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數字經濟,普洱茶能否走出“疫下困境”和“身份迷霧”?
中新網昆明5月22日電 (胡遠航 王富迪)雲(yun) 采茶、雲(yun) 直播、雲(yun) 銷售、雲(yun) 遊覽……21日,首個(ge) “國際茶日”如約而至,卻趕上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作為(wei) 中國茶葉大省、普洱茶主產(chan) 地,雲(yun) 南舉(ju) 辦了一係列線上活動,和茶友互動。
積極擁抱數字經濟,能否讓普洱茶走出“疫下困境”和“身份迷霧”?
在中國眾(zhong) 多茶類中,普洱茶無疑是最複雜的茶之一。這片小小的大葉種茶樹葉,承載了眾(zhong) 多角色:天價(jia) 茶葉故事的主角、古老工藝的傳(chuan) 承、生態食品的典範、能喝的古董……門外漢往往很難分清,這餅普洱茶,到底是古樹茶還是台地茶?是純料還是混采?是名山茶還是普通茶?
各種魚龍混雜,讓普洱茶迷霧重重,也阻擋部分消費者想要青睞的心。如今,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割裂以傳(chuan) 統線下門店、線下展銷會(hui) 、線下推介會(hui) 為(wei) 主的銷售交易環節,更是給普洱茶市場一記棒喝。
近日,記者走訪雲(yun) 南康樂(le) 茶文化城發現,市場內(nei) 八成以上門店已開門迎客,但顧客寥寥無幾,頗為(wei) 冷清。“賣了十多年的茶,今年是線下門店最冷清的一年。”茶商李女士坦言,“顧客來的少,有點焦慮。”
不過,記者也發現,疫情促使越來越多茶商加入網絡銷售、直播售賣的行列。
“春茶采摘時,我們(men) 專(zhuan) 門招聘兩(liang) 名主播,駐守茶山現場直播賣茶。”臨(lin) 滄古樹人家茶廠負責人餘(yu) 世剛說,“以往,大家把網絡銷售隻是當作一個(ge) 輔助渠道。今年,茶商開始全麵擁抱互聯網。”
18日以來,由京東(dong) 聯合雲(yun) 南康樂(le) 茶文化城主辦的“雲(yun) 南春茶線上采”——5.21國際茶日“雲(yun) 茶薈”係列活動,吸引眾(zhong) 多茶商攜新品參加,普洱、西雙版納、臨(lin) 滄等普洱茶主產(chan) 區官員也紛紛現身直播間為(wei) 家鄉(xiang) 好茶代言,幾乎每場直播觀看人數都超過10萬(wan) 人次,銷量可觀。
“疫情之下,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茶葉易存儲(chu) 、運輸方便,是最有可能在互聯網+裏形成突破的農(nong) 產(chan) 品。”餘(yu) 世剛稱,直播賣貨給茶商帶來經濟效益。不過,線下銷售的體(ti) 驗魅力如何有效搬至線上,還需突破。
記者了解到,為(wei) 破解普洱茶溯源等難題,普洱茶界及雲(yun) 南官方也積極探索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在普洱茶行業(ye) 的應用。2019年年底,雲(yun) 茶大數據中心啟動運營。今年初,由雲(yun) 南易見紋語科技有限公司集合人工智能+區塊鏈科技打造的普洱茶溯源管理係統“茶紋雲(yun) ”也成功亮相,以人工智能進行茶紋提取和識別,為(wei) 每一餅普洱茶打造一個(ge) 不可篡改的天然身份ID。在過去3個(ge) 月,這一係統走進了40多家茶企,完成30餘(yu) 萬(wan) 餅普洱茶的錄入工作。
數字化應用,正在撥開普洱茶的“身份迷霧”。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這將有利於(yu) 普洱茶進一步走向國際市場。
數據顯示,2019年1-12月,中國茶葉出口數量達36.7萬(wan) 噸,同比上升0.5%,金額20.2億(yi) 美元,同比上升13.6%,出口量價(jia) 均創新高。但同期,普洱茶出口量僅(jin) 為(wei) 2786噸,占中國茶葉總出口量比重的0.8%。
“普洱茶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中國香港、台灣地區,及韓國、日本、馬來西亞(ya) 、新加坡等國。受生產(chan) 標準化程度不一、品牌意識欠缺、國內(nei) 外飲茶習(xi) 慣差異等因素影響,普洱茶出口一直存在顯著局限性。“雲(yun) 南省普洱茶協會(hui) 會(hui) 長董勝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觀察人士提出,此番擁抱數字經濟,撥開“身份迷霧”,普洱茶將憑借豐(feng) 富的古樹資源、多民族的茶文化內(nei) 涵和優(you) 良的生態環境,收獲更廣闊的市場。(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