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謹防“作秀” 多地領導幹部為農副產品“代言”引關注

發布時間:2020-05-22 09:27:00來源: 法製日報

  官員直播帶貨謹防“作秀”

  ● 疫情期間,全國上萬(wan) 間蔬菜大棚瞬間變成了直播間,各地方官員紛紛開啟直播帶貨模式。這種形式補上了傳(chuan) 統農(nong) 產(chan) 品營銷的短板,帶貨效果非常明顯

  ● 部分領導幹部將直播間當成秀場,出現了流量注水、銷量造假、大搞攤派等現象。這些自欺欺人的浮誇作秀行為(wei) ,背離了為(wei) 民辦實事的初衷,成了一種出風頭、講排場的新型形式主義(yi) 、官僚主義(yi)

  ● 官員直播帶貨,“播”的是自身擔當,“帶”的是政府公信。消費者為(wei) 官員推銷的產(chan) 品買(mai) 單,更多的是對領導幹部身份的信任。官員直播帶貨一旦“翻車”,不僅(jin) 降低產(chan) 品聲譽,影響官員形象,更會(hui) 損害政府公信力,希望走進直播間的每一位官員都能“牢記使命”

  □ 本報記者  趙 麗(li)

  □ 本報實習(xi) 生 秦華民

  隨著複工複產(chan) 的推進,各地雖然經濟在逐漸恢複,但是尚未達到去年同期水平,許多地區的農(nong) 產(chan) 品還存在滯銷的情況,於(yu) 是各地官員紛紛開啟直播帶貨模式,力推當地農(nong) 產(chan) 品。

  《法製日報》記者注意到,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以縣長為(wei) 代表的許多政府官員紛紛為(wei) 農(nong) 副產(chan) 品“代言”,成為(wei) 百姓眼中的“帶貨員”,有官員還登上微博熱搜。但隨著這股熱潮逐漸降溫,有些地方開始出昏招,比如陝西省城固縣公開發文,要求全縣幫扶幹部在“縣長直播帶貨”活動中購買(mai) 不少於(yu) 50元的農(nong) 產(chan) 品。此事經媒體(ti) 曝光後,當地已承認錯誤並致歉。

  在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徳水看來,官員直播帶貨是一種個(ge) 性化、短時間的行為(wei) ,隻能夠刺激某幾個(ge) 品牌的發展,“更重要的是,政府應該從(cong) 普惠性、實際性等角度出台相關(guan) 措施,切實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地方官走進直播間

  帶貨效果非常明顯

  3月2日,安徽省碭山縣縣長陶廣宏走進網絡直播間。“碭山酥梨皮兒(er) 薄,掉到地上找不著。”陶廣宏一邊吃著酥梨,一邊為(wei) 全國網友在線帶貨。活動期間,他的直播間湧入60萬(wan) 名消費者,當天店鋪銷量高達2.7萬(wan) 餘(yu) 單,售出近14萬(wan) 斤碭山酥梨,為(wei) 受疫情影響而滯銷的碭山酥梨打開了銷路。

  不止碭山,浙江衢州、廣東(dong) 徐聞、湖北恩施……越來越多的政府官員從(cong) 辦公室走進了各大網絡平台的直播間,推銷當地農(nong) 副產(chan) 品。

  模仿“網紅達人”李佳琦、淚涕交織吃辣椒、演唱網紅歌曲《南山南》……隨著疫情逐漸好轉,地方官員化身“網紅主播”,一改往日正襟危坐的嚴(yan) 肅形象,用“網言網語”帶貨,稱粉絲(si) 為(wei) “寶寶”“老鐵”,一邊互動聊天,一邊試吃推介,為(wei) 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代言”,促進新零售消費熱潮。

  對此,中國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疫情期間,全國上萬(wan) 間蔬菜大棚瞬間變成了直播間。各地方官員和網紅紛紛帶貨,讓直播成為(wei) 了“新農(nong) 活”,也讓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找到了新出路。這種形式補上了傳(chuan) 統農(nong) 產(chan) 品營銷的短板,帶貨效果非常明顯。

  從(cong) 網紅、大V直播帶貨到縣官直播帶貨、官方發文倡導地廳級官員主動為(wei) 地方特產(chan) 代言,中國電商“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wan) 樹梨花開”。

  “各界參與(yu) 網絡直播帶貨,其中包括越來越多的官員參與(yu) 其中,對於(yu) 網絡經濟的繁榮具有示範意義(yi) ,表明地方政府也把通過網絡直播帶貨作為(wei) 自己政績的一個(ge) 方麵,或者說正確履行作為(wei) 政府官員職責的一個(ge) 重要組成部分。這將對更多政府官員參與(yu) 網絡直播領域,並通過直播帶動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中國傳(chuan) 媒大學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研究院副院長王四新分析認為(wei) ,政府官員介入還會(hui) 帶動其它一些措施的跟進,比如地方上為(wei) 配合網絡直播帶貨而進行地方經濟政策調整,出台相應配套措施,甚至對具體(ti) 的經濟發展模式也會(hui) 進行調整,使其更符合網絡直播經濟發展。這種情況肯定有利於(yu) 促進網絡直播經濟的發展,促進其向持久化、規範化的方向發展。

  王四新認為(wei) ,這種經濟的發展對於(yu) 其他方麵的發展也會(hui) 產(chan) 生聯動效應,“比如數據產(chan) 業(ye) ,因為(wei) 直播多了,數據積累也就多了。同時,直播帶貨涉及生產(chan) 物流等各個(ge) 方麵,相應配套措施的出台也會(hui) 促進這些領域的發展”。

  “官員直播帶貨是一種新的促進經濟的方式,一方麵體(ti) 現了當地政府及其官員對複工複產(chan) 和經濟發展的重視,另一方麵,也有利於(yu) 官員利用自身影響力帶動當地品牌的推廣和商品的銷售。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人們(men) 對官員的刻板印象,讓老百姓對政府官員有更多的親(qin) 切感,提升政府官員的形象。”莊徳水說,政府官員應該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要利用好直播帶貨這個(ge) 平台,但又不能僅(jin) 僅(jin) 滿足於(yu) 這個(ge) 平台,不要把直播帶貨變成一個(ge) 作秀的平台,應該實實在在的為(wei) 老百姓做事情。

  莊德水指出,官員直播帶貨是以政府信用為(wei) 依托,在直播前應對品牌和產(chan) 品等進行深入了解,不要被偽(wei) 劣假冒產(chan) 品所蒙蔽,需要保證產(chan) 品的質量和生產(chan) 過程安全。如果出問題的話,不僅(jin) 企業(ye) 的聲譽會(hui) 受損,政府的聲譽也會(hui) 受損。

  直播帶貨變官員秀

  滋生新型形式主義(yi)

  5月9日,陝西省城固縣縣長直播帶貨火了,帶火這一話題的不是驚人的銷量,而是“要求全縣幫扶幹部最低消費50元”的一紙通知,以及隨之而來的官方道歉——“通知中的要求是錯誤的”。

  據媒體(ti) 報道,西部某負責電子商務業(ye) 務的基層幹部吐槽,近期直播帶貨火爆,他忙得不亦樂(le) 乎——領導幹部動輒找他要網紅、要流量,讓他推薦直播服務平台。“領導講麵子,直播帶貨時觀眾(zhong) 一定要多,銷量一定要大,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找網紅或‘大號’蹭流量,以至於(yu) 現在網紅和流量平台生意火爆,直播一場接著一場,相關(guan) 收費也水漲船高。”

  為(wei) 了直播時的流量和銷量好看,一些地方可謂費盡心思。有的地方專(zhuan) 門發文搞攤派,不僅(jin) 讓黨(dang) 員幹部當觀眾(zhong) ,還規定“最低消費額”;有的地方“虧(kui) 本賺吆喝”,以低於(yu) 成本的價(jia) 格搞促銷,隻管流量、銷量好看,不管這筆買(mai) 賣劃不劃算;還有的地方搞“二次簽約”“虛假下單”,把已完成的交易在直播時再演練一遍,或下單之後再退單……

  更有甚者,一些地方還組織大量水軍(jun) ,在領導直播帶貨時高唱個(ge) 人讚歌,營造“刷屏”的氛圍。不管領導在直播間的表現如何,一律高呼“領導好親(qin) 民”;不管領導相貌如何,一致高呼“領導好帥”,在網絡平台上赤裸裸地秀“下限”。

  “這主要是由於(yu) 一些官員的政績觀出現了問題。有的官員為(wei) 了政績和點擊率,背離了官員直播的初衷。有些領導幹部還沒有適應這種新傳(chuan) 播方式的特點,依然沿用官場思維和行政命令的方式來做直播。官員應該把直播帶貨作為(wei) 一種政府公關(guan) 的附加產(chan) 品,作為(wei) 展現當地產(chan) 品特色的機會(hui) ,而不應給自己太大的壓力,認為(wei) 觀看人數少就沒有麵子。”莊德水說。

  在北京科技大學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宋偉(wei) 看來,目前出現的某些官員直播帶貨作出的強製性規定等現象,已經導致官員直播帶貨的初衷發生了異化,違背或者扭曲了原先的發展方向。“這些不好的現象會(hui) 給當地的基層公務員帶來很多額外負擔,甚至可能走向形式主義(yi) 、官僚主義(yi) 。對這種現象應及時遏製,不能讓這種風氣蔓延下去。”

  “領導幹部通過網絡與(yu) 群眾(zhong) 進行互動交流,本身不是問題。但如果超過合理的程度,官員帶貨就變成了作秀,甚至為(wei) 了提升自己的政績,對流量、粉絲(si) 數量等數據造假,使其成為(wei) 一種惡性競爭(zheng) 。這帶來的負麵影響是非常大的,它不僅(jin) 使領導幹部沒法集中精力解決(jue) 實際問題,而且還會(hui) 使群眾(zhong) 對於(yu) 黨(dang) 政幹部的印象大打折扣。”宋偉(wei) 說。

  官員帶貨亂(luan) 象叢(cong) 生

  必須明確商業(ye) 邊界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持續對形式主義(yi) 、官僚主義(yi) 等“四風”進行嚴(yan) 厲打擊,有效改善了黨(dang) 風政風,提升了幹部形象。但部分領導幹部將直播間當成秀場,出現了流量注水、銷量造假、大搞攤派等現象。這些自欺欺人的浮誇作秀行為(wei) ,背離了為(wei) 民辦實事的初衷,成了一種出風頭、講排場的新型形式主義(yi) 、官僚主義(yi) 。

  “在反‘四風’的過程中,奢靡之風和享樂(le) 主義(yi) 得到了很好的遏製,因為(wei) 享樂(le) 主義(yi) 和奢靡之風從(cong) 發現到懲處都比較容易,但形式主義(yi) 和官僚主義(yi) 識別起來比較複雜和隱蔽。”宋偉(wei) 分析說,少數領導幹部對形式主義(yi) 、官僚主義(yi) 的危害沒有深刻認識,本身的黨(dang) 性修養(yang) 和政治能力不足,一旦有機會(hui) 就盲目地追求政績,很容易出現形式主義(yi) 和官僚主義(yi) 。未來要進一步加強這方麵的建設,即精準識別形式主義(yi) 、官僚主義(yi) ,露頭就要打,抓住典型就要懲處,隻有這樣才有可能去消滅形式主義(yi) 和官僚主義(yi) 。

  莊德水認為(wei) ,某些官員還存在特權觀念,不務實、不求實,隻滿足於(yu) 表麵上的轟轟烈烈,容易滋生形式主義(yi) 和官僚主義(yi) 。同時,許多搞形式主義(yi) 和官僚主義(yi) 的官員,喜歡把這種行為(wei) 披上光鮮的外衣,以求博得社會(hui) 公眾(zhong) 的關(guan) 注。

  “短期內(nei) 很難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形式主義(yi) 和官僚主義(yi) ,隻能盡可能地遏製。”對此,莊德水建議,首先應從(cong) 深處改變官員已有的特權觀念,其次要讓官員的權力受到更多的監督和製約,第三要提高領導幹部的擔當意識。

  針對官員直播帶貨的問題,有評論稱直播帶貨必須明確商業(ye) 邊界,有必要對領導幹部作出準入限製。原則上,領導幹部“帶貨”需要經過報備,不能隨意接受企業(ye) 邀請,更不能參與(yu) 相關(guan) 營銷活動。而且,“帶貨對象”應僅(jin) 限於(yu) 當地因自然災害、疫情等不可抗力產(chan) 生滯銷的特色產(chan) 品,例如農(nong) 產(chan) 品。

  在劉德良看來,應淡化官員直播帶貨的現象,除非這位官員本身就是名人,或者粉絲(si) 量比較大,否則官員直播帶貨就是作秀。如果官員要參與(yu) 直播帶貨的話,應該針對特定地區、特定行業(ye) ,而不涉及特定企業(ye) 或商品的服務,否則可能會(hui) 讓官員參與(yu) 直播帶貨的公益行為(wei) 成為(wei) 一種商業(ye) 行為(wei) 。官員由於(yu) 身份的特殊性,最好不要隨便參與(yu) 具有盈利性的活動。總的來說,官員參與(yu) 直播帶貨形式大於(yu) 本身,不應對其促進網紅經濟良性發展有過多的期望。

  對於(yu) 防止出現官員給私人帶貨現象,莊德水建議引入社會(hui) 監督機製。在直播結束後,應該明確公布商品的目錄以及生產(chan) 企業(ye) 的情況等。從(cong) 長遠來看,政府應以“互聯網+”的思維,把直播的平台作為(wei) 宣傳(chuan) 本地特色產(chan) 品的窗口。政府也可以將其打造成為(wei) 類似於(yu) 政務App的平台,形成一個(ge) 全國性的官方直播市場,這樣更有利於(yu) 對各個(ge) 地區的產(chan) 品進行宣傳(chuan) ,形成更好的市場效應。

  有專(zhuan) 家指出,官員直播帶貨,“播”的是自身擔當,“帶”的是政府公信。消費者為(wei) 官員推銷的產(chan) 品買(mai) 單,更多的是對領導幹部身份的信任。官員直播帶貨一旦“翻車”,不僅(jin) 降低產(chan) 品聲譽,影響官員形象,更會(hui) 損害政府公信力,希望走進直播間的每一位官員都能“牢記使命”。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