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美國亞裔醫護:一邊抗擊新冠病毒 一邊遭受種族歧視

發布時間:2020-05-22 09:1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5月22日電 據美國《僑(qiao) 報》編譯報道,Lucy Li在新冠肺炎重症監護病房(ICU)巡視時,盡量不讓恐懼支配她與(yu) 病人的互動,但這位麻省綜合醫院的麻醉學住院醫師無法忘記疫情剛開始時她在下班路上的遭遇。

  《華盛頓郵報》20日報道,這名華裔醫生從(cong) 位於(yu) 波士頓的醫院下班時遭到一名男子尾隨。當她走向地鐵時,男子衝(chong) 她大罵種族主義(yi) 髒話:“你們(men) 中國人為(wei) 什麽(me) 要殺人?”

  起初她很震驚,但所幸沒有受到肢體(ti) 上的傷(shang) 害。現在她感到又悲哀又憤怒,因為(wei) 相當諷刺的是,她正在夜以繼日地拯救生命。她的工作需要向病人呼吸道插管,新冠病毒使得這一過程變得危險,因為(wei) 它會(hui) 釋放攜帶病毒的飛沫和分泌物。

  28歲的Lucy Li說:“我冒著個(ge) 人健康風險,卻因外貌而受到侮辱。”她的一名患者也可能持有這種偏見。“當我照看病人是,我盡量不考慮這種可能性,但它始終在我的腦海中。”

  在全美範圍內(nei) ,亞(ya) 裔醫護人員報告的偏執事件越來越多。亞(ya) 裔占美國總人口的6%,但在醫生中占了18%,在護士中占了10%。種族敵視將這些站在抗擊新冠疫情第一線的亞(ya) 裔醫護人員置於(yu) 非常痛苦的處境。一些新冠患者拒絕接受他們(men) 的治療。當這些醫護人員從(cong) 醫院下班,他們(men) 又麵臨(lin) 日常生活中日漸增多的騷擾。

  疫情期間,亞(ya) 裔遭受的種族主義(yi) 口頭謾罵和肢體(ti) 攻擊急劇增加。聯邦調查局(FBI)警告稱,隨著新冠病毒死亡病例的增加和“居家令”的取消,針對亞(ya) 裔的仇恨犯罪可能會(hui) 激增。

  耶魯大學社會(hui) 學家Grace Kao說:“人們(men) 擔心與(yu) 外國人或亞(ya) 洲麵孔的人來往時感染疾病。沒有什麽(me) 能抹去我們(men) 的外貌。”

  一些研究種族的專(zhuan) 家表示,總統特朗普關(guan) 於(yu) 中國和病毒的言論促使種族主義(yi) 騷擾增加。數周以來,特朗普將新冠病毒稱為(wei) “中國病毒”。後來他又在推特上說,病毒的傳(chuan) 播不應歸咎於(yu) 亞(ya) 裔。

  舊金山州立大學亞(ya) 裔研究主任Russell Jeung說:“語言很重要。人們(men) 之所以把病毒和中國人聯係在一起,是因為(wei) 他堅持使用這一詞語。”

  Jeung預計,隨著各州重啟經濟,人們(men) 重返工作、學校和公共生活,針對亞(ya) 裔的騷擾和暴力在未來幾個(ge) 月還將增加。“隨著針對中國的抨擊、經濟低迷、死亡人數越來越多,我們(men) 預計反亞(ya) 裔偏見隻會(hui) 增加。人們(men) 自動作出假設,特別是受到威脅時,然後進入戰鬥或逃跑模式。戰鬥模式就是騷擾亞(ya) 裔,逃跑模式就是回避亞(ya) 裔。”

  Lucy Li發信息提醒同事時,一名同事說出了此前自己遭到的騷擾事件。麻醉學醫師Gem Manalo有著中國和菲律賓血統。她在3月初乘坐地鐵時,一名男子衝(chong) 她大叫:“F---中國!F---中國人!”

  29歲的Manalo說:“我很害怕,不敢看他。他一直重複著:你們(men) 吃蝙蝠!今晚來看我的YouTube頻道,我會(hui) 講出真實的故事。”

  Manalo說:“現在我在醫院,在這些臨(lin) 時ICU裏工作。我們(men) 也都不知所措,盡可能想出新辦法來確保所有人的安全。但那個(ge) 家夥(huo) 卻說我很糟糕。”

  波士頓貝絲(si) 伊斯雷爾女執事醫療中心的內(nei) 科醫師Audrey Li專(zhuan) 攻傳(chuan) 染病。她說,她多次聽到一名患者要她“回到你的國家去”。

  Audrey Li出生於(yu) 新澤西一個(ge) 中國移民家庭。28歲的她說:“種族主義(yi) 令人不安的一部分在於(yu) ,你永遠不知道是因為(wei) 你個(ge) 人做了什麽(me) ,還是遠大於(yu) 個(ge) 人的固有的原因。”

  在洛杉磯縣,44歲的護士Hengky Lim來自印度尼西亞(ya) 。3月的一個(ge) 晚上,他向一名發燒咳嗽的急診病人展示如何佩戴口罩。病人卻對他大喊,衝(chong) 著他咳嗽,把痰吐到他的麵罩上。病人大叫:“你知道冠狀病毒從(cong) 哪裏來的嗎?就是你們(men) 。我不想讓你給我看病。”那人邊喊邊走出急診室。

  在4月,一名胸痛、呼吸困難並且一直咳嗽的男子拒絕Lim的幫助。後來一名白人護士告訴他,這個(ge) 病人不想讓亞(ya) 裔醫生看病,因為(wei) 他認為(wei) 自己是在商場被旁邊一名咳嗽的華人男子傳(chuan) 染上的新冠病毒。

  Lim說,在他10年的護理生涯中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歧視現象,但這在他的亞(ya) 裔同事中已經變得十分普遍,他甚至考慮辭職了。“每個(ge) 人都很害怕,我堅守在這裏,卻被如此對待。這非常令人沮喪(sang) 。我們(men) 沒有病,有病的是你,所以你才來醫院。我們(men) 是照看你的醫護人員,卻好像是新冠病毒攜帶者一樣。”

  西雅圖的麻醉醫師Amy Zhang穿著手術服去上13個(ge) 小時的夜班,一名男子卻在街上衝(chong) 她喊:“中國給我們(men) 帶來天花。”他尾隨這名29歲的華裔醫生繼續謾罵。Zhang說,這次遭遇令她震驚,也影響到了她夜班剛開始時的注意力。

  在南加州,內(nei) 科醫師Audrey Sue Cruz對一名新病人進行電話訪問,這名病人盤問起醫生的醫學教育背景、工作經曆和種族。

  Cruz告訴患者她是菲律賓人,病人說:“哇,我不敢相信你們(men) 的人做了些什麽(me) 。我一般不會(hui) 選擇亞(ya) 裔醫生,不過你還不錯。”

  這件事情促使她同其他十幾名醫生一起製作了一則“我不是病毒”(#iamnotavirus)視頻,以抗擊針對亞(ya) 裔的偏見。30歲的Cruz說:“我想用我們(men) 醫生的聲音來消除亞(ya) 裔是病毒攜帶者的汙名。”

  她將這則視頻發到Instagram,卻收到評論說:“吃蝙蝠的人”。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