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遙感監測顯示近20年我國湖泊總體在變清

吳月輝 發布時間:2020-07-28 09:32:00來源: 人民日報

  本報北京7月27日電 (記者吳月輝)記者從(cong)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yu) 湖泊研究所獲悉:中外學者近期聯合利用遙感大數據,分析出2000年至2018年間我國湖泊整體(ti) 透明度變化趨勢。研究顯示,納入監測的400多個(ge) 湖泊中,七成以上透明度增加。總體(ti) 來說,近20年來我國湖泊變得更清了。相關(guan) 研究成果已於(yu) 7月發表在《國際應用地球觀測和地球信息雜誌》上。

  領導此項研究的中科院南京地理與(yu) 湖泊研究所研究員段洪濤介紹,此次分析的湖泊共412個(ge) ,覆蓋了我國境內(nei) 麵積大於(yu) 20平方公裏的主要大中型湖泊。科研團隊獲取了2000年至2018年期間大量衛星遙感監測圖像,結合地麵實測,構建出一套湖泊透明度計算方法。

  分析顯示,我國湖泊透明度整體(ti) 呈增加趨勢。2000年至2018年間,412個(ge) 湖泊中有289個(ge) 透明度增加,占比70.15%。其中,透明度顯著增加的有176個(ge) ,占比42.72%。這一結果與(yu) 已經公開的湖泊水質數據相符,說明我國大中型湖泊整體(ti) 變清,水質呈現好轉態勢。

  不過,中國東(dong) 部和西部的湖泊水體(ti) 透明度有著明顯差異:西部湖泊水體(ti) 透明度整體(ti) 高於(yu) 東(dong) 部湖泊。湖泊水體(ti) 透明度周期性季節變化有明顯對比,東(dong) 部湖泊水體(ti) 透明度夏季最高,而一些西部湖泊水體(ti) 透明度夏季最低。

  “總體(ti) 上看,我國湖泊的水質正在持續改善。水深增加、富營養(yang) 化控製和近年來推行的流域植被修複,是湖泊水質提升的三大主要原因。”段洪濤說。湖泊水體(ti) 透明度時空變異是由區域地形、氣候、人類幹擾和保護等因素共同決(jue) 定的,此研究為(wei) 理解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共同影響下的湖泊水質演變提供了參考。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