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紅人不紅 出色的“腰部演員”就該走出隱秘的角落
文化觀察
出色的“腰部演員”就該走出隱秘的角落
戲紅人不紅,指向的是當下影視圈一種殘酷的生存現狀。
----------------
最近“迷霧劇場”的懸疑短劇《隱秘的角落》火了,開播3天豆瓣評分就衝(chong) 破9分。
沿海小城3個(ge) 家庭背景不同的孩子,在景區遊玩時無意拍攝記錄了一次謀殺。他們(men) 因存有要解決(jue) 自己困境的“私心”,沒有報警,決(jue) 定和“魔鬼”做交易。與(yu) 此同時,孩子身後的家庭悲劇也輪番上演。
除了“懸疑濾鏡”的天然誘惑和劇本打磨的精巧,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這部網劇的“表演含金量”成為(wei) 觀眾(zhong) 的關(guan) 注點。一群平日並非站在話題“頂流”的演員:秦昊、王景春、張頌文、劉琳……貢獻了一堂相當豪華、過癮的表演課。
因為(wei) 網劇成了爆款,越來越多的年輕觀眾(zhong) 會(hui) 在追劇後認真搜索一下演員的名字,並期待能在下一部劇裏一眼認出他們(men) 。那些容易被忽略和遺忘的演技派,一步步走出娛樂(le) 圈“隱秘的角落”,這是一件令人振奮的事。
每個(ge) 人喜歡的演員名單裏,似乎難免有幾個(ge) “意難平”之人。我們(men) 對他們(men) 的感情是:演得這麽(me) 好,為(wei) 什麽(me) 就是沒火?這些演員,演技精湛到“沒有演技”——完完全全融進角色裏了,過於(yu) 自然地成為(wei) 那個(ge) 人,結果自己的名字沒能被大眾(zhong) 記住。
但是,隻要提一下角色名字,再一看那張臉,大家都會(hui) 恍然大悟:“天呐,居然是他(她)!我沒認出來!”
戲紅人不紅,指向的是當下影視圈一種殘酷的生存現狀。
前段時間,關(guan) 於(yu) “腰部演員”生存狀況的報道引發熱議。所謂“腰部演員”,是指沒有名氣、流量、商業(ye) 代言,片酬即構成個(ge) 人全部收入的演員們(men) 。不受資本青睞,“腰部演員”接戲的難度係數之高可想而知。這次在《隱秘的角落》裏飾演父親(qin) “朱永平”的張頌文,名字也出現在關(guan) 於(yu) “腰部演員”的報道中。
接受媒體(ti) 采訪時,70後演員張頌文自稱已經“寒冬”了20年,曾經長達10年,他的年收入甚至沒超過兩(liang) 萬(wan) 元,連房東(dong) 都不好意思漲房租了。但張頌文覺得,是不是紅,片酬多少,這都不是一個(ge) 職業(ye) 演員應該考慮的事。
也正是這樣接不到戲、賺不到錢的中年“腰部演員”,一出手就是教科書(shu) 級別的表演。《隱秘的角落》裏,張頌文的出場戲圈粉無數:“朱永平”說著流利地道的粵語,叼著一支煙眉飛色舞地打牌,和牌友們(men) 大侃財運旺的秘密,邊打牌邊得意炫耀兒(er) 子成績,言談卻明顯暴露了平日對兒(er) 子缺乏關(guan) 心……這一套行雲(yun) 流水般的3分多鍾表演,舉(ju) 重若輕,瞬間撐起了一個(ge) 飽滿的父親(qin) 形象,令所有人拍案叫絕。原著作者“紫金陳”發微博讚歎:“張老師的表演是最讓我驚訝的,寫(xie) 的時候是按寧波人我爸的樣子寫(xie) 的,張老師演得比小說寫(xie) 的生動多了,真實,實在太棒了。”
在劇中飾演單親(qin) 母親(qin) 的演員劉琳,幾個(ge) 微表情就揭示出母子關(guan) 係的激烈博弈。劉琳曾在分享演戲心得時說,即使有的戲份沒有台詞,她心裏也會(hui) 默念著一首詩,結果那一刻眼神也隨之豐(feng) 富起來,傳(chuan) 遞出更多信息。
《隱秘的角落》證明,擁有“高配置”演技的“腰部演員”吸粉能力並不弱,95後、00後觀眾(zhong) 群體(ti) 很懂得也很在乎“表演含金量”,會(hui) 毫不猶豫為(wei) 任何觸動人心的演繹打出高分。毋庸置疑,優(you) 質演員應當配得上這個(ge) 圈子更好的待遇,因為(wei) 他們(men) 在推動行業(ye) 和職業(ye) 的評判標尺,回歸本該堅守的刻度。
在《隱秘的角落》豆瓣短評裏,有人說“一群電影咖來拍電視劇簡直就是降維打擊”“這陣容妥妥的文藝電影衝(chong) 獎標配”。這類評論是對演員業(ye) 務能力的肯定,但同時也側(ce) 麵反映出,網劇的“高配置”演員陣容,以及潛心打磨的匠人精神,並沒成為(wei) 行業(ye) 常態。
此前有聲音認為(wei) 電影演員去拍網劇是“平台降級”,因為(wei) 網劇就是快產(chan) 快銷的代名詞。可回顧近年來的網劇市場,不乏精品之作,但凡全力以赴投入時間和誠意的主創團隊,都能得到市場讚許的一顆糖果。
如果網劇行業(ye) 呈現給觀眾(zhong) 的演員陣容,一眼望去,沒有本領過硬的“戲骨”,也沒有未來可期的“潛力股”,網劇行業(ye) 就隻能在固定受眾(zhong) 群的“舒適圈”小打小鬧,無法往更高處突破。
無論是大電影、上星電視劇還是網劇,所謂“平台鄙視鏈”的觀點應當漸漸淡化、消失,所有平台隻遵循一條唯一的標準:露臉的演員,就該貢獻一等一出色的演技;而最好的演員,理應得到更多露臉的好機會(hu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