出諸多旅遊惠民措施。北京的故宮、武漢的黃鶴樓、西安的兵馬俑等國內(nei) 知名景區景點也陸續重新開放,旅遊複蘇的氣息傳(chuan) 遍中華大地。

  自2011年中國旅遊日設立,已整整十年。這十年,中國旅遊無論是體(ti) 量,還是影響力,都已大為(wei) 提升。社會(hui) 各界對旅遊業(ye) 的認識、遊客的旅遊行為(wei) 和態度等,也有了新的變化,從(cong) 中我們(men) 既可以看到中國旅遊的日益進步,也可一窺中國旅遊未來的發展方向。

  開啟“新”旅遊

  今年中國旅遊日,全國多地推出了節日特惠,向遊客送出免票、半價(jia) 票、優(you) 惠券等“大禮包”。“雲(yun) 旅遊”“雲(yun) 推介”“雲(yun) 購物”等成為(wei) 今年的新特點、新亮點。

  北京通過“雲(yun) 端發布會(hui) ”和“線上雲(yun) 遊”的直播形式,以“逛京城、遊京郊”為(wei) 主題,帶領遊客線上領略北京風采,直播間還特別設置了“帶貨”環節,向網友推薦精選文創禮物、非遺產(chan) 品以及多款來自湖北的特產(chan) ,助力湖北“重啟”;福建廈門采用“雲(yun) 宣傳(chuan) ”手段,全天線上直播,並舉(ju) 辦6大線上活動,推廣廈門豐(feng) 富的旅遊資源和文旅融合發展成果;四川成都舉(ju) 辦“周末遊成都·品味慢生活”2020中國旅遊日大型雲(yun) 直播主題活動。

  智慧旅遊成為(wei) 今年中國旅遊的主流。

  各地旅遊景區、景點重新開放以來,預約、錯峰、限流成為(wei) “標配”,智慧旅遊平台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線上購票、刷臉入園、自助導覽等智慧服務大範圍應用,在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最大程度地保障遊客安全和旅遊秩序的同時,提升遊客的體(ti) 驗度和滿意度。

  可以預見的是,預約製、定製化將成為(wei) 今後旅遊消費的新常態。對於(yu) 旅遊目的地而言,提供好的產(chan) 品、好的服務將不再是唯一要求,讓到訪的遊客在看美景的同時,安全遊、安心遊更加重要。旅遊目的地的安全、環境、服務品質將對遊客的旅遊決(jue) 策起到關(guan) 鍵性的影響,中國遊客新的旅遊安全觀將逐漸形成。

  一業(ye) 興(xing) 帶動百業(ye) 旺

  旅遊業(ye) 是促就業(ye) 、拉動消費的重要產(chan) 業(ye) 之一,具有關(guan) 聯度高、帶動性強的特點,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因此,逐漸回暖的旅遊業(ye) ,被各地寄予厚望。

  重啟以來,多地旅遊業(ye) 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4月中旬,貴州出台《多彩貴州促消費百日專(zhuan) 項行動方案》,將“擴大文化旅遊消費行動”放在第一位,通過免門票、發放多彩貴州消費券等措施,引導貴州人出遊,拉動消費增長。“五一”期間,多個(ge) 貴州景區當日預約人數滿額。旅遊業(ye) 的高人氣,極大地帶動了當地旅遊關(guan) 聯行業(ye) 的消費增長。以清明小長假為(wei) 例,數據顯示,此期間,貴州旅遊總收入42.8億(yi) 元,門票收入隻占1310.55萬(wan) 元,剩餘(yu) 部分消費來自交通、餐飲、住宿、旅遊商品等關(guan) 聯行業(ye) 。

  廈門市思明區委書(shu) 記、鼓浪嶼風景區管委會(hui) 黨(dang) 工委書(shu) 記廖華生介紹,當地通過投放600萬(wan) 元消費券,直接帶動的消費超過1.5億(yi) 元。上海市商務委主任華源表示,“五一”期間,上海市旅遊接待總人數707萬(wan) 人次,拉動消費95億(yi) 元。

  轉到線上的旅遊業(ye) 正摸索一條新路。看直播,擬定自己的旅遊計劃,購買(mai) 旅遊產(chan) 品,逐漸成為(wei) 人們(men) 旅遊消費的重要方式,也催生了一係列旅遊產(chan) 品銷售新方式。在旅遊業(ye) 強大的帶動作用下,其他產(chan) 品的線上銷售也紛紛與(yu) 旅遊“聯姻”,“書(shu) 記代言”當地特產(chan) ,成為(wei) 今年網絡銷售的一大亮點。

  對於(yu) 地方發展而言,旅遊也被擺在重要位置。旅遊大省雲(yun) 南正穩步推進文旅產(chan) 業(ye) 複蘇,近日召開的雲(yun) 南省兩(liang) 會(hui) 上,智慧旅遊、文旅數字化、新文旅IP等成為(wei) 熱詞。

  消費觀更理性

  “這幾年,中國旅遊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產(chan) 品越來越豐(feng) 富,品質也在不斷提升。”熱愛旅遊的單先生對記者表示,他每年都會(hui) 安排兩(liang) 三次出遊,已去過國內(nei) 所有省份。除了旅遊產(chan) 品的不斷更新迭代,遊客的變化讓他感受更深。“無論是跟團遊還是自由行,我所遇到的遊客都更加理性、自主、文明。”

  近年來,經過政府主管部門、旅遊企業(ye) 、媒體(ti) 的不斷宣傳(chuan) ,文明旅遊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在景區景點排隊、保護環境、愛護文物等成為(wei) 遊客自覺遵守的規則,出國旅遊入鄉(xiang) 隨俗、尊重當地人的習(xi) 慣等觀念也得到普及。

  隨著旅遊活動的高頻化,人們(men) 的旅遊消費觀也隨之改變。“走馬觀花”式的旅遊正逐漸向深度遊、文化遊、定製遊過渡,遊客更加關(guan) 注旅遊活動中的體(ti) 驗和感受,同時重視自己給旅遊環境帶來的影響。

  “過去,我會(hui) 在意自己去過哪些地方,如今,我更看重對一個(ge) 地方的深入了解。”上海遊客張女士告訴記者,在旅遊活動中,她願意為(wei) 相關(guan) 文化產(chan) 品、體(ti) 驗活動買(mai) 單。“這與(yu) 我幾年前的消費觀有很大的不同,那時國內(nei) 遊主要為(wei) 了看景、出國遊主要為(wei) 了購物。”過去的一個(ge) 月,通過觀看短視頻和直播,張女士“雲(yun) 遊”了國內(nei) 許多地方,那些地方的風景、文化和人,深深地打動了她,她也購買(mai) 了一些當地的特產(chan) 。“想到我所出的一分力能夠幫到當地人,我就覺得這樣的旅遊才是真正有意義(yi) 的。”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