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基層 疫後要快補課
疫後思變,業(ye) 界對於(yu) 醫療衛生係統如何發展有了更多思考。有人說要“建高地”,扶持建設高水平大醫院,為(wei) 危急時刻儲(chu) 備更多王牌之師。有人說要“強公衛”,夯實重大疫情防控技術和體(ti) 係保障。但不要忘了,無論是醫療救治,還是疾病防控,基層都是網底。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強化基層衛生防疫”,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湖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加強鄉(xiang) 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疾病預防控製職責”。這些要求都是在提醒各級政府,“強基層”這一課還要接著補。
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抗疫鬥爭(zheng) 中,大醫院在重症救治等陣地上攻堅克難,迎來了戰“疫”的高光時刻。於(yu) 是,人們(men) 期待未來有更多能力強、水平高的醫院拔地而起,成為(wei) 健康生活的堅實後盾。這樣的想法當然沒錯,但各級政府也應該認識到,基層的醫療衛生“窪地”也應該盡快填平。疫情初期,大醫院醫療資源被嚴(yan) 重擠兌(dui) 。如果社區能力強,家門口的醫院水平高,誰還願意排隊五六個(ge) 小時,執著地守在大醫院?基層也是衛生防疫第一道防線,任務重、壓力大,但是物資、能力和經驗都嚴(yan) 重不足。隻有強基層,分級診療體(ti) 係才能真正建立起來,醫療機構各司其職、高效運轉,有序應對各種問題。隻有強基層,才能實現關(guan) 口前移,落實預防為(wei) 主,以更低的成本解決(jue) 問題、化解風險。
暴露出的問題要用改革的思路去解決(jue) 。基層強,是麵對未來疾病風險和挑戰的一張底牌。隻有把基層做強,才能避免極端情況下醫療體(ti) 係的失守。疫後強基層,力度要更大,工作要更紮實。有限的財政資金,應當給予基層更多傾(qing) 斜。環境改善了,設備配上了,人才瓶頸必須想辦法打破。醫療服務能力要提高,醫防融合也得盡快做起來。每一塊短板都補齊,才能保證醫療衛生和疾病防控不穿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