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理性認識三年行動計劃“收官”

張春燕 發布時間:2020-05-22 09:09:00來源: 中國環境報

  “我覺得對‘收官’這個(ge) 詞,需要理性認識。”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大學環境科學與(yu) 工程學院副院長王筱虹接受記者訪問時說。

  眾(zhong) 所周知,2020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收官之年。近日,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簡況,全國337個(ge) 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為(wei) 36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PM10濃度為(wei) 6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平均優(you) 良天數比例為(wei) 82.0%;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的城市占全部城市數的46.6%。

  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設定的目標是:到2020年, 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率達到80%,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對比這一目標,2019年,我國大氣汙染治理效果顯著。

  盡管手持這份漂亮的成績單,但王筱虹認為(wei) :“我們(men) 的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主要針對目前最嚴(yan) 重的細顆粒物問題進行攻堅。事實上,大氣汙染防治任重道遠,還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jue) 以及啟動相應的解決(jue) 程序。”

  例如,我國大氣汙染進入更為(wei) 複雜的複合型汙染階段(煤煙+光化學煙霧)。所謂複合型汙染階段,通俗地表達,即秋冬季以PM2.5汙染為(wei) 主,夏季則多表現為(wei) 臭氧汙染。“有不少學者和專(zhuan) 家對其中的產(chan) 生機理進行了研究,然而如何進一步在管理、技術轉化等方麵落地,我期待看到更好的方式。”王筱虹說。

  為(wei) 此,她表示,要理性認識“收官”,三年行動計劃收官不等於(yu) 大氣汙染防治的收官。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最後一年、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最後一年,同時也是“十四五”規劃承前啟後的一年。在5月15日生態環境部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上,記者獲悉,“十四五”大氣汙染防治專(zhuan) 項規劃的編製工作已經啟動。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表示:“可以明確地說,藍天保衛戰還會(hui) 繼續打下去,升級版的藍天保衛戰行動計劃也在製定之中。”

  具體(ti) 來說,在目標設定方麵,規劃會(hui) 延續《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思路,主要圍繞空氣質量改善和主要汙染物減排量方麵來設計目標。同時,由於(yu) 臭氧汙染問題近年來比較突出,所以規劃中會(hui) 針對臭氧的兩(liang) 項前體(ti) 物VOCs和氮氧化物設計減排目標。

  大氣汙染防治任重道遠。當前,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you) 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guan) 鍵時期。升級版的藍天保衛戰將進一步突出重點管控的空間、時段、行業(ye) 領域和汙染物,加強PM2.5與(yu) O3協同控製;積極推進產(chan) 業(ye) 、能源、運輸、用地四大結構調整優(you) 化,特別是對工業(ye) 爐窯和VOCs綜合治理提出了專(zhuan) 門要求;進一步研究完善“十四五”期間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區域範圍;進一步提升環境監測和執法監管能力,推進大氣環境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從(cong) 這個(ge) 層麵上來講,“收官”是階段性的,而真正實現人民群眾(zhong) 期待的藍天白雲(yun) ,則需要久久為(wei) 功。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