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在海拔6000米為測量珠峰“身高”的人拍紀錄片

發布時間:2020-06-28 10:33:00來源: 四川日報


東(dong) 絨3交會(hui) 點,測繪人員的測量日常。受訪者供圖

  5月27日11時,中國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這是時隔45年後,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再次站上地球之巔。在舉(ju) 國歡慶這一時刻,珠峰海拔6000米的東(dong) 絨3交會(hui) 點,卻處於(yu) 忙碌和焦慮中。國測一大隊的測繪人一邊盯著直播視頻裏登頂的畫麵,一邊焦急等著遠處珠峰峰頂的雲(yun) 霧散去。

  這一幕,被四川傳(chuan) 媒學院2008級攝影係畢業(ye) 生王澍收錄在鏡頭裏。作為(wei) 中央新影集團的紀錄片攝影師,王澍和同事曆時79天,將鏡頭對準2020珠峰高程測量中大量默默無聞的測繪人,展現這些奉獻者背後的故事。

  記錄6個(ge) 交會(hui) 點的測量日常

  今年3月17日,王澍和同事懷著興(xing) 奮、忐忑的心情,從(cong) 北京出發前往西藏。

  完成隔離後,4月3日,在海拔5200米的大本營,王澍開始了拍攝工作。“我主要隨行國測一大隊的測繪人員,以二本營為(wei) 基地,記錄他們(men) 在大本營、三七點、西絨、中絨、東(dong) 絨2、東(dong) 絨3這6個(ge) 交會(hui) 點的測量日常。”王澍回憶,6個(ge) 交會(hui) 點的海拔在5200米到6000米,其中距離二本營最遠的為(wei) 海拔約6000米的東(dong) 絨3交會(hui) 點。這個(ge) 點,也是距離珠峰峰頂最近的交會(hui) 點,在精確測量珠峰“身高”中,具有重要作用。

  站在這個(ge) 點環顧四周,峭壁四起,冰川矗立。腳下的斜坡,碎石遍布,幾頂黃色帳篷就搭建在傾(qing) 斜的碎石地上。回憶在東(dong) 絨3交會(hui) 點呆的10天裏,“冷”成為(wei) 他最深的印象。每天睜開眼,就能看見帳篷裏的四壁白花花的冰霜連成一片。

  交會(hui) 點上沒水,隻能取冰燒水喝。在海拔6000米的高度,連說話都變得困難,取冰更是耗力。裝一桶冰扛回營地,步履維艱,燒成水卻不到半桶。食物僅(jin) 有自熱米飯、方便麵、麵包、幹餅子。“靠太陽能充電的手機電量不夠,也玩不了手機。”王澍說,夜裏寒冷、風大,他們(men) 必須在太陽落山前就鑽進帳篷,兩(liang) 個(ge) 人擠在帳篷裏熬時間,直到犯困。

  把測量人的閃光點滴裝進鏡頭

  每天一早,測量工作就開始進行。大多時候,6個(ge) 交會(hui) 點上,都會(hui) 配備兩(liang) 名工作人員,一名負責記錄,一名負責測量。氣候嚴(yan) 寒,凍得人手都失去知覺。戴著手套會(hui) 影響設備調試的精準性,測繪人就徒手調試。這些細節都被王澍收錄在鏡頭中。

  在二本營通往中絨交會(hui) 點的途中,王澍記得有一片連續的陡坡石壁。60度到70度的傾(qing) 斜山壁,需要人手腳並用攀爬。高海拔使得氧氣消耗量變大,他和測繪人員常常爬兩(liang) 三步,就需要歇兩(liang) 三分鍾。類似這樣的路途,在6個(ge) 交會(hui) 點並不少見。

  5月天氣變熱,冰川開始消融,走在路上,落石、冰崩的聲音,更是隨時可聞。

  更多測繪人的日常被記錄下來。史誌剛,重力測量組組長,除完成珠峰地區加密重力測量之外,他還完成海拔5200米至6000米所有6個(ge) 交會(hui) 點的重力測量,成為(wei) 本次珠峰高程測量項目中,唯一一個(ge) 走遍所有交會(hui) 測量點的人。王戰勝,在本次珠峰高程測量中負責高程導線、GNSS測量和東(dong) 絨3點的交會(hui) 測量工作。他攀冰跨河,4次到達海拔最高的東(dong) 絨3交會(hui) 點。鄭林,大本營交會(hui) 測量組組長,帶著年輕隊員武光偉(wei) 克服了距離峰頂遠、交會(hui) 測量難度大的困難,完成珠峰大本營的交會(hui) 測量及基準站值守工作……

  王澍記憶最深的鏡頭,是5月27日,當登山隊扛過大風後,把覘標立在珠峰峰頂那一刻,舉(ju) 國歡呼,而6個(ge) 交會(hui) 點的測繪隊員的工作才剛剛開始。因為(wei) 雲(yun) 霧過大,遮住了山頂覘標。看不到覘標,意味著無法進行測繪。測繪隊員們(men) 焦急地等待著雲(yun) 散去,珠峰露出後開始測量。對講機裏,各個(ge) 交會(hui) 組的隊員焦急匯報實時天氣和雲(yun) 的動向,聲音密密麻麻地穿行在四野。

  由於(yu) 雲(yun) 霧遮擋,原計劃5月27日完成的數據測量一直持續到5月28日。王澍拍攝的最後一個(ge) 鏡頭,是測量外業(ye) 生產(chan) 負責人韓超斌一句“收工”後的背影,這時,複雜的情感湧動在這位年輕攝影師心頭:“有時候提問和回答都不一定會(hui) 讓人感動。沉默不語地轉身離開,更讓人動容。”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