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

張春燕 發布時間:2020-05-27 13:34:00來源: 中國環境報

  江蘇為(wei) 全國發展探路,這一次又積極主動地走在前列。

  2019年3月,全國兩(liang) 會(hui) 剛結束不久,江蘇省政府與(yu) 生態環境部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共建生態環境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試點省。這在全國是第一家。

  回望過去一年,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廳長王天琦感慨地說:“體(ti) 係和能力不但是解決(jue) 突出環境問題、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方麵,也是‘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的科學保障,部省共建搭建起一個(ge) 高規格推進的有力平台。”

  部省合作,江蘇交出了怎樣的生態成績單?

  環境好不好,人民群眾(zhong) 最有發言權。根據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近日發布的《2019年江蘇公眾(zhong) 生態環境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江蘇居民對生態環境的滿意率首次達到90.2%,比上年上升3.2個(ge) 百分點。

  3.2個(ge) 百分點背後,意味著在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江蘇通過部省共建,探索出了獨具特色的江蘇樣本。

  為(wei) 什麽(me) 是江蘇?

  早在2009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江蘇調研時就指出:“像昆山這樣的地方,包括蘇州,現代化應該是一個(ge) 可以去勾畫的目標。”

  2014年12月,總書(shu) 記再次到江蘇視察,提出了“努力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hui) 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的殷切期望。

  “強富美高”與(yu) “現代化”構建的藍圖一脈相承。至此,江蘇篤定了發展新坐標,唱響了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的探路者之歌。

  2019年11月5日,黨(dang) 的十九屆四中全會(hui) 通過《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幹重大問題的決(jue) 定》,其中專(zhuan) 門對“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作出戰略部署。

  實際上,具有探索精神的江蘇已率先邁開了創新步伐。2019年兩(liang) 會(hui) 剛閉幕,省委書(shu) 記婁勤儉(jian) 、省長吳政隆親(qin) 自帶隊赴生態環境部,促成江蘇成為(wei) 部省共建生態環境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試點省。

  “為(wei) 全國發展探路”,是黨(dang) 中央對江蘇的一貫要求。不負重托,披荊斬棘。“江蘇有認識、有需求、有基礎。”江蘇省生態環境廳主要負責人表示,自2018年以來,江蘇就把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定為(wei) 重要任務。

  新理念為(wei) 深化體(ti) 製改革注入新動能。近年來,江蘇不斷在生態環境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麵推陳出新,在頂層設計上不斷完善,探索出如“1+3+7”體(ti) 係、服務高質量發展十條、推進綠色金融發展33條、推行《行政敗訴案件過錯責任追究辦法》、推動企業(ye) 複工複產(chan) 18條,在監督管理過程中出台《加強企業(ye) 產(chan) 權保護的意見》,實施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規劃、環境標準能力建設三年規劃等,這些積累讓江蘇厚積薄發。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完成組織架構重建、實現機構職能調整,隻是解決(jue) 了‘麵’上的問題,真正要發生‘化學反應’,還有大量工作要做。”

  江蘇做了什麽(me) ?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綜合業(ye) 務處處長張雷表示:“治理體(ti) 係主要包括體(ti) 製機製、法律法規、政策措施等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製度體(ti) 係,治理能力則是充分發揮治理體(ti) 係效能的根本保障。” 江蘇的實踐圍繞著“三個(ge) 轉變”:加快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由倒逼發展向倒逼發展與(yu) 激勵發展並重轉變;加快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由攻堅作戰向攻堅作戰與(yu) 治本作戰並重轉變;加快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由指導監督向指導監督與(yu) 自身高質量發展並重轉變。

  2020年5月1日,我國首部地方生態環境監測法規《江蘇省生態環境監測條例》正式施行。

  根據這一法規,環境質量、生態狀況和汙染物排放被統一納入監測範圍,標誌著江蘇生態環境監測工作邁入法治化新階段。

  落實法規要求,同時進一步邁向環境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全麵推進生態環境係統整合、數據共享,初步建成江蘇生態環境大數據平台。

  平台就像環境監管的眼睛,通過“監測、監控、執法、執紀”4張網,匯集各類環境監測、監管數據多達50億(yi) 條。完備的數據體(ti) 係讓環境管理業(ye) 務各環節暢通無阻,江蘇環境管理綜合決(jue) 策能力全麵提升。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部省共建協議簽訂以來,我們(men) 建立高位協調機製,組建綜合協調、法規政策、能力建設、環境管理、執法監督、對外合作、社會(hui) 行動等7個(ge) 專(zhuan) 項工作組,細化分解目標任務,推動工作落實。”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全國率先實施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改革,出台全國首部生態環境監測地方性法規,構建獨具江蘇特色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chang) “1+7+1”製度體(ti) 係。

  ——建立汙染防治綜合監管平台,實現紀檢監察機關(guan) 全流程、嵌入式再監督,在2019年全國水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中,全國人大對其給予高度肯定。

  ——率先推出“環保貸”,構建“金環對話”機製,出台實施綠色債(zhai) 券貼息等4個(ge) 實施細則,對綠色金融的發展提出明確方向,構建起江蘇的綠色金融體(ti) 係,“杠杆”效應逐步顯現。

  ——完善環保信用監管體(ti) 係;構建廳市會(hui) 商機製,更加有力有效地幫助地方解決(jue) 汙染防治難題;建立部門聯動機製,定期會(hui) 商,推動工作。

  ——強化環境基礎設施、監測監控係統、標準體(ti) 係等基礎支撐能力建設,為(wei)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堅強保障。

  “江蘇新增了7個(ge) 全國生態文明創建示範區。在生態環境部公布的第三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中,賈汪區被命名為(wei)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生態處處長朱德明說。

  這一係列決(jue) 策是繼承的、發展的,體(ti) 現了全省生態環境係統積極適應形勢變化、不斷轉變監管理念、努力強化製度創新、全鏈條塑造生態環保鐵軍(jun) 的係統設計,是開啟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雙贏的“金鑰匙”,是推動經濟和人口密集地區化解環境矛盾、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發展的有效探索,更是踐行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wei) 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部省還將有哪些合作?

  據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負責人介紹,根據部省合作的試點框架協議,最終要達到的目標是讓江蘇生態環境監管、法治、經濟政策、改革創新走在全國前列。不僅(jin) 成為(wei) 全國最嚴(yan) 格製度最嚴(yan) 密法治高水平保護生態環境的示範區、突出環境問題係統治理的標杆區,還要成為(wei)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chang) 製度實踐的引領區。

  具體(ti) 而言,生態環境部與(yu) 江蘇的合作內(nei) 容包括推進生態環境監管體(ti) 係、政策體(ti) 係、法治體(ti) 係、社會(hui) 行動體(ti) 係、管理製度改革、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等六大方麵,如合作建立區域應對、汙染防治聯防聯控、環評會(hui) 商等製度。通過雙方緊密合作,實現對重大產(chan) 業(ye) 轉型、布局的調整。

  同時,生態環境部還將對江蘇沿海城市開展“灣(灘)長製”試點工作的支持和指導;共同建設泰州衛星生態環境應用示範基地,實現長江流域江蘇段應用全覆蓋……

  協議還明確通過建立部省合作聯席會(hui) 議製度,每年定期舉(ju) 行會(hui) 議,確定年度工作任務清單。協調事項、評估成效,總結經驗。“比如連雲(yun) 港盛虹煉化項目前期工作開展了很長時間,在這一會(hui) 商機製下,聯席會(hui) 議期間就可以把相關(guan) 問題解決(jue) 了,效率很高。”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在不勝枚舉(ju) 描繪江南秀麗(li) 的詩句中,山水江蘇美如畫。南京長江段江豚戲水,連雲(yun) 港灌河口偽(wei) 虎鯨重現,太湖流域消失多年的桃花水母、白鷺及地衣開始回歸……

  而今,8000萬(wan) 江蘇人正以探路先鋒的使命擔當為(wei) 己任,10萬(wan) 平方公裏的江南勝地將愈加呈現“最靚顏值”。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