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族歧視何時休?海外華僑華人不再忍!
病毒肆虐,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近日已突破1100萬(wan) 人,而隨著疫情愈演愈烈的,則是多國頻發的種族歧視事件。
無論是非裔、亞(ya) 裔,或是其他少數族裔,僅(jin) 僅(jin) 因為(wei) 膚色、語言、文化差異,卻常常被區別對待:誤解、疏遠、辱罵、毆打甚至是付出生命。疫情如同一道催化劑,更是加劇了種族歧視的“排外”情緒。
身處海外的華僑(qiao) 華人,同樣不可避免地承受著不公平、不公正的遭遇。
因為(wei) 我們(men) 是亞(ya) 裔,所以受到傷(shang) 害
在新西蘭(lan) 已居住24年之久的華人Wan先生,在送孩子上學的路上,莫名遭到謾罵。當那位開奧迪車的女車主看到他的“亞(ya) 洲臉”時,瞬間莫名暴怒,直接對他大喊“滾開”“趕緊滾回中國去”。
他說,事件發生時,7歲的兒(er) 子就在車上,孩子感到不解,一直問他“為(wei) 什麽(me) 會(hui) 這樣”;他坦言,擔心孩子以後也會(hui) 遇到相同的歧視問題,“我不想讓我的兒(er) 子,隻因為(wei) 是亞(ya) 裔而受到傷(shang) 害。”
疫情籠罩下,針對亞(ya) 裔的騷擾與(yu) 攻擊,頻頻發生。
在溫哥華,兩(liang) 名亞(ya) 裔女性坐在自家車內(nei) ,卻遭一過路男子辱罵,該男子還從(cong) 隨身攜帶的包中拿出一柄鑿子,將一麵車窗砸碎;
在華盛頓,一名中國女留學生因上學路上戴著口罩,而遭受辱罵;
在洛杉磯,一名亞(ya) 裔女子在公園晨練時,被大喊“滾回去,無論你來自哪個(ge) 亞(ya) 洲國家”……
歧視案件在多國多地時有發生,在這個(ge) 因為(wei) 疫情、本應齊心協力對抗病毒的時刻,有些人卻戴著慣有的有色眼鏡,把矛頭對準了少數族裔。
爭(zheng) 取主動 融入當地
病毒毒害的是人的身體(ti) ,而種族歧視毒害的卻是人的心靈,其毒尤勝!
對於(yu) 種族歧視,華僑(qiao) 華人不再隱忍、不再害怕,積極融入當地社會(hui) ,爭(zheng) 取更多話語權。
日前,法國市鎮選舉(ju) 落幕,7名華人當選各市區議員,韓博就是其中之一。在此前,他成立“法中融入發展協會(hui) ”、支持華商在當地建立口罩工廠、為(wei) 當地募集防疫物質……
他說,華人、華商需要更好的生存和發展環境,不僅(jin) 是靠自身的勤奮,還需要當地政府的支持。我所做的就是為(wei) 了讓同胞更好地融入以及有更大的發展。
在英國,知名華人律師李貞駒創立“英國華人參政計劃”,旨在培養(yang) 年輕一代華人積極參政議政、融入主流社會(hui) 。他深信“華人參政對於(yu) 華人社區有重大意義(yi) ”。
李貞駒表示,近些年,英國華人在這方麵有了新的突破。華裔年輕一代比父輩們(men) 更能融入主流社會(hui) ,他們(men) 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在學校和不同族裔的同學交朋友。此外,有越來越多的英國華人在政治舞台上嶄露頭角,在電影、電視的傳(chuan) 播媒介中,也接連湧現出華人麵孔,這些都有助於(yu) 提高華裔族群的整體(ti) 形象。
澳大利亞(ya) 第5代華裔移民麥克 興(xing) (Michael Hing),日前也通過一檔電視節目反對種族歧視。在節目中,他帶領觀眾(zhong) 了解澳大利亞(ya) 的移民社區,講述移民進程中困難和希望並存的故事,以及移民如何融合進澳大利亞(ya) 社會(hui) 的經曆。他強烈呼籲“移民也是澳大利亞(ya) 社會(hui) 的一部分”。
麥克 興(xing) 是一名脫口秀演員、主持人。作為(wei) 媒體(ti) 公眾(zhong) 人物,他也常成為(wei) 種族歧視攻擊的對象。他說:“對一些人來說,因為(wei) 我的長相,他們(men) 認為(wei) 我永遠都不是澳人。”即便如此,他仍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用節目來引導大眾(zhong) ,改變他們(men) 的“慣有思維”。
對待歧視 勇於(yu) 發聲
麵對種族歧視,逃避非良策,退縮、隱忍隻會(hui) 助長施暴者的囂張氣焰。華僑(qiao) 華人在抗擊疫情的同時,通過網絡社交等多種形式發聲,向“種族歧視”宣戰。
美國國會(hui) 華裔眾(zhong) 議員趙美心表示,針對美國多起歧視亞(ya) 裔案件,“受害者應意識到事態嚴(yan) 重性,立即通報警方”。
華裔籃球運動員林書(shu) 豪在社交媒體(ti) 上發聲,譴責少數族裔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
美國南加州華人社團聯合會(hui) 榮譽主席張素久表示,亞(ya) 裔要團結起來,理直氣壯地反對歧視,決(jue) 不能沉默以對。“遭遇歧視一定要立刻報警,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
加拿大聯邦小企業(ye) 、出口促進及國際貿易部部長伍鳳儀(yi) 發表評論文章支持華裔,表示“我們(men) 應立即行動,譴責種族主義(yi) 和歧視行為(wei) ”。
多家海外華文媒體(ti) 也持續關(guan) 注華人應對種族歧視的報道,聲援反歧視行動。
美國《僑(qiao) 報》連續在微信公眾(zhong) 號上推送多篇實用文章,提醒僑(qiao) 胞們(men) 遇歧視應立即報警。
加拿大《七天》推出了《麵對歧視,我們(men) 該怎麽(me) 辦?》係列短視頻,通過新聞案例結合專(zhuan) 家視角,講述了種族歧視的表現形式和應對之法。
《歐洲時報》則發布了《新生代華裔青年用行動反擊歧視:我不是病毒》《歐洲僑(qiao) 胞成立反歧視小組團結發聲》等文章,報道歐洲華僑(qiao) 華人反對歧視的行動,呼籲更多僑(qiao) 胞勇敢發聲。
亞(ya) 裔不是“啞裔”,若一味沉默,正義(yi) 無論何時都不會(hui) 到來,唯有以有效之策、正麵應對才會(hui) 贏得應有的尊重。
抱團行動 積極作為(wei)
麵對困難,團結是最好的武器。多地華僑(qiao) 華人自發組織起來,華人社團也紛紛行動,或自發建群互助,或組織各種活動,來抗議種族歧視及汙名化言行,力爭(zheng) 讓主流社會(hui) 聽到華人的聲音和訴求。
近日,三名華裔女性在紐約華埠舉(ju) 辦了一場主題為(wei) “亞(ya) 裔非病毒”的簽名活動,目的在於(yu) 讓更多人明白“病毒不可怕,但歧視若像病毒一樣蔓延才真正可怕”,有近300人寫(xie) 下了自己的姓名,以示支持。
為(wei) 應對近期的騷亂(luan) 衝(chong) 擊,紐約、芝加哥和洛杉磯等地華人自發成立巡邏隊,為(wei) 華人社區撐起安全保護傘(san) ;許多華人聚居地區還成立了“SOS互助微信群”,來共同應對風險,避免違法犯罪行為(wei) 的發生。
芝加哥近千名民眾(zhong) 舉(ju) 行集會(hui) 遊行,參加者有華裔、韓裔、菲律賓裔和黑人、白人等各族裔人士。人們(men) 高呼“沒有公正,就沒有和平”“我們(men) 不能再沉默”的口號,表達了反對種族主義(yi) 的心聲。
英國多地華人社團自發開展反種族歧視工作,成立了“全英華人反種族歧視小組”,為(wei) 受歧視的華人提供指導和幫助等;澳大利亞(ya) 塔州華人社團聯合會(hui) 與(yu) 當地政要舉(ju) 行視頻會(hui) 議,表達了華僑(qiao) 華人反歧視的堅定立場;美國17家亞(ya) 裔社團聯合發布公開信,呼籲美國各族裔團結抗疫……
病毒不可怕,藏在內(nei) 心的毒瘤才真正可怕。希望通過全球各族裔人群的共同努力,我們(men) 不僅(jin) 可以戰勝新冠病毒,還可以驅散“種族歧視”這一心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