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療曲線裏的焦慮與希望
一場疫情,打亂(luan) 了患者就診的腳步。隨著正常生活的回歸,積攢已久的剛性就醫需求開始釋放。然而,疫情尚未結束,風險挑戰猶在,日常診療秩序的恢複是一道並不容易的必答題。
走過“空轉”期
“有兩(liang) 三個(ge) 月基本不能做手術,擇期手術全停了,醫生收入受影響是肯定的,醫院也虧(kui) 損。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北京某大型三甲醫院整形外科負責人馬醫生如此回憶今年4月之前的日子。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醫美整形等專(zhuan) 科仿佛瞬間被冰封,複蘇需要時間。6月1日上午10點多,北京某三甲醫院門診大廳裏的患者已經不少,一位患者感歎“保持1米的安全距離已經不可能了”。但是,位於(yu) 門診北側(ce) 的整形美容科依舊冷清,診室裏空無一人。
上海某三甲醫院的修醫生,也過了好長一段時間較清閑的日子。31、18、43,這是他今年1月~3月的前列腺手術數量,去年同期的數量分別為(wei) 46、23、50。“門診量差得更多。”修醫生介紹,他1月~3月的門診量總和為(wei) 900多人次,而2019年僅(jin) 1月就有將近500人次。
收入大幅減少,成本又在顯著增加。“醫院3個(ge) 多月完全沒有收入。但是每個(ge) 月1000多名員工的工資要支付,大概一兩(liang) 千萬(wan) 元。除此之外,防護物資也非常昂貴。剛開始複工時,有的需要用三級防護,每組醫生護士一天需要兩(liang) 套防護服,差不多1400元。後來降成二級防護,也要七八百元。七七八八算下來,每個(ge) 月都是幾千萬(wan) 元的支出……”武漢大學口腔醫院院長邊專(zhuan) 每天都在精打細算。“有的醫院員工有上萬(wan) 人,壓力肯定更大。”當邊專(zhuan) 聽到有醫院已經貸款10億(yi) 元後,表示“一點都不奇怪”。
“現在醫院門診量跟原來差不多,但是手術病人受疫情防控的要求影響,比如門診條件限製、人力資源緊張等,隻能收70%~80%。”安徽省淮北市人民醫院副院長任千裏說,醫院每天的防控任務比較重,增加了很多人力。
不過,進入4月,修醫生的門診量已經與(yu) 去年同期基本持平,5月的手術量已經超過了去年同期,“總共做了69台手術,去年是56台”。現在,他和同事們(men) 每個(ge) 周六會(hui) 輪流加班做手術。
複工複產(chan) 的節奏在加快,不過,馬醫生仍然不免擔憂,“畢竟國外疫情一直在蔓延”。
流程延長成“習(xi) 慣”
對醫療機構而言,常態化防控與(yu) 正常診療疊加,帶來的最突出改變是醫療流程的延長。測溫、抗體(ti) 檢測、核酸檢測……接診前,這是必需的步驟。
“疫情期間,手術不做也不會(hui) 有人指責,畢竟風險太大了。但是,老百姓有強烈的願望,怎麽(me) 辦?”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疫情期間一直沒有停門診,大年初五就開始為(wei) 腫瘤病人做手術。但是,大膽的背後是超乎尋常的付出。該院院長蔡秀軍(jun) 介紹,當時每位全麻病人不僅(jin) 做核酸檢測,也要做胸部CT檢查,看肺部情況。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暨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院長秦環龍稱之為(wei) “分區分級”的防護措施從(cong) 疫情初期一直延續到了現在,並且“已經常態化了”。他介紹,疫情期間,將不同科室按照高、中、低不同的風險程度,采取不同的防護措施。除發熱門診外,包括口腔科、五官科、呼吸科、內(nei) 鏡室、急診科等被列為(wei) 高風險科室,醫護人員全部是三級防護。麻醉科、血透室、導管室等列為(wei) 中風險管理科室,防護級別適當。普通外科、心內(nei) 科、內(nei) 分泌代謝科等定位為(wei) 低風險科室,防護級別也相應降低。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副院長劉爭(zheng) 說,武漢“解封”後,意味著大多數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邁入平戰結合狀態,既要逐步恢複常規的醫療工作,又要很好地進行外防輸入、內(nei) 防反彈的防控,工作效率跟以前相比,多少會(hui) 有一些下降。同時,防護措施也會(hui) 增加員工的壓力和運行成本。如何做好平衡、優(you) 化流程,是相當長一段時間內(nei) 的重要工作。
邊專(zhuan) 認為(wei) ,要做好平衡,必須調節醫護人員心理,“特別是在口腔醫院,很多口腔操作都是高危工作,尤其是剛剛複工的時候,大家心裏還是打鼓的”。
“壞事”變“好事”
一次疫情證明了我國公立醫院的價(jia) 值,但也暴露出了諸多短板。而這些短板的顯露,又反過來給了醫療機構一次亡羊補牢的機會(hui) 。
“無論個(ge) 人、專(zhuan) 科、現代醫學,還是國家層麵,疫情都推動著我們(men) 向前發展,把壞事變為(wei) 好事。”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管向東(dong) 說,希望在籌建現代化醫院時能多一些考量。比如,充分考慮大災大難下“三區兩(liang) 通道”的基礎配備、氧氣配置等。另外,在各專(zhuan) 業(ye) 人才戰略儲(chu) 備上,既要滿足日常醫療需求,還要能夠滿足突發重大事件時的大規模人力需求。
廣東(dong) 省衛生健康委主任段宇飛有一個(ge) 全方位的思考。他說,醫療機構要意識到,疫情防控常態化將會(hui) 持續一段時間。以疫情防控為(wei) 契機,因勢利導,大力推動全麵實施分時段預約診療和“互聯網+醫療健康”,堅持住院患者非必要不陪護、減少探視的病房管理策略,進一步優(you) 化流程,可以提高效率。同時,公立醫院必須改變滿足於(yu) “患者看好病,運營不虧(kui) 損”的粗放式管理模式,通過加強以經濟管理為(wei) 重點的運營管理,加強對醫院人、財、物、技術等核心資源的科學配置、精細管理,加強成本分析和控製,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此外,不同級別、不同類別的醫療機構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功能定位應更加清晰,醫療機構間、醫療機構與(yu) 疾病預防控製機構間的配合和銜接應更精準、更高效,這對於(yu) 未來從(cong) 容應對新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具有重大意義(yi) 。
疫情期間,“互聯網+醫療健康”“互聯網+藥品”等逆勢發展,這倒逼著醫療機構快速入局互聯網。陝西省人民醫院院長宋張駿對此深以為(wei) 然。據了解,目前,陝西省能夠提供“互聯網醫療”醫保結算的醫療機構僅(jin) 有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空軍(jun) 軍(jun) 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和陝西省人民醫院,其開通的“互聯網醫療”醫保結算業(ye) 務僅(jin) 限普通門診。對此,宋張駿建議,在確保醫保資金規範使用的前提下,將常見病、慢性病及需要長期服藥的患者複診全麵納入互聯網醫療醫保服務範圍,並對適用“長處方”的門診慢性病參保患者,考慮處方流轉和醫保定點藥店配送相結合的方式。同時,在保證醫保資金安全的前提下,使用統籌基金在線結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