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 推進美麗江蘇建設
7月8日,江蘇省委書(shu) 記婁勤儉(jian) 專(zhuan) 題調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他強調,要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準確把握生態環境工作所處曆史方位和時代特征,切實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更好地推進美麗(li) 江蘇建設。
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負責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調查評價(jia) 以及監測質量管理。婁勤儉(jian) 來到省級大氣環境監測多參數站、國家有機汙染物監測分析重點實驗室,察看各類先進的在線監測設備,詳細了解大氣環境“全指標”立體(ti) 監測能力建設情況以及近年來全省大氣環境監測情況,聽取省內(nei) 地表水有機汙染物檢測情況匯報。他充分肯定了環境監測在全省生態環境治理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勉勵監測中心充分發揮權威監測機構和研究平台的作用,加強科研創新和交叉融合創新,集聚和培養(yang) 環保科研領域頂尖人才。
在觀摩了江蘇省重汙染天氣監測預報預警係統演示後,婁勤儉(jian) 強調,要依托預報預警係統,進一步強化典型案例追蹤曝光,發揮好教育警示作用。
在江蘇省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婁勤儉(jian) 看望了來自17個(ge) 相關(guan) 部門集中辦公的工作人員,聽取了江蘇省突出環境問題清單整改和長江生態修複整治任務落實情況匯報。婁勤儉(jian) 充分肯定了大家為(wei) 推進汙染防治作出的努力,強調推進問題整改一定要堅持實事求是,沒銷號的要具體(ti) 分析原因,銷號後要繼續鞏固提升,真正把問題解決(jue) 徹底。
婁勤儉(jian) 觀看了江蘇省生態環境大數據平台演示,與(yu) 正在南京化工園某企業(ye) 進行執法檢查的基層環境執法人員進行視頻連線,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大家致以誠摯慰問和衷心感謝,希望大家弘揚生態環保鐵軍(jun) 精神,工作要細、執法要嚴(yan) ,對環境違法行為(wei) 依法依規處置,在全社會(hui) 進一步形成依法保護生態環境的濃厚氛圍。
婁勤儉(jian) 在調研中主持召開座談會(hui) ,聽取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情況匯報,充分肯定了生態環境部門為(wei) 全省高質量發展作出的貢獻。他說,黨(dang) 的十九大以來,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指引下,全省上下形成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自覺和廣泛共識,練就了一支善於(yu) 研究、能打硬仗的生態環境幹部隊伍,推動解決(jue) 了一大批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江蘇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發生了全局性變化。
婁勤儉(jian) 指出,生態文明建設已經融入經濟社會(hui) 發展方方麵麵,生態環境工作所處曆史方位和時代特征發生了深刻變化。要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總書(shu) 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指示,從(cong) “知其所以必然”的高度進一步以新思想解放思想、統一思想,深刻認識到生態環境既是發展的保障也是發展的內(nei) 涵,更加注重工作的整體(ti) 性、係統性,以極大的定力勇往直前,確保江蘇生態環境工作始終走在前列,不負總書(shu) 記重托和全省人民期盼。要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把美麗(li) 江蘇建設作為(wei) 一項事關(guan) 全局的戰略任務來推動,加強城鄉(xiang) 生態和環保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突出展現“水韻江蘇”之美、“新魚米之鄉(xiang) ”之美、城鄉(xiang) 宜居之美,讓人們(men) 一提到江蘇就在腦海裏浮現出美麗(li) 宜居的景象。
婁勤儉(jian) 強調,生態環境係統要麵向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努力推進思路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全麵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要以部省共建全國唯一的生態環境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試點省為(wei) 契機,努力創造更多走在前列的實踐成果。在治理方式上,要向係統治理轉變,集中力量、集成政策,統籌推進汙染治理與(yu) 生態環保產(chan) 業(ye) 發展,努力形成更多係統化的解決(jue) 方案;向製度化治理轉變,把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上升為(wei) 常態化製度安排,把“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機製全麵運用到生態環境領域;向倒逼與(yu) 激勵發展並重轉變,在治理汙染、保護環境、改善生態、防範風險等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激勵企業(ye) 更加自覺地轉型升級、綠色發展。
婁勤儉(jian) 勉勵全省生態環境係統幹部職工進一步練就“鐵”的本領、打造“鐵”的意誌、磨礪“鐵”的作風,敢於(yu) 解決(jue) 曆史遺留問題和敏感問題,敢於(yu) 在議論非議中開展工作,敢於(yu) 衝(chong) 在突發環境事件的一線,在“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中展現擔當作為(we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